APP下载

让科学评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2021-08-16郑臻奕张家海

家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评价家长孩子

郑臻奕 张家海

不久前,成都某中学一名16岁学生坠亡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事件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孩子生前与好友的QQ聊天内容可以看出压垮这个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考试”“分数”和“评价”。

面对生命的消亡,我们在痛心疾首之余,不禁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家长,究竟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评价这一手段,助力孩子幸福快乐成长呢?

正确认识“目的地”,莫让南辕北辙的故事重演

“我讨厌做作业,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监督我,还总批评我,一会儿说我慢,一会儿说我不认真,烦死了!”

“每次测验考试,一看到我就问考得怎么样,他们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只知道关心我的成绩!”

“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就会问谁谁谁多少分啊,有几个100分啊!就知道比来比去,真讨厌!”

在现实的家庭教育语境中,家长们随意一句话无不蕴含着对孩子的“评价”。什么是评价?评价对于孩子成长起着什么作用?什么样的评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我想,一个准备在评价上“有作为”的家长很有必要好好琢磨一下。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促进教育有效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学校评价学生,还是家长评价孩子,目的都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激励、诊断、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潜在发展能力,是每一位家长众望所归的“目的地”。尤其提醒家长,不要忘了健康成长才是摆在第一位的教育“目的地”,那些所谓的高分数、名牌大学、体面的工作,都是健康成长的副产品。

时下,诸多家庭评价不当造成的悲剧一次次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者运用时必须把握好度。在度的阈值内,科学合理地评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超过度的阈值、不合理的评价,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孩子被动地贴上“懒惰”“脑子笨”“不听话”的不良标签,最终让孩子失去正确的自我认知,朝着相背的方向越滑越远。

现实中,部分家长总是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先是比成绩、比特长、比技能,后是比大学、比工作、比待遇,时时加量,层层加码,不到孩子无法承受的心理反应出现绝不罢休。孩子是独特的,教育也是独特的,世上没有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适合所有孩子的评价尺子。

顺应“风向标”,积极为孩子“施展拳脚”铺路搭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我们说的“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方针为指南,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出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看得出,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每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有共同追求的“小目标”。然而,需要提醒的是,小目标必须生长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上。也就是说,只有顺应了“大方向”,才可能有我们的“小目标”实现、生长和体现价值的土壤。

量身定制“度量衡”,因势利导选择正确打开方式

前些时间,各大教育微信公众号相继转发了一篇题为《自从把小孩当植物养,我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的文章。文章中,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比喻启示我们:种养植物,要承认种子的区别、种类的区别,尤其还有生态平衡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区别,正所谓孔子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智慧的家长,首先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等特点。对孩子进行评价前,他们首先是通过听课、读书等相关学习,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因龄施评”。评价过程中,他们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面对不同气质类型和性格的孩子,强调的是自身差异评价,做到“因人施评”。

教育是“慢”的艺术,家长的爱要施予“教育爱”,家长的眼光要善用“教育学眼光”,要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特点,不可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者置之不理地“望天收”。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独特性,敢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给予积极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融合,轻单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较权威、全面的发言权和评价权。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学科教师利用专业化知识,评价当然更具科学性。如果家校合作,将家长和教师的力量融合,使两个评价主体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建议,则更有助于科学地评价孩子。比如,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微信、QQ等形式进行阶段性观察和沟通交流。孩子自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主体。自我评价,可以促进自我认识和理解,帮助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如果由于孩子对于评价标准把握不够成熟,家长需要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

评价方式多样化,重全面,轻片面。家长、教师的评价主体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观察、谈话、档案袋、测验等方法,利用照相机、录音机和摄像机等工具,全面搜集孩子在学校、家庭、研学旅行等不同环境中的成长素材,并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为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评价提供真实全面的第一手材料依据。所谓一切结果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孩子各种成长现象产生原因就存在于这些真实的评价信息中。寻到根找到源,也就有了改进的方向和办法。

评价内容立体化,重素质,轻知识。立体化评价包括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横向评价是根据年龄段一般规律,评价孩子的学习品质、健康状况、言行举止,以及评价孩子的认知、社会交往与情绪表现的发展。纵向评价是对孩子自身差异的评价。在那些有“过度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等严重倾向的家庭教育中,评价内容应立体化,家长不仅要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更要认识到综合素质才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源泉。

评价轻重合理化,重改善,轻结果。科学评价孩子,不是用评价结果给孩子“贴标签”,也不是用成人的眼光直指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而是通过评价客观公正地认识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果是问题,要力求找到改进的策略和方式方法;如果是优点,要在保持中鼓励进一步发扬光大。家长科学地对待评价结果,对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增强自我效能感,有着不可低估的持续效用。

我想用一个故事结束这篇文章。一位妈妈正在厨房洗碗,听到孩子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你在干嘛?”孩子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聽到孩子异想天开的话语,这位妈妈没有任何批评,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说得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孩子后来成了人类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成年后的阿姆斯特朗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仍然深有感触地说:“我所有的成就都源于母亲对我的鼓励和夸奖。”这里的“夸”,其实就是评价。希望家长找准时机,适时合理地给孩子一些夸奖,让孩子明白自己“棒”在哪里,“聪明”在哪里,目标在哪里。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评价家长孩子
家长错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家长请吃药Ⅱ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