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

2021-08-16李际萌王涛

天津教育·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语境素养设计

李际萌 王涛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英文为“Key Competencies”,即关键的、必不可少的能力、素养。指的是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标把语文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学科教学设计,需要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架构上融入核心素养诸要素,在教学程序安排、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介适切上立足核心能力的培养。那么,采取何种教学设计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要遵循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学设计策略,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展开的教学设计策略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指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逐步掌握文字的特点与规律,通过迁移转化,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有效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小学生而言,此过程的学习,要为培养语感、口语交际、理解阅读、个性化创作奠定基础。基于此,语文教学设计可采用融合“全语言”学习理论和“全局式”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全局式语言学习策略。其倡导的语言学习是以“需求”为目的,从整体入手,尊重语境全貌,实现语言学习的意义理解与表达,并最终指向实践,回归现实生活的学习。

《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教学设计是此项策略运用的代表。上课伊始,授课教师问学生:“要怎样把你感兴趣的一件事物介绍给大家?”面对这样奇妙的问题,学生困惑不已。在求知欲的推动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太阳》《松鼠》文本,找出描写事物的词句并进行归类,发现摹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小组成员轮流介绍同一种事物,尝试运用新获得的语言经验,结合搜集的资料把事物的特点写下来;最后,创设“物品展销会”的任务情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为物品制作展销名片,让顾客了解事物。由此学生完成了从文本中学习言语表达经验,在体验中生成自己的言语经验,在任务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的过程。

此种立足创作语境展开的教学设计,是一次从设计之初就指向语言运用的教学策略。此过程巧妙地将写作语境、阅读语境与活动语境进行了有机整合,摆脱了传统脱离特定习作语境的“读写结合”,达成自我的内生性有意义创作。同样的教学设计策略也可以适用于部编教材的习作单元以及基于单元整体读写结合展开的阅读单元。

二、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展开的教学设计策略

思维发展与提升表现为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样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及结构,掌握阅读、理解、交际、写作的基本方法,体会、感悟、传递思想感情,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与补白;能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对课文呈现的事实做出分析与判断,对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进行可视化推导,着力提高逻辑思维、反思思维、想象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支撑的“支架式学习”策略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上具有显著优势。

以《跳水》为例,教学设计如下: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材料支架),体会孩子险境之险;接着,面对险境,找出船长说了什么(问题支架);然后,依据船长所说,借助思维导图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图表支架);最后,想象其他辦法,比较船长办法好在哪里(任务支架)。再看教学支架的使用在此文学习中锻炼了孩子哪些思维能力:体会险境之险,是分析、反思能力的表现;抓住船长说的话,分析船长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次由已知向未知的推导思维训练,也是对各种可能结果的评估思维训练;发挥想象,你还能想出哪些救孩子的方法,是发散性思维的使用;比较救孩子方法的优劣,认识到船长做法是当时情境最好的办法,是自我判断思维能力的运用。

由此可见,支架式教学设计策略的使用为学生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搭建了很好的“梯子”。此种教学设计策略在进行古文教学时,优势同样明显。比如《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推断的品质”,其文言文形式加大了学生读懂文本的难度。授课教师适时引入材料支架,指出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带领学生理解“雅量”含义,从整体视角立体关照王戎形象,就降低了文本理解的难度。

三、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展开的教学设计策略

审美鉴赏与创造表现为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掌握“美的规律”,并利用“美的规律”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一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借助基于“文体意识”的教学设计策略来实现。

研究表明,部编教材在选文上与以往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选文在应用文、记叙文等实用文为主体的基础上,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体裁涉及文学性的小说、散文、诗歌与故事,从专题上特别编排了古典名著、外国文学、作家作品单元,语文的文学性属性得以加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指出,小语部编教材的使用,要关注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特点与语言特点,以及带给读者的不同审美愉悦。比如:神话的奇与智,散文的雅与趣,小说的妙与思等。随之带来的改变是,教学设计要凸显不同文体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在《繁星》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与节奏,然后慢慢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母亲和“我”在做些什么?接着抓住“明月”这个具有思乡意蕴的意象,感受诗人在月明的园中寄托的情感;随后,在体会诗歌形式与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读出形式中蕴藏的绵长情感;最后仿照现代诗的样式,写一首寄寓自己情感的小诗。

授课教师从文体审美意识出发,抓住诗歌鉴赏的“韵”与“味”组织教学,“韵”重在读,要读得朗朗上口,读得悦耳动听;“味”重在想象体会,要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联系生活,边读边体会情感。由此,学生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掌握了读现代诗的方法,体会了诗歌表达的意境,加上现代诗的自我创作,完成了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

四、围绕文化传承与理解展开的教学设计策略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课程,其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很重要的一项使命就在于借助一系列课堂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担负起理解和传递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担。而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在整合教材内容,开展问题研究,活动深度参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主题式的探究活动正与小语部编教材编排的主题设计框架不谋而合。以“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为例,学生可确定“汉字字体的演变”“书法欣赏”“姓氏研究”“汉字规范调查”等主题探究活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书查阅、网络搜索、请教他人等研究方法,完成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得出恰当的研究结论;最后按照报告格式,撰写出研究报告或者调查报告。

我们看整个过程,项目组成员在选题的确定、主题的解读、目标的设定、信息策略的选择、分组合作的实施以及成果的展示交流等各个阶段,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的锻炼。此种体现个体体验性、参与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与部编小语教材展现中华文化传统的“民间故事”“古典名著”“民族精神”等主题单元的有机契合,实现了语文学习从文本教材走向日常生活、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广阔领域的可能,其结果必然能够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自觉的文化传承意识。

总之,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需要我们融合更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更深入的言语实践,搭建更有效的设计框架。这条路很艰难,但却是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  徐德明)

猜你喜欢

语境素养设计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BUBA台灯设计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