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联想法和比较法应用策略探究
2021-08-16包颖婷
【摘要】在越来越重视语文素养的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将课堂变得更灵动、有效,成为了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比较法和联想法作为教学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积极开动脑筋,去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求同辨异,固旧拓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现状,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为例,对联想法和比较法的应用策略作浅显的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联想法;比较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9-055-02
【本文著录格式】包颖婷.初中语文教学中联想法和比较法应用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19):55-56.
联想法和比较法,是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教学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地分析与总结联想法与比较法的应用价值,使二者成为教学的催化剂。笔者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心得,对联想法和比较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联想法应用策略
(一)移植联想法,扩展教学广度
移植联想法,指的是学习者将阅读到的知识通过联想的方式,转移到具有一定的联系的其他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移植联想法将语文学科外的一些内容和手段移植到语文课堂中。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移植联想法,将影视剧作品引入语文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的片段,之后在教授本篇文言文时,让学生移植联想到电影片段中,借助电影对文言文进行解读,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快速、清晰的理解《木兰诗》中所描述的故事,并将自己代入到“花木兰”的情感中,感受花木兰的情绪与行为,从而提高本篇文言文的学习效果。
巧用移植联想法,让学生通过联想而导致移植思维产生,不仅很容易产生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投入到其中,被情境所感染,学起来容易理解,让课堂变得轻松又有效;而且能够优化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出课文文字无法表达的画面,丰满脑中的人物形象,使他们能感受到语文所代表的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文化、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教学广度。
(二)类似联想法,加深知识联系
类似联想法,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或学习的时候,将知识与类似的知识或者相关的知识进行联想,从而加快理解。这种联想法,能够引起连锁反应,让学生在日后遇到有关的主题词和知识点时,都与本部分知识进行联系和补充,从而加深知识联系。
例如,学习宋朝的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诗歌时,可以应用类似联想法。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都面临着中原王朝动荡不安的问题,所以二人的诗作的主题,可以提炼出相似的关键词,比如都有“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借助这样的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迁移。这样,讲到南宋末年诗人文天祥,学生也可以通过类似联想,找到文天祥和他们的共同点,发现他们作品中的相似之处,从而更好地勾联前后知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法应用策略
(一)纵向比较,建立语文知识架构
纵向比较,是指将某种知识的各个发展阶段里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性质进行纵向的比较。这种比较法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分析和了解某一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寻找新知识的发展方向,最终建立完善的语文知识架构。
例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两文在内容、主题和人物等方面的异同:两文都是回忆性散文,回忆作者早年生活经历,都选自《朝花夕拾》;后者表现了儿童天真、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文中描写了先生严而不厉的形象,赞赏了先生的开明思想。而《藤野先生》回忆的是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刺激,还有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重点却是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通过纵向比较,学生初步建立起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学习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以及内容的归纳,掌握文章思路结构的整理,明白选取主要事件表现中心的写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横向比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横向比较,是指截取某一个知识点的横截面,将其和相关主题的知识点进行横向比较。横向比较能让学生更透彻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精神。
例如,横向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文章同是批判封建的科举制度,但同中有异:首先是写作背景不同,《范进中举》是在封建社会逐渐崩溃的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利用科举制,严重危害了读书人。而《孔乙己》是写在五四运动之前,科举制度严重毒害了当时的读书人。其次,周围人对主人公的态度不同。范进中举之后周围的人纷纷前來祝贺,对他中举前后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孔乙己身边的人对他从始至终只有嘲笑。还可以从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进行比较,鲁迅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吴敬梓对范进更多的则是辛辣的嘲讽。两文可比较的方面还有很多。通过这样的横向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人物和主题。
横向比较法,借助比较同主题文章的不同写作侧重、表达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情感与思想,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习惯,帮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入了解相关的阅读技巧和学习方法,并借鉴作家的多种表达技巧来写作类似题材的作文,实现阅读和写作双赢。
(三)综合比较,加深知识整体理解
综合比较,指的是将较多知識点放在一起,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比较。这种比较法,能够让学习者对某项知识形成整体理解,综合比较兼顾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等形式,避免知识的片面性和绝对性。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便可进行纵横比,先让学生介绍杜甫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再回顾学过的《春望》:一、二两联写长安沦陷后的萧条破败景象,感慨万千,三、四两联写身历逆境心念亲人境况,充满深切的思家之情,细节生动。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接着将杜甫的这首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进行横向比较: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彻夜难眠的情景,真实反映诗人的痛苦处境,结尾诗人推己及人,设想有万间广厦大庇天下寒士,并发出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感慨。诗人在作品中所抒发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现的情怀基本一致;杜诗中更多了一种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综合比较引导学生向文本深处漫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知名作家的了解变得更加完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这样的比较能强化学生对某一种写作技巧的认识,体会该写法的独特效果,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这种写法进行写作的意识。
三、应用联想法和比较法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始终突出一个“生”字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也是贯彻联想法和比较法的主力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这两种方法时,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文本内容,主动分析探究后,得出正确结论。联想法和比较法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求千人一面;还要指导学生的活动,及时回应学生的意见,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有效反馈。
(二)要努力体现一个“活”字
联想法和比较法不是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适用的。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灵活地应用,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联想和比较的因子,明确在什么范围内进行,联想和比较的点是什么。尤其在应用比较法时,点不能太多,要有所侧重,并有一定深度能引发思考,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深入地进行比较辨析。要给学生留有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使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三)要着眼在一个“效”字上
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运用联想法和比较法教学,要以效率优先为原则,紧盯质量目标不放松。要让学生在联想和比较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汲取知识的积极性。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联想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提高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联想法和比较法,让学生在联想和比较中拓宽知识面,不但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在辨析探究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获得新的发现,并能在此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事物、求同辨异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联想法和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大有作为的,但只有真正理解其特点并熟练应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蓉.基于多元阅读法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8).
作者简介:包颖婷,女,1986年生,江苏吴江人,本科,获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