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美食:上海菜

2021-08-16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南翔鸡鸭汤圆

既然说到古代餐桌那些事儿,那我们自然要谈一谈那些我国经典的美食!像什么八宝鸭、水晶虾仁、松江鲈鱼……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已经开始流口水啦?话不多说,现在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位于江南地区的上海菜吧!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上海菜虽然没有进入中国的八大菜系,但上海本帮菜和上海小吃全国闻名哦。

什么是上海本帮菜

提起上海菜,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名词:本帮菜。

什么是本帮菜呢?这就要从上海的历史说起。唐代时,上海是一个小渔村,只有现在的松花区那么大,但是已经出现了独立的行政区划。在宋代,“上海”的叫法正式出现了。元代,这里开始建城,由县升级为府。到了明代,这里己经是很发达的城市了。全国各地的人涌入上海,也带来了各地的美食。每个地方的人都各自称帮,这样就有了京帮、津帮、豫帮、川帮、湘帮等,最多时达到十八帮。上海人是本地人,上海菜当然就被称为本帮菜了。

现在,上海本帮菜在全国都有名气,可是过去,本帮菜并不出色。因为上海是港口城市,所以船工、搬运工很多,他们喜欢重口味的菜,又油又咸,一来下饭,二来能补充体力和因流汗而失去的盐分。当时,本帮菜用的是浓油赤酱,被其他精致又丰富的帮菜比了下去。

有腔调的上海菜

腔调在上海方言里是讲究、高档的意思。

清代嘉庆年间,有个想改变本帮菜面貌的上海人,他开了家讲究的餐馆,起名叫人和馆。餐馆分为楼上楼下两层,下层是八仙桌加条凳,卖些传统的本帮菜,包括咸肉煮豆腐、肉丝煮黄豆等。

八仙桌

在这里,小编想说说八仙桌。八仙桌是一种四方形的桌子,每边可以坐两个人,所以称为八仙桌。而上海本帮菜通常是以八为单位,比如一场宴席,要有八道冷菜、八道热炒、八道大菜,而且经常用八仙桌。

人和馆楼下卖的菜都在大锅里煮着,客人随到随吃,配上米饭就可饱餐一顿,价格很便宜。吃这样的本帮菜一般不用筷子,而是用汤勺,因为这些菜出汤很多。人和馆的楼上也是八仙桌,把条凳换成了舒适的靠椅,菜单上是一些精致的菜式,而且四季分明。比如春天有春笋鳝糊,

夏天有爽口的糟菜,秋天的主角就是螃蟹,这里的蟹粉狮子头很有名,冬天会有什锦大砂锅和红烧肉供应。

浓油赤酱

在烹饪手法上,还是保留了“浓油赤酱”的特色,不过加入了冰糖,改良了菜品的色泽,口感也变得浓郁甜润,又不失鲜美。同时,用料也非常讲究,比如鱼下巴和鱼划水,都是非常软嫩的部位,还有现在已经失传的秃肺,据说是青鱼的肝脏,有药膳的作用。

从人和馆开始,上海又陆续开了老正兴、德兴馆等餐馆,每家都有各自的绝活,还吸收了其他帮菜的特色,比如响油鳝糊,就采用了徽菜的做法。以人和馆为首,经过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努力,最终形成了有腔调的上海本帮菜。

虾子大

上海物产丰富,一年四季都有水产和蔬菜,上海人可不缺嘴。所以饭馆要想吸引客人,就要在烹饪手法上下功夫,火候、刀功缺一不可。下面,小編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本帮大菜。虾子大乌参是本帮菜中的头道大菜,由本帮宗师级大厨杨和生首创。杨和生有一位经营海味的朋友,在淞沪会战期间,因为战乱,乌参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这位朋友很着急。

杨大厨为了帮朋友渡过难关,就琢磨起怎么用乌参烧制大菜。他和徒弟们一起钻研了很久,终于做出了虾子大乌参。这道菜功序极其复杂,仅涨发乌参就要用7天的时间。发好的乌参下油锅爆炒,再加入虾子、高汤勾芡,然后泼上滚热的葱油。装盘上桌的乌参油黑发亮,入口后软软的,又很筋道,口味是典型的本帮酱香,里面的虾子起到了提鲜的作用。

扣三丝

说到经典本帮菜,就不得不提到扣三丝,这道菜原料简单,但非常考验刀工。扣三丝出自十八帮菜之一的淮扬菜,是鲜咸口味。做法是把鸡胸肉煮熟后切成细丝,金华火腿切成细丝,鲜笋切成细丝,这就是三丝。取一只碗,在碗底放入一枚去蒂香菇,把切好的三丝层层码在碗里,要整齐并且紧实。把这碗三丝放蒸锅蒸15分钟,取出后倒扣在盘子里,

浇上汤汁,放几片豌豆苗就大功告成了。

由于鸡脯丝、火腿丝和笋丝相间,色泽很好看,做法中也有加入鸡蛋丝的,故被称作“金银扣三丝”,而它的成品形状像个山包,便又有了“金银堆积如山”的说法。后来还有餐馆推出了一人份的迷你扣三丝,用瓷杯代替碗,三丝切得像棉线一样细,多达2000根呢!

种类繁多的糟菜

糟菜又叫糟货,就是用糟卤浸泡卤制的菜,是江南一带独特的美食。糟菜在上海很受欢迎,特别是在炎炎夏日里。

糟菜的做法

糟菜历史非常悠久。江南盛产稻米,所以酿酒业发达,用酒糟制作美食的做法,从宋代就出现了。用来制作美食的酒糟又称香糟,香糟像泥巴一样,捏碎后加入黄酒和盐,以及香叶、桂皮等十余种香料,放置一夜自然发酵,第二天过滤出琥珀色的透明汤汁,这就是糟卤。把槽卤按比例兑入凉白开,放在容器中,想吃什么爱吃什么,扔进去就好啦。注意肉类要煮到断生,晾凉后再放进糟卤。

万物皆可糟

食材的品类很丰富,几乎什么好吃的都可以拿来糟一糟,比如肉类、蛋类、豆类,还有各种蔬菜。糟猪脚、糟猪肺、糟鸡翅、糟鸭掌、糟毛豆、糟虾、糟蟹都是有名的糟菜。糟菜淡淡的酒香和食材本身的味道搭配起来,变化万千,口感爽滑,真是妙不可言。

在美食上,上海人很喜欢创新。有人把琼脂化开,加入糟卤中,这样就形成了像水晶一样的糟冻,入口即化。一到夏天,上海家家户户都要做糟菜,饭馆也有现成的糟菜出售,种类繁多。

糟卤还可以用来做热菜,比如糟溜鱼片,还有著名的上海本帮菜糟钵头。糟钵头这道菜传说是一个乡下农妇发明的。农妇家里比较穷,买不起猪肉,就买些便宜的猪舌头、猪大肠等来解馋。猪下水腥气很重,这位农妇就把猪下水切成小块,放在钵头里,加入水、葱姜和糟卤,盖上盖子蒸半小时。出锅后撒上青蒜,再倒勺糟卤。农妇制作糟钵头时,全村人都闻到了香味,这样的猪下水一点腥气都没有,非常可口。糟钵头传到了城里,厨师又加入了高汤和黄酒,味道就更美啦。于是,糟钵头成了上海本帮代表菜。

南翔小笼包

说起上海小吃,南翔小笼驰名中外。这种精致的小包子,以皮滑爽馅鲜美而闻名。上海话中并没有“包子”这个词,只有

“馒头”,所以上海人管包子叫“肉馒头”。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在南翔镇有位做肉馒头很拿手的黄贤明师傅,他天天挑着担子来到古猗园叫卖肉馒头,很受食客的欢迎。

于是,在古猗园挑担子卖肉馒头的人越来越多。没有“申请专利”的黄贤明很烦恼,于是决心让自己的肉馒头变个身。他用精白面粉做面皮,肥瘦相间的精猪肉做馅,用鸡汤煮肉皮,做成肉冻放入馒头馅里,还撒上研细的芝麻,这样一来馒头馅又鲜又香。肉馒头的材料变精致了,身材也变小了,一两面粉只能做

10只小肉馒头。黄贤明还为可爱的小肉馒头定制了一批小笼屉。

南翔小笼的吃法

在小笼中蒸熟的小肉馒头皮薄馅大,像荸荠一样小巧玲珑,呈半透明状。黄贤明给这样的小肉馒头起名为“南翔馒头”,也就是南翔小笼(又称南翔小笼包),并开了店铺。这下,没人再来山寨他的肉馒头了……吃南翔小笼时,要用筷子配合汤匙小心地夹一只放在碟子里, 先戳个小洞吸吸汤汁,再把整只小肉馒头吞进口中。有的食客这套动作做得行云流水,一提一吸一吞,最后露出满足的表情,好惬意!

鸡鸭血汤

城隍庙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有很多上海小吃出售,鸡鸭血汤是其中的人气王。鸡鸭血汤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由一个叫許福泉的小贩首创。他使用很深的铁锅烧汤,这样的锅很特别,俗称

“铁牛”。许福泉对“铁牛”做了一番改造,在锅中间用铝皮一分为二,有点儿像鸳鸯火锅。“铁牛”一半用鸡头鸡脚熬汤,另一半用来烫鸡鸭血。

当有客人光顾的时候,

许福泉就在碗中放入一些提前煮熟切片的鸡心、鸡肝、鸡胗、鸡肠和鸡蛋,加入鸡汤,再来一勺烫熟的鸡鸭血块,配上小葱,淋上几滴鸡油,再撒点儿胡椒粉。冬天来上一碗这样的汤,浑身都暖和。由于鸡鸭血汤价格便宜,味道又好,很快就在上海流行起来。现在的鸡鸭血汤有所改良,加入了豆腐、冬笋、粉丝等,让鸡鸭血汤“内容”更为丰富。上海城隍庙的老店,到现在还在使用许福泉改良的“铁牛”。客人想吃到一碗正宗的鸡鸭血汤,还要排队呢。

擂沙圆

上海人喜欢甜味,上海小吃当然少不了甜食。

相传在清代末年,有一位雷婆婆开了间卖汤圆的小铺子,她的汤圆非常好吃,远近闻名。有一次,一位食客在品尝雷婆婆的汤圆后赞不绝口,很想带给家人尝尝,可是路途遥远。雷婆婆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她把煮熟的汤圆从锅中捞出,取出做红豆馅汤圆的红豆粉,把汤圆放在红豆粉中滚了几圈,沾上红豆粉的汤圆不用汤水也能保持美味,还很好携带。这位食客把滚过红豆沙的汤圆拿回家,家人品尝后连说好吃,于是雷婆婆的“擂沙圆”就这样出名了。

小编已经沉浸在上海的美食里无法自拔,大家如果去上海的话,不要忘记品尝上海的美食哟!

猜你喜欢

南翔鸡鸭汤圆
元宵VS汤圆
父亲后来的日子(散文)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村妇
汤圆
南翔小笼包和陈年香醋
南翔小笼包
我家的鸡鸭鹅
猪肉为啥不是Pig M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