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叫我欢畅妈:我今天真的很不错

2021-08-16邓琳琳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花馍女儿妈妈

●文/邓琳琳

一对龙凤胎的妈妈更像是历经沧桑的艺术大师。

人生有两杯酒,一杯酙满无常与艰难,一杯饱含倔强与抗争。我们举起酒杯,一杯敬过往,泪洒心中;一杯敬未来,路在脚下。人生漫漫,人海茫茫,其实每一段人生都是传奇。

每一位妈妈都是艺术家,一对龙凤胎的妈妈更像是历经沧桑的艺术大师。

救治:不放弃哪怕1%的希望

在成为母亲之前,张曼丽对生活的憧憬很简单:相夫教子,过安逸的小日子。她没有想到,随着一对小生命的到来,各种挑战也接踵而至……

2016年国庆节期间,28岁的张曼丽在丈夫王跃的陪伴下,去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做产检。这是孕7个月的常规产检,两人相约结束后去看场电影。

做胎心监护和宫缩检测后,妇产科医生不禁眉头紧锁:“你快要生了,难道没有感觉到肚子痛吗?马上安排住院!”张曼丽的头脑顿时一片空白……

张曼丽怀的是双胞胎,孕早期产检时,得知这个好消息,小两口就为孩子起好了名字,老大叫欢欢,老二叫畅畅,生活欢畅,听着就欢喜。可是眼下,两个小家伙要提前出生,可愁煞了这对准爸妈。

当时的情形是:张曼丽是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医院里储备不足,为生产带来困扰。如果剖宫产进行不了就要顺产,双胞胎顺产,风险可想而知。

王跃匆匆为妻子办理了住院手续,当天晚上,张曼丽就被护士推进了待产间。

10月7日,伴随着两个孩子的啼哭声,女儿欢欢和儿子畅畅出生了。因为是早产,体重较轻,两个孩子被送进了儿科。

3天后,张曼丽独自出院了。孩子不在身边,张曼丽在家度日如年,因为自己还在坐月子,她就每天催着丈夫去医院看孩子。

有一段时间,王跃每天早早去医院,很晚才回来,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张曼丽隐隐有不好的感觉。孩子快满月了,她才得知:女儿欢欢因出现肠穿孔、肠坏死、败血症,已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段时间,家人一直在配合医院全力抢救,怕她伤心伤身,直到要见女儿最后一面了,王跃才告诉了她。

犹如晴天霹雳,张曼丽跌跌撞撞地冲进医院。在ICU病房门口,两家的亲人都来了,她恳求医生同意她进去看看女儿。

穿着隔离服,隔着温箱,张曼丽看到欢欢小小的身体显得那么虚弱。“宝宝,妈妈来看你了。”张曼丽轻轻唤着女儿,没想到,欢欢竟然将头慢慢转了过来,眼泪滚落了下来,像是在说:“妈妈,救救我……”

从ICU病房出来,张曼丽蹲在墙边久久不能平静。医生安慰她:“欢欢刚才的举动估计是母语感应。”妈妈和婆婆在一旁泣不成声,此时的张曼丽,欲哭无泪,脑海里有一个声音在喊:“孩子得救啊,得救啊!”

医生不得不告诉她残酷的现实:如果继续抢救,欢欢必须做手术,可是成功率不到10%。“孩子太小了,做手术可能都挺不过麻醉的关卡。”

孩子是妈妈的软肋,更是妈妈的铠甲,此时的张曼丽很坚定:“就算只有1%的希望,我也不能放弃!”她连夜联系省城合肥的儿童医院,将女儿送去救治。

养育:做辅食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近6个月里,欢欢经历了3次大手术。张曼丽和王跃吃住都在医院,没有床铺就打地铺。1个月后,欢欢有了好转,从ICU病房转到普通病房。那时候的欢欢才3斤多重,护士教张曼丽换纸尿裤,张曼丽看着女儿细细的腿,不敢提起来,生怕伤到女儿。王跃走过来,轻声说:“让我来吧,你在旁边搭把手就行。”

母女连心,欢欢经历着一道道生命难关,张曼丽也在克服着内心的各种煎熬,内向忠厚的王跃成了张曼丽的依靠。夫妻俩相互鼓励着,支撑着,24小时轮班倒,守护着女儿。

2017年3月,欢欢终于可以出院了。出院前,主治医生嘱咐张曼丽:“孩子的肠胃很脆弱,三分治七分养,今后的喂养可要多加小心啊!”

抱着从鬼门关挺过来的女儿走出医院,张曼丽百感交集。为了帮助儿子儿媳,张曼丽的公婆从5个月前畅畅正常出院,就担起了照顾小孙子的重任。老人家的付出让小两口心生感激,不懂厨艺的张曼丽开始仔细研究辅食的做法。起初,她把青菜切得很细,拌到米糊里,可是欢欢吃了不消化,体重增长缓慢。

欢欢的体重一直是让张曼丽揪心的事。出院时,欢欢只有5斤多重,当妈的真希望女儿能“一口吃个胖子”。张曼丽看书,上网,想尽一切办法学做营养辅食。

张曼丽从网上淘了一个39元的手动面条机,试着把蔬菜汁和到面粉里自制面条。翠绿色的蔬菜面根根分明,一下子就吸引了欢欢,她吃了满满一碗,之后的大便也很正常。这个小小的进步给了张曼丽极大鼓舞,接下来,她试着用奶粉和鸡蛋清做小溶豆、小饼干,后来想到了做花馍。

用纯牛奶、鸡蛋、果蔬汁、面粉、绵白糖等纯天然食材,混合面粉发酵,揉捏出各种卡通造型。当一个略微有些发胖的“小猫咪”出现在欢欢面前时,欢欢高兴得直拍手。

为了研究花馍的做法,张曼丽走了不少弯路。经过数次失败后的重来,她渐渐摸索出一套方法:用哪种菜汁可以让花馍颜色鲜艳明丽,怎样设计造型可以方便固定叠加,发酵的程度如何把握……

看着欢欢一天天健康长大,张曼丽心生欢喜,把花馍照片发到朋友圈分享。起初,有亲戚朋友不以为然,“这花馍是好看,可色素挺多吧,能吃吗?”

听说花馍的颜色都源自食材,大家感觉很新奇,张曼丽就送给亲戚品尝。“太可爱了!”“很好吃!”众人的肯定让张曼丽感到欣慰,她想把更多做辅食的心得分享出去。

一天,王跃在看一个短视频平台的游戏直播,张曼丽好奇地凑过去,发现竟然有几千人人在直播间互动。自己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短视频来分享生活呢?王跃对妻子的各种想法一向很支持:“好啊,我这个号注册有一段时间了,就用我的号吧。”

分享是快乐的。张曼丽给自己的ID起名叫“请叫我欢畅妈”,王跃配合张曼丽,拍摄做花馍的日常趣事,再发到短视频平台上。欢欢和畅畅有时候也会跑到镜头前,留下可爱的影像。

渐渐地,关注的网友多了起来。2018年,张曼丽开始尝试做制作花馍的网络直播。第一次直播,张曼丽一边制作一边讲解,声音抑扬顿挫。王跃好奇地过来,看到直播间里只有三四个人。直播结束后,他调侃道:“嚯,你这架势,我还当有好几百人在听呢。”张曼丽嗔怪地轻轻打了王跃一拳头:“花馍会有的,观众也会有的。”

2018年,张曼丽注册了公司,开始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花馍。一天,一位宝妈在平台给张曼丽留言:“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就想给孩子变着花样做美食,你能开班教教我吗?”

做花馍,卖花馍,难道还可以教学吗?怎么教呢?在哪里教呢?起初,张曼丽一头雾水。渐渐地,有更多网友找到张曼丽,希望向她拜师学手艺。

2018年初夏的一天,张曼丽的短视频上了平台热门推荐,一夜之间涨了5000粉丝。激动之余,张曼丽想到,自己如果能通过教学,让更多宝妈有一门做辅食的手艺,她们可以做给孩子吃,也可以创业,那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成长:请叫我欢畅妈

说做就做,正是三伏时节,此时的张曼丽,心情就像盛夏的日头一样热烈,她把家里的家具几乎都搬走,只在卧室里留了一张床,然后在客厅摆上桌子和设备,开始筹备第一期培训班。

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网友报名参加张曼丽的首次培训班。

在小小的民居里,一群妈妈怀着满腔热情从和面、调色学起,再学习花馍造型设计。首次开班成功,在网友的要求下,张曼丽接着开了第二期、第三期……为了更好地教学,张曼丽还专门到广州,拜师学习辅食制作的理论知识。

2019年的一天,一位老婆婆给张曼丽打来电话:“我的儿媳是聋哑人,能跟你学手艺吗?”教聋哑人做花馍,沟通不畅,难度可想而知,张曼丽有些犹豫。老婆婆恳切地说:“我现在身体还硬朗,还能照顾儿媳,等我以后身体不利索了,谁来帮她呢?”张曼丽被打动了,决定免费教这名聋哑学员。

那期的培训班里,老婆婆的聋哑儿媳学得最专注。逆境会激发人的潜能,张曼丽情不自禁想到当年自己救治女儿的不顾一切,如今,是孩子成就了她的事业。爱与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

2020年春节前,因为在短视频平台的出色表现,张曼丽接到央视邀请,参加《春晚进行时》节目录制。2020年1月19日,节目录制现场,张曼丽教相声演员岳云鹏包花式馒头。王跃坐在台下,用单反相机拍摄记录。

张曼丽到哪里,王跃就到哪里,随时用相机记录生活,这已经成了王跃的一种习惯。爱,不是语言的表达,而是默契的陪伴。在协助妻子创业的同时,王跃也学会了做各种辅食,还自学了给女儿扎花式小辫,尽己所能给妻子减压。

从央视录制完节目回到家中,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待在家里的张曼丽静下心来学习更多食品制作手法。疫情期间,观看短视频的网友增多,张曼丽在一家短视频平台的粉丝量达到了98万人。

一路走来,众人帮助,夫妻俩心怀感恩。疫情期间,各种物资紧缺,王跃联系了一批酒精和大米,捐赠给社区。拍摄短视频时,张曼丽会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桥段:将花馍制作的寿桃送给婆婆吃,“婆婆,生日快乐!”给清洁工大爷送上一份花馍,“大爷,您辛苦了!”她希望通过短视频,传递孝、亲、礼,传递真情。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张曼丽将培训班搬到了门面房里。搬店那天,也是新的一期培训班开始前夕,各地学员不约而同提前赶到,帮着搬东西,一片欢声笑语。

2021年3月,张曼丽和家人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录制。在节目中,张曼丽回忆当年,表达了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张曼丽说到动容处,一旁4岁的欢欢一直看着妈妈,眼圈也红了……

如今,张曼丽已经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名学员,带动亳州当地近20人就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宝妈。帮助更多的妈妈发现更好的自己,对张曼丽来说,是幸福,更是动力。

2021年6月,为了提高技能和专业化程度,张曼丽再出发,踏上了去南京学习培训的高铁……

“生活不要太乐观,也不要太悲观。只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做人诚信,未来的日子终将不会太差。我是欢畅妈,一直在学习,在努力,在奔跑的路上。请告诉自己:我今天真的很不错。”这是张曼丽在短视频平台的自我介绍。

有人说,一开始张曼丽只想着给体弱的孩子更好的食物和营养,结果一不小心,成就了一段佳话。殊不知,“一不小心”的背后,其实是另一个成语——呕心沥血。

猜你喜欢

花馍女儿妈妈
闻喜:花馍的“花样生活”
大三的女儿
花馍(大家拍世界)
海的女儿
花馍迎春
鸟妈妈
花馍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