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1-08-15魏豪桑峰
魏豪,桑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学院,山东 威海)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做好学生的说服工作,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新时代背景下,要针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有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有效咨询,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和心理指导需求。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当下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当贴近现实社会发展,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帮助大学生产生清晰的自我认识。协助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感受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在目前阶段,许多大学生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对自己所填专业不甚了解,甚至是父母帮忙填报的志愿,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下子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角色转换。部分学生也会对未来阶段的职业发展产生迷茫,很难充分认识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自我的职业发展能力,甚至会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产生错误思想,过于沉迷网络生活,缺乏发展斗志,这导致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传统思想教育方式不适合当今教育需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当根据形势变化而变化,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更注重体现应试教育成果。但在时代进展过程中,教育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也体现了一些教育问题。比如过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导致过度的理论灌输,学生被迫过度学习,难以充分考虑自己的未来需求,也很难实现主动而自由地学习。部分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深入开展政治学习,这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进行,也难以对学生形成正向引导。而且大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不利于开展职业引导,也不利于学生提升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缺乏科学的发展方式。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和改革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认为要着重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工作。当前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发展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还需要深入的教育改革,许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官方思想的体现,而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成长发展需要来设定思想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也更注重表面形式工作,缺乏全方位的育人教导,尚未形成促进大学生获得思想教育作用的有效力量,缺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很难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作用。
(四)互联网时代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要实现对大学生的关怀,就要正确理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必然容易产生思想的迷茫,导致意识形态也容易受到影响。也有许多大学生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认为政治学习过于枯燥并不贴近生活。大学生受不良思想影响,采用得过且过的敷衍生活态度,对待学习和未来发展,这给当下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另一方面,各类多媒体设备和自媒体平台给了大学生更多获得信息的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更难以体现优势,这导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受到巨大挑战。
三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能够彰显思想教育目标的清晰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总体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将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整体目标,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成就。从大学生个人目标出发,实现个人职业的教育发展。而从思想政治的整体角度出发,要将个人职业价值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帮助一个人认清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涵,并且以奋斗去实践。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体现二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更容易寻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方便去调整教育方向,也方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是教师在教育执行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引导实现有效教育,分别包括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利用主体课堂的教育功能,实现有效教学作用。出现了一定问题,比如主体课堂教学较为死板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离有效互动,而职业生涯规划则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可针对个人发展情况进行未来职业发展条件的评析与探究,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发展奋斗,制定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发展规划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够实现个性化咨询服务,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
(三)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持久性
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各不相同。基础性教育是协助大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身份的转换,明确未来的理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创设正确的思想观念体系,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和个人思维逻辑水平。在大四的毕业阶段则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为成为社会的工作者与奉献者提供机会。要为未来阶段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更需要促进就业指导,这需要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充分渗透。在大学生毕业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随着他们的毕业时间的增长而减弱。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只针对大学阶段,而是利用科学的分析方式,让大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我,知晓自己未来阶段的发展方向,可应用在大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职业生涯分析中。
四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策略
(一)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职业生涯教育引导是以师生互动为主体的,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媒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构建全面的职业教育引导体系。集中开展整体工作的前提是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团队的整体能力。只有实行师资团队的全面建设,引导教师强化自我认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正确认识教育工作的内涵与重要概念,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教授。当前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就业指导主要教学者包括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院领导等,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进行公共全面的团队建设。一是要实现就业辅导团队的专业能力提升,不能仅凭个人经验并开展相关工作,而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有效的现实调查,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发展。二是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运用科学的教育语言,要实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使教育团队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在教育方向上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职业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实现强化师资力量,也要帮助学生克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真正帮助学生与社会形成有效衔接,提升学生的正确认知和工作能力。
(二)实现全程过程的职业生涯教育
目前阶段,许多高校都是只针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缺乏全过程的有效引导,导致许多学生就业准备不足,缺乏全面的就业目标。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从大一到大四期间全面渗透,并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关注要点。
在大一阶段,大学生刚刚升入大学,开始适应大学生活,同时要开始灌输正确的职业规划思想,培养大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认识。从大学入学起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政治素养,引导大学生强化自我学习意识,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大二阶段和大三阶段则要注重渗透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职业综合素质总结工作经验,对自己产生正确认识,树立更远大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理想。要注重以学生所学专业为核心展开对学生的职业引导,让学生找到自己未来阶段的职业方向,也要强化自己在此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作为一名社会重要成员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和品德意识。在大四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毕业衔接教育,教授给大学生工作求职技巧,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始科学的个性化咨询服务,进行有效的升学或就业指导。在团体辅导或个人辅导的过程中,解决大学生在毕业阶段求职过程中的迷茫问题,让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环境,也了解未来阶段的工作需求,在内心做足思想准备。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就要讲究语言艺术,也要讲究个性化教育。尤其在职业生涯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采用合理的教育模式和交谈方式,在沟通过程中运用诙谐而有趣味的语言引起学生关注,要抓住合适的教育机会,激发学生感悟。也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对象来进行最有效果的针对性教育。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大一阶段开始,让学生在成为大学生并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就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年级升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进行教学主题的变化,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时期,已经受到相当长时间的职业发展引导,也会有一定的职业认知,有利于学生未来阶段的职业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应依托课程和课堂的教育基础,实现全面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采用的教学普及内容具有普遍性,并未充分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当下大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需要进行更有效的个性化引导,以此来弥补普遍教育中难以解决的个性问题,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需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个性化教育要求以学生个体为依据,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引导服务,就业辅导老师要及时回复学生的提问,要创立学生的个性化私人档案,定期跟踪进行职业工作状态的有效评估,从而促进职业咨询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多关怀与帮助。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教育
在促进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包含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所说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培养正确的人生发展观念,可采用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等方式,实现合理传授。就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可利用理论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就业形势和发展情况,能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产生正确见解,比如在学生的职业生涯探讨启发活动中,教师可根据理论知识点开展研讨会,包括辩论和其他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明确理论要点,把握具体内涵,切实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实践教育的真实含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理念和行为习惯,真正使学生认识到理论与现实融合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职业发展认识的加强。许多大学生在参与职业生涯而培养规划的过程中,因就业范围过于广泛导致思维上不够专注,对未来发展较为迷茫,教师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多种职业的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去用人单位体验职业的真实情境,或到各大职业单位进行工作访谈,更加了解自己的意向单位或期待中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促进思维发展和发生感悟,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加了解工作岗位一线的发展形势,通过有效的走访,大学生能了解基层社会的发展情况,能够触动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
(五)实现高校与教师的引导
要实现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榜样示范法,教师通过展现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践行自身行为的约束,提升自我参与的有效性,要对毕业生实现有效的教育引导。采用典型就业人物的有效宣传,引导学生对职业发展形成正确意识,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演讲,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实用性较强的发展建议。高校可以从不同方式的角度来阐述毕业后的归途,比如升学、就业、当兵入伍等,开展有效的榜样示范教育。二是咨询辅导法,咨询辅导法是应用专业的辅导理论和心理引导技术,通过合理的引导,与学生充分交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态。如果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可进行充分的心理引导。在大学生的就业引导工作中,可分为团体咨询与个人咨询。个人咨询包括个人职业生涯、公务员考试准备、求职技巧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所咨询内容熟悉并且明确职业发展理论的概念,用科学的职业评测方式引导大学生,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咨询需求。也需要高校建设好完善的咨询室设备,方便进行咨询服务工作,提升咨询团队的配备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进展过程中,大学生的职业引导问题显得越发重要。每年毕业生规模在增加,但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这是目前阶段非常重要的社会热点。在高校发展来说,若能实现对学生良好的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发展观念,对职业产生正确认识,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范引导中的价值,需要遵循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思想模式和发展需求。要真正探寻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对大学生的发展意识引导和就业政策引导,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还要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就业意识的有效引导和规范服务,促进创业指导的有效进行,真正将就为引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衔接在一起,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