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尖上的德彪西——《月光》演奏技巧分析

2021-08-15

黄河之声 2021年13期
关键词:触键音响踏板

仉 涵

一、《月光》的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该乐曲属于复三部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图如下:

A部分是呈示部。速度比较慢,情感十分饱满,主要体现出了月光映照下安静的夜晚。B部分呈示部。速度稍快,开始描写在风吹动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和沙沙作响的树叶。再现部A’速度平稳,以宁静的和弦分解作为结束。

但也有些学者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再现部A’是51-65小节,从65小节-72小节应该算尾声。

(二)和声与调式调性

这首曲子的和声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为本曲添彩很多。

首先就是三度音程的叠置,开头大小三和弦的交替,达到了一种祥和明亮的效果。

中间也运用了许多四五度和弦。因为四五度和弦听起来往往比较空灵,很符合曲子本身要表达的意境,增强了月光的朦胧感。

不协和音的使用也很大胆、频繁。不协和音一般是在准备和弦中出现的。但是德彪西将不协和和弦直接跳到另外的不协和和弦,造成了一种迷离的音响效果,有一种挥散不去、迟迟萦绕的感觉。

(三)音乐分析

乐曲的1-14小节,委婉的旋律缓缓演奏,呈现出诗画般的月夜。第15小节,节奏型比较密集,大量的柱式和弦营造出了一种水面的雾气上升,月光被乌云遮蔽的画面。到第26小节,由上行的琶音结束,仿佛如水面上倒映的月光,一直延伸到深邃夜空的尽头。

从第27小节开始,乐曲的旋律性开始增强,音乐逐渐变得活泼起来。展现出了月光照映下波光粼粼的水面。第35小节开始转调,形成乐曲的高潮部分。最后由下行双音模进结束,音乐再次平缓下来。

尾声部分,主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漂浮,左手是一串串的上行琶音,使音乐变得更加虚幻飘渺,表现出快要天亮时月光与水面的梦幻。

德彪西受到诗人罗吉的叙事诗《月光比埃罗》的影响,描绘出的是一副万籁俱寂、月光如撒的画面。

二、演奏技巧分析

(一)触键方法

印象派时期的钢琴作品对触键的要求非常高,常常运用指尖贴合琴键、轻揉琴键、指腹触键等技巧。本首作品由于它所要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因此主要运用的是指腹触键,并且要慢下键、深下键。高抬指大力敲击键盘是很少出现的,用细腻的处理、渐强渐弱的音量变化表现出印象派钢琴音乐的特点。

这首作品对音色的控制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整首曲子是否能表现出意境的重要基础。德彪西的音乐强调意境,音乐表达应当格外细腻。因此需要着重处理触键方式的不同。不同的触键方式可以展示出不同的音响效果。指尖接触琴键时需要更加敏锐的触感。作品中没有浪漫主义时期的华丽炫技,更多是在旋律韵味上的表现。因此在演奏时需要对触键做到严格地控制。

乐曲中的连音线比较多,因此需要十分强调连贯性。在乐曲的开始都是双音的连接,力度是pp,要求轻柔朦胧的感觉,所以在触键的时候应当慢触键、深下键。音与音之间不能出现间歇,触键速度也不能过快,避免出现颗粒感。弹奏出来的音虽然弱,但是却清晰可见。想要演奏出朦胧的音色,手指对触键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指手掌必须要稍微紧绷才能控制好下键的力度。

在乐曲的第1-8小节,左右手大部分都是三度的音程进行。这个时候左手是伴奏,右手是旋律进行。所以左手的音响效果要比右手轻一些。右手要做到音色清晰模糊,仿佛皎洁的月光。

在乐曲的第15小节,如谱例1:

开始出现大量的柱式和弦,同时还伴随低音部。这个地方跨度较大,右手需要五指张开,里面有许多的和弦音变化,所以要注意手指灵活和手腕的控制。弹奏时不仅要保持和弦音的连贯性,还需要手掌的支撑,这样有助于旋律的连贯性。

此时的力度标记仍然是pp,因此虽然是篇幅庞大的柱式和弦,但是却不需要强大的力度。所以八度的低音可以慢慢地、深沉地敲下来,形成深邃而遥远的低音环绕。

当乐曲进行到27小节时,后面出现了大量的琶音,琶音表现的是月光映照下的湖水泛起的阵阵波澜。在弹奏时对左右手配合的要求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分解和弦在左右手交替弹奏时要注意音色、力度的统一,保持连贯,不要有缝隙。整个旋律在右手高声部,左手的保持音是旋律音,所以低声部也要突出,中间声部要弱。

在弹奏琶音时要注意音的清晰。特别要注意两点:

1、琶音的弹奏一定不能忽快忽慢,或者一下就滑过去,一定要注意速度的平均。要让每个琴键都踏踏实实的。虽然音响较小,但却清晰可闻。

2、在琶音中,音与音的间距比较大,所以需要手指张开,每个音听起来都要均匀、不漏痕迹。

这部分的难点在于大拇指的控制。在左右手衔接时,大拇指要格外控制音量,轻轻触键。由于大拇指的力量比较大,小指处在边缘或者琶音的最开始,因此弹出来的音响往往比较大,而由于四指力量薄弱,不够灵活,在演奏中力度不够,往往容易导致音响较小,不能灵活移动甚至会导致漏音。所以,演奏者在平时可以多做高抬指的训练,充分将指关节打开。比如慢速高抬指弹《哈农》,让四指得到充分训练。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用耳朵仔细听,听音响是否均匀,听速度是否均匀。平时也可以尽量将手指向侧面张开。

(二)速度与力度的控制

首先,要按照乐谱给出的标记严格演奏,才能比较完整地体会到作者感情的表达。因为作曲家会将自己在创作时的感情标记在曲谱里,而这些符号就是最直观的说明。

这首曲子是9/8拍的,节拍的密度比较大,三拍子一般演奏出的效果比较悠扬,不需要太急促。同时这首曲子中的节奏型还是比较复杂的。中间大量地出现二连音、六连音以及各种休止,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将这些音和空拍的时值掌握好。在心中数好节奏。

本首曲子的开头标注着:Andante tres espressif,意思是:行走着的。音乐家普遍认为这是比较慢的速度,同时Andante本身也是行板的意思,四分音符的时值是60,所以乐曲开头速度可以较慢。在演奏时可以将手指略微抬高,然后缓缓下键、深触键。这样可以让音响比较轻柔,能更好地控制速度。在27小节出现un poco mosso,意思是:一点一点被摇动了、被激动了。这时的演奏速度稍快些,手指的动作不要过大,用最精简的动作来演奏,可以有助于速度的加快。最后在51小节恢复原速。

整首乐曲的力度大部分都应该控制在p到ppp中间,需要弹出弱而清晰的声音,不能太飘,不能太含糊不清。到再现部时,力度变成ppp。比呈示部A段还要再弱。此时的旋律也是比呈示部高八度演奏的。在完成再现的同时还要与主题形成对比,表现出高八度的空灵感、纯净感,让人感觉更加灵动,富有生命力。在最后出现:pp morendo jusqua la fin,意思是:已经死去的,逐渐微弱到无声,直到乐曲结束。这时要牢牢掌控住手指的力量,不要出现由于力度不均而造成的音响效果混乱。

(三)踏板的运用

钢琴的三个踏板从左至右依次为:弱音踏板、中踏板、强音踏板。

弱音踏板在踩下踏板时,琴槌会向旁边移动,按下按键时只敲击三分之二或者三分之一的琴弦,以此达到音量减弱的目的。

中踏板在被踩下时,音量会变得很小。这是因为有一块活动的绒布会夹在琴槌与琴弦中间,使钢琴音响变得模糊不清。通常用于清晨、中午、夜间时,防止由于声音较大造成的扰乱邻居。

延音踏板在被踩下时,平时一直压在琴弦上的制音器会全部抬起来,使得这段时间按下的琴键持续震动,使得音响得以延长。这个踏板也是平时使用最多的踏板,因此放在最右边,方便踩踏。

在实际演奏中,踏板的踩法分为:直踩踏板、切分踏板、全踏板、二分之一踏板。直踩踏板是指手指按下琴键的同时踩下踏板。切分踏板又叫音后踏板,是在手指下键后再踩下踏板。全踏板就是将踏板踩到底。

虽然在《月光》的整首乐谱中没有任何一个踏板标记,但是踏板运用却是这首曲子最关键的地方,因为“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没有任何地方能离得开踏板。尤其印象派音乐很注重音乐的氛围,喜欢用多变的踏板润色音响,增强色彩和层次。

在乐曲的开始,标注了con sordina,即“使用弱音踏板”,来突出弱奏的效果,使音色发生变化,营造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延音踏板的更换可以根据左手来判断,左手每弹一个音程就更换一次踏板。虽然有的文献支持:“第一部分1-9小节,只需要用一个踏板进行连接,主要是为了增加部分音的颤动。”但是在我演奏的过程中,我觉得这样的踩踏板方式音响效果不好听。大部分音都还在延续颤动发出音响,新的音继续得以发声,破坏了和声,使得音响效果比较脏乱、不清晰,十分浑浊,不符合作者想要描绘的转瞬即逝、虚无缥缈的效果。同时,使用切分踏板也会使音响效果比较干净一些。

(四)多声部的演奏

如果要更好地表现这首作品,离不开的就是处理乐曲中层次的变化。乐曲中多声部的演奏是十分重要的。分声部练习这是本首曲子的练习重点。

第一个多声部旋律是在第15小节,要注意八度低音和高声部柱式和弦的区分。低音层声音不宜过大,但是要有清晰的音响,环绕在空中,久久不散。随着低音层的音高逐渐升高,营造出一种慢慢走上阶梯的感觉。此时的主旋律是由右手小指演奏。

第二个多声部旋律是在27小节,此时有三个声部同时进行。最高声部是右手缓慢地推进旋律。这个声部也是最需要得到突出的。另外两个声部的演奏力度不仅要与这一声部有明显的不同,清晰地分开,音响还要高于另外两个声部,不能被掩盖。右手的四指、五指一定要深下键、慢下键,力度也要加大。但是右手的一指、二指、三指则不能用同样的力度来演奏,要做到与左手力度一样,将左右手共同演奏的琶音衔接起来。尤其在第29小节,力度需要得到一个明显的增加,37小节也是如此,这一段的旋律最能表现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感觉,所以这一声部要继续突出。在第41小节,力度记号变成f时,旋律是强烈的下行,这一声部要格外地明显。直到这一部分结束时缓慢变弱。第二个声部是中间声部,即左右手交替完成的琶音部分。这一部分要弹得弱而清晰,速度力度都要均匀,不能有漏音、滑音或者飘过去。完成一副平静的水面,在月光的映照下微微起伏的画卷。最低的声部,是每一组琶音的最低音,形成了一个新的旋律。在左手小指敲击键盘时可以稍微加大力度,让它的音响稍微得到突出,展现出一个最低音的波浪。

在第43小节,如谱例2:

这时也需要注意三个声部的区分。这时三个声部的音响从大到小排列应当是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最高声部是三和弦的进行,比较缓慢,需要突出。第二声部是右手中间音的填充,造成一个缓慢上升的阶梯的音响效果。

这一部分的演奏要求依然是弱而清晰。低声部是左手进行的震音,可以稍微转动手腕,不那么僵硬。演奏出的音也更灵活。如果掌握不好触键力度,很容易就变得十分混乱,整个音响效果都变成轰隆轰隆般打雷的效果。所以一定要及时更换踏板,保证音的干净、透彻。

第47小节,主旋律声部位置正好跟前面相反。

这时候三个声部的音响从大到小的排列应当是:高声部、低声部、中声部。此时,高声部是右手旋律的进行,而中声部则变成了右手的琶音进行。低声部是左手成了节奏空隙填充。右手的小指一定要加大触键力度,将旋律音演奏出来。右手其他四指触键力度一定不要太大,否则将会掩盖高声部。多声部的弹奏,营造出了一种对话形式的表演。

结 语

德彪西的音乐大胆创新,采用了很多不协和的音程,时而运用转调、离调,时而喜欢采用九和弦、十一和弦来创作自己的音乐,却让人有一种凝神静气、缓慢祥和的感觉。他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风格。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弹奏《月光》时,演奏者不仅要掌握好触键方法,配合好踏板的运用,还要将多旋律的进行表现清晰。该文对《月光》的演奏技巧进行研究,并将自身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都写入文中,以期演奏者在演奏时能够更好地展现德彪西音乐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触键音响踏板
单踏板不可取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