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经沧桑后找到人间正道

2021-08-14

上海戏剧 2021年4期
关键词:沧桑话剧舞台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专家研讨会摘要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于6月30日起,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正式开启首演,并由此展开35城56场全国巡演。该剧根据江奇涛同名电视剧改编,姚远编剧、胡宗琪导演,讲述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中国革命史上最为复杂、最为惨烈也最为动人的历史。如何看其将片长50集、时间跨度逾20年的电视剧浓缩进4小时的话剧舞台;话剧版的故事又讲得怎样?让我们来听听上海戏剧专家的感想。

荣广润|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教授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主联合各方推出这样一部剧,是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很好体现。这样的实践,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可以说是一种经验。我用八个字归纳了这部作品的风格,“凝重、恢弘、大气、严谨”。50多集的电视剧浓缩为一部4个小时的话剧,并且这样的改编符合原作的基本精神,这首先就是一个成功,非常了不起。剧中有许多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包括杨立仁和杨立青两兄弟打架、范希亮不得已枪决自己老师后的痛苦等等,都令人唏嘘不已。当然还有非常亮眼的开场和结尾,可以说整部剧内涵饱满,观演过程非常过瘾。

吴孝明|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文广局原艺术总监

近年来,东艺整合了上海乃至全国好的文化资源,把“舞台”做成“平台”,为上海这座城市、长三角乃至为全国持续提供文化产品。全国这样做的剧院也不多,东艺把作品做成产品又把产品做成商品,紧紧推动,本来是“买节目”,后来是“做节目”,到今天“卖节目”,责任、担当、追求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当下的剧院人提供了思考。

《人间正道是沧桑》把50集叙事缩在4个小时里面难度很大,现在呈现的这种方式,使我们既看到影视剧的影子,又有戏剧舞台文化,为影视剧IP改编成话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把长篇电视剧做成舞台剧我们想要什么,我们能要什么,我们能做成什么。

舞美令人感触很深,三幅景片意味着三座大山,残缺不全,转台与观众也是一个很好的对话,用写意的方式表达了这么厚重的题材。导演的选择,演员的选择,都做了加法,为这部剧增加了色彩。

《人间正道是沧桑》首演至今已成为近期上海的一个热门话题。东艺这几年的追求,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观众的口碑是最好的反映。接下来,要不断演不断改,不断改不断演,做成现象级的文化品牌。

沈伟民|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秘书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顾问

这部剧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第一,笔法精简,微言大义。如何将50集时间跨度20多年具有宏大历史背景的电视剧搬上戏剧舞台,需要创作团队大大浓缩,这个浓缩不仅仅是压缩“时间”,更是要将这部剧的精神内涵精准提炼出来,将一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正确勾连起来,将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鲜活于现场感染观众。既要体现重大历史事件,点明剧中人物所处的宏大历史背景,又要点睛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外情感张力,这部剧做到了。

第二,史诗画卷,形象感人。这部剧犹如一部史诗性质画卷。舞台上采用快节奏的时空转换,借助灯光、音效、视频等多种手段,来展示20多年间各个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剧中人物在大洪流当中的命运抉择,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样一幅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画卷,是通过一个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得到展示、最终感动到观众的。与电视剧不同的地方是,这部剧是由董建昌这个人物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的。可以说,一度和二度创作都非常成功。

第三,以情入胜,沧海桑田。这部剧人物情感纠葛,人物走向既出乎意料,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个“情”是亲情、友情、爱情、夫妻情、师生情、兄弟情。一句话,是满满的家国情怀,最后可以说是党性鲜明,人性深刻。

第四,人间正道,中华绵绵。本剧艺术化地点出了“人间正道”。这个“人间正道”,就是以中华民族为大义。全剧的点题荡气回肠,引人思考,有鼓舞当下的力量。4小时再现的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次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郑炳辉|原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戏剧项目策划、上海文广局艺术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编剧

观看《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个人非常激动,4个小时,没有困倦,说明戏很“抓”人,这其中毋庸置疑的便是编剧姚远的功力。通常在一部剧中写好一位女性角色就非常不容易了,而剧中的三位女性人物都各具特点,令人难以忘怀。通过这部剧,我们也不难看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魄力和情怀,从一个单纯的剧院逐渐向平台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金家花园》到《日出》,再到这部《人间正道是沧桑》,东艺也是一路“沧桑”,这条“正道”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李守成|原上海市文广局艺术处调研员、文艺评论家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戏是恢弘叙事的鸿篇巨制。要向编剧、导演在内的主创团队以及演出单位南京市话剧团致敬,也要向东艺表示钦佩。今年7月是建党10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治上、艺术上都在宣传,此时做这个抉择要有一定决心和果断,更要有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品质之作。论长度在话剧舞台上这种长度的戏也不是个别的,《如梦之梦》8个小时,《狂人日记》5个小时,相比并不算长。《人间正道是沧桑》是1925-1949年全景式描写了中国一代革命先驱,由于信仰不同,主义的分化,情感的裂变,最后通过董建昌这个人物,从他的视角醒悟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或者是经过沧桑以后找到人间正道。至于恢弘叙事,这部剧演绎了中国摆脱数千年帝王统治之后寻找自由的艰难道路。回望历史,观众可以悟到为什么我们要有主义、要有信仰,为什么要有文化自信、要有道路自信。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是有品质的,是一个大制作。

方家骏|原上海市文广局艺术处调研员、文艺评论家

东艺能够在建党百年这样特殊的时间段推出这样一部有分量的戏,我觉得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这是一部背景宏阔、主题厚重、情感丰沛、气势磅礴的好剧。我个人想把这样的好剧称为“大话剧”。实际上在话剧分类里,我认为应该存在这样一个门类。因为整部剧从最开始的题材主题选择,到最终呈现的完整规模气象都是不同于我们惯常看到的那些简单快餐式的剧目。可以说,這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大话剧”。这样的“大话剧”正是现今我们国家的话剧舞台最需要的。这样的重大题材,在表现深邃思想的同时,也可以透彻地展现人物情怀。我们都知道,目前有许多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而《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这其中绝对有它独特的地位。编剧姚远是我们非常尊敬的编剧,他把这段历史研究得很透彻。姚远是“大家”,他为整部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而导演胡宗琪则在这个基础上,使其开花结果。这部互相成就、视角独特的“大话剧”反映了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放在当下社会更是意义非凡。

伊天夫|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博导,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我想从我的专业领域,也就是视觉角度谈谈我对这部戏的感受。整部剧的空间形象是非凡的,经过提炼的。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复调空间感”,层次分明。三块破碎的、不连贯的二道幕为整部剧营造了一种运动的、变化的、可以自由创造的空间。它们不仅仅是二道幕,更承担了许多意象实现的功能。除了二道幕外,简洁的舞台转台也是亮点之一,这个常见的、简单的装置为整部剧创造了一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实用空间。在庞杂的剧情中,选择用这样简洁的手段去呈现,可以说非常有个性、有创意也非常不容易。

猜你喜欢

沧桑话剧舞台
栎树沧桑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七夕
沧桑
台上
再见啦,秋天!
画与话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