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2021-08-14杜永青
杜永青
[摘 要] 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不应该仅存在于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应该有效地渗透到各专业各核心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培养出爱国敬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待生活与学习的态度。在各课程的理论课程中融入思政素材要求必须有效地宣传正能量和健康思想,并可以和相关理论课程较好地结合在一起。课程思政的讲授过程和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有一定区别的,它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准确、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构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040-0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各领域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网络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信息发布者也很难追溯,所以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这不仅给学生这一群體的基本认知造成了持续性的冲击,其相关的负面和不良的价值取向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和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我国近些年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观点。具体可以理解为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理念和教育有机地融入各类专业课程的每个实际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政教育,也让各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政理论和显性的课程思政相结合,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既有专业课程理念也有思政思想的人生格局。
一、课程思政概念
长久以来,思想政治课程都是高校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基本认知的重要手段[1]。具体来说,思政课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学和我党的正确方针和路线等的教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培养学生现代化的社会公民意识。
课程思政从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是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教育目的而确立的。要想“育人”就必须先“育德”,注重将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和育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都是我国的优良教育传统。课程思政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且是不断注重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课程思政所展现的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以外的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点也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未关注过的。而且在课程思政的实际建设和实施中,更需要创新思维的加入,用新思维催生出全新的教育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思路来谋求全新的发展,以新发展去推动新方法的诞生,利用新方法去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最终实现课程思政在各学科中的创新发展。
二、课程思政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一)要精心选择契合专业的先进事例
大部分专业教师谈到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的时候都会感到十分棘手,不知道怎么融入、应该融入哪些内容,进而没有办法将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课程思政较好地结合在一起[2]。其实教师只要找到某些能够和所教课程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并与我国的先进发展相关的事例就可以展开讲解。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在每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且也有诸多领域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例如,在讲到古代汉语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的时候,就可以将课程思政的中心思想与传统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讲解,让学生在感受到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思辨能力。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将古代思想应用到现代建设和发展中的具体事例,以此来宣扬祖国的伟大之处,帮助学生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些事例的延伸讲解,不但为学生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而且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
(二)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措施来制订教学目标
大学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接受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在精神面貌方面、道德理念方面、人格品质等方面逐渐定型,从而走向社会去接受实践检验的最后阶段。大学阶段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高质量发展。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所以,课程思政应该将德育作为整体教学的首要目标,要在倡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整体提高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还要将课程思政与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古代汉语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汉语书籍的含义和内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新时代的育人理念去试着理解古代汉语书籍中的育人理念,在感受到区别的同时,自觉树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个人品德高尚、专业能力过硬、身体素质强健、审美能力高雅、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新时代青年[4]。
(三)要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内容中
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政理念。具体来说,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就具有较为明显的价值倾向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和挖掘,在教学内容原有的思政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只有这样,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才可以和课程思政理念结合在一起,进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各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自身也应该具有明确且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应该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主动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重要任务[5]。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和思政结合在一起,也并不是在专业课程的实际讲授中专门拿出几节课来为学生讲解思想政治内容,而是应该将思政理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日常教学中。课程和思政的关系应该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不应该是“眼中金屑,米中掺沙”。教师在将二者进行结合的时候切记要避免将思政内容硬性地放到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一旦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要保证课程和思政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教师也不能不顾学生的感受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念的硬性灌输,千万不要不顾学生的兴趣点,生硬地给学生结论,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兴趣点为出发点,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时候,将思政理念建立在对古代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主地理解思政理念。
三、课程思政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延展性也在不断扩大[6]。教师可以采取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将课程思政理念应用到古代汉语课程及教学中,避免出现课堂讲授内容和思政理念生硬融合的现象。
(一)课前教学
教师可以在正式课程讲授之前,为学生布置多个与本次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将这些思政元素与古代汉语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7]。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将相关古代汉语知识进行预习,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哪些思政理念与古代汉语课程实际内容是息息相关的,也让思政元素和古代汉语的含义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初步消化理解。既帮助学生夯实了思政理念和德育意识,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中教学
经过之前的了解,在课堂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课程思政学习氛围和古代汉语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寻课前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与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切合点,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古代汉语中课程思政理念的体现。教师在此阶段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扎根于学生心里,以最终实现古代汉语与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让自身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都得到升华,让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理念真正进入学生心中。
(三)课后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应该采取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最终成果评价并行的方式[8]。其中主要应该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三方面,也可以采用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同时进行的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还有利于学生对古代汉语相关知识和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掌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现代化的信息時代中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拥有正确的评判标准。这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课程思政理念和具体课程内容在结合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佳的契合点,要以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并将其应用在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价等方面,在帮助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课程教学研究:以“旅游公共关系”为例[J].喀什大学学报,2020,41(4):110-115.
[2]刘青.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分析与研究:以《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60-62.
[3]朱琳.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综合英语3》课程为例[J].作家天地,2020(11):29-30.
[4]李增福.课程思政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20(4):181-182.
[5]褚薇薇.思政教育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23):131-134.
[6]程雅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外语教学的路径思考:以应用法语专业为例[J].国际公关,2019(12):150.
[7]周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3):77-78.
[8]钱焕莉.课程思政式心理学教学课堂应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2019: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