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校园诚信现状调研的诚信教育思考与对策
2021-08-14梁晶晶娄梦洁于洁王旭龙郭大鹏夏茜琳
梁晶晶 娄梦洁 于洁 王旭龙 郭大鹏 夏茜琳
[摘 要]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随着高校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化,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已迫在眉睫。基于大学生校园诚信现状的调研,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思政教育角度为提高大学生校园诚信水平提供新思路。
[关 键 词]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研;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174-02
一、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而大学生诚信水平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思政教育这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中,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它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关键一环,只有在大学生群体中打下良好诚信的基础,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稳步前行。因此,有效加强诚信教育对于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桥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只有具备诚信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才能被社会所接纳,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和道德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诚信体系的支撑,因此,诚信教育也是有效推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摇篮,更是诚信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大学校园内开展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三)诚信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
我国自古以来将诚信作为修身齐家处世治国的必备美德,视诚信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为政之法,更是社会和谐与国家发展的根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会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拥有良好诚信,能够提高国家软实力,进而能在国际市场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建设需要诚信的支撑,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校园诚信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围绕考试诚信、网络诚信、学习情况、校园交往、经济资助诚信等方面进行调研,对天津市某高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回收问卷共492份,其中学生党员24人,占比4.88%。
(一)大学生校园诚信现状与突出问题
1.考试作弊现象
当前大学教育中考试成绩与毕业标准直接挂钩,也是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指标,挂科则会导致重考或课程重修而影响个人利益,这使得部分学生不惜铤而走险在考试中作弊。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平时学习懈怠,期待通过作弊的方式提高成绩。而面对他人的作弊,有53.86%的学生表示不会加以制止,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作弊风气。面对好友发出求助,有45.12%的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伸出援手。此外监考老师的严格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作弊倾向。尽管对作弊的处罚态度一严再严,作弊行为仍是愈演愈烈。
2.网络诚信问题浮现
2020年因特殊原因,课程教学由面授转为网授,此时网络诚信问题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在线上学习时,只有54.47%的学生能做到所有课都认真听讲,因监管弱化,有部分学生竟然出现挂名逃课的现象。通过询问“笔记数量”与“线上回答问题情况”,从侧面了解到在线上学习中,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明显下降,更有部分学生把每天上课学习变成了每天“签到任务”。
3.学习过程诚信缺失
在学习过程中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业抄袭。为了偷懒、应付教师或者其他利益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13.82%的学生会选择搜索答案或者抄袭作业。二是论文抄袭。有4.27%的学生认为学术抄袭是正常又普遍的事情,同时有27.24%的学生表示有时候不得不抄袭。正是因为学术抄袭风气的蔓延,导致当代大学生缺少创新能力,思想固化。三是考勤造假。调查结果显示有23.17%的学生为帮朋友逃课而在考勤上造假,这是严重违背教学管理制度的行为。
4.校园交往失信
调查发现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学生之间并不能敞开心扉交流,往往伴随着隔阂。加上学业与评奖评优等竞争因素,能真正坦诚相待的少之又少。交往过程中与朋友或教师约定好的事情也常常不能如期进行,更有甚者拿各种虚假理由搪塞。总之,交往过程中的失信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5.经济资助诚信缺失
调查结果表明,有些学生为了获取高额助学金或奖学金而想方设法申请困难生。另外,在接受贷款资助的学生中,有5.8%的学生表示不保证能够按时还款。既然国家和学校给予这种优惠政策,学生就应该遵守还款规章制度,按法规归还生源地贷款的款项,而不是恶意拖欠。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道德浅薄
大学生自身道德素养不高是触发失信行为的内在动因。一是利己主义倾向明显,缺少责任感,在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二是对诚信内涵缺乏认识,“勿以恶小而为之”没有意识到失信的严重性,做违背诚信的事情没有心理负担。三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攀比心理、从众、享乐、虚荣等不良心理无法有效抵制。
2.家庭品德教育缺失
一方面中国家长的惯性思维就是重智轻徳,用成绩来衡量子女的优秀程度,轻视道德教育在个人成长方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家长未做到以身作则,家长教育子女要诚信待人,只注重言传却忽略身教,自己在生活中常有失信行为,这种错误的示范,最终导致子女的品德得不到正确的发展。
3.学校教育力度不足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当前高校在诚信教育方面存在重宣传轻实践的问题,真正参与进来的学生较少,真实效果不佳;其次,过多重视学生智育发展而忽略德育,对学生平时的德育考核不完善;最后,学校对日常行为规范失信的惩戒力度不足、诚信监管缺失,教师对亲近的学生也抱有宽容心态。
4.社会环境风气不佳
大学生独立人格还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诚信危机,这种不端正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诚信概念的理解。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大学生校园诚信水平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诚信教育的作用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视为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要认识到诚信教育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培育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通过党团课、思政课以及丰富多样的诚信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拥有诚信品质的重要性,并落到实际行动中,知行合一,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诚信意识,规范学生诚信行为,培养学生诚信习惯,营造诚信校园之风。
(二)将诚信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全过程,推进生活化教育
發挥思政引领作用,把握文化育人的功能,在资助育人、人际交往、诚信考试、就业指导、毕业教育等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诚信教育,结合学生特点挖掘诚信教育突破点,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首先,以课程思政的方式渗透诚信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教育情境。例如,重视榜样引领作用,选择典型并进行推广宣传,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感染;利用校园资源加强诚信宣传,从氛围营造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诚信引导,达到环境育人、以诚化人的效果,进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其次,通过构建看得见、摸得着的诚信实体化场景,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此外,拓宽诚信教育渠道,网络作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抓住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也十分重要,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针对一些诚信热点问题开展网络教育。
(三)将诚信纳入实践育人环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积极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创新诚信教育手段,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增加实践教育方式,增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与广度,引导学生知行合一,通过社会实践来直观感知诚信对于其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在各个活动中的体验感。例如,开展诚信校园主题的辩论赛、诚信作业打卡、诚信讲话、诚信调研、诚信案例分析等,在实践中引发学生深思,引导学生诚实做事、诚实做人。在开展诚信主题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克服学校诚信德育流于说教与脱离实际的弊端。此外,端正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申请入党、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科学研究的态度与动机,防止学生功利化思想的萌生。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教师不仅是诚信教育的实施者,也是诚信行为的践行者,更是学生的示范者。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辅导员与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注重言行统一,用行动为学生树立标杆,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谨求实,开展课题研究时要讲学术诚信,进行写作或创作时坚持原创,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面对错误要勇于承认,并时刻对自己的失信行为加以批判和修正,提高自身的诚信水平,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此外,大学教师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诚信教育,结合学校的诚信现状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订出有效的课堂教育计划,从而确保诚信教育工作的实效。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诚信水平不容乐观,失信现象仍然存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交友失信、借贷不还等不良现象破坏了大学校园作为社会象牙塔的形象。本文基于大学生诚信现状调研结果,在掌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基础之上加以分析,并以思政教育为有效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对策,旨在加强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诚信素养,坚持“三全育人”的诚信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君.如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J].戏曲之家,2019(29).
[2]郭万春,刘洪岩,刘洪宇.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及意义[J].文教资料,2017(1).
[3]王婷婷.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升路径探究[J].热点透视,2019(12).
[4]王慧,高杨,杨雪倩,等.我国在校大学生诚信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9(25).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