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8-14吴志鹏张敏刘志彪许致远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疫情防控心理健康

吴志鹏 张敏 刘志彪 许致远

摘 要: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和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抗疫和采取应对措施,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迅速得到全面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已演变为常态化的状态。高校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和工作重点也受到疫情影响而产生深刻的变革,其中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育人育德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种的新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疫情防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21

0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我国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作用下和举国上下团结一致的努力奋斗下,“抗疫战争”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病毒传播和发展也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也逐渐变为常态化,社会生产生活已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在经济复苏、企业复工、学校复学的同时,我们应该要关注一部人群经历大灾大难的疫情洗礼后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往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伴随着疫情创伤后的各种心理应激综合症状,如失眠、恐惧焦虑、抑郁等。而这部分心理存在健康问题的人中,我们高校大学生占据很大比例。

疫情防控背景下,有部分高校大学生表现出很明显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加重了心理负担,也给日常校园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持续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已成为新时代和形势下高校教学育人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对策等工作刻不容缓。

1 疫情防控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1)环境适应能力问题。疫情防控下,高校学生对环境适应能力问题主要体现在校园内环境不适应和校园外环境不适应的两方面。随着高校复学和学生返校就学后,校园疫情防控管理实施封闭化和半封闭化管理模式,采取低风险地区的高校“非必要不外出”和中高风险地区的高校“非必要不离校”等措施。严格执行学生进出校门需提前报备、校园门口体温检测及扫码登记、班级同学的体温晨午晚检、学生身体健康日汇报制度、师生行动轨迹追踪制度等。因目前高校管理及要求跟以往不同,造成部分学生对曾经熟悉的校园内环境感觉有陌生感、压迫感和被监控感,存在心理适应能力下降和心理调节能力障碍等症状,影响其在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出校园次数骤减,与校外环境基本处于隔离状态,日常的逛街购物、外出旅游、校外聚餐、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减少,导致部分学生在学校待久了,出校园外对外界环境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不适应。

(2)行为认知和情绪方面问题。有研究数据报告,有许多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表现出感觉过敏、反应迟钝、记忆错乱、幻想等行为认知障碍,问题严重的学生还伴随着神经衰弱、强迫症、躁狂症等精神类疾病。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情绪方面出现过恐惧焦虑、紧张、烦躁等现象。此外,受疫情防控管理严格情况下,有的学生在学校基本过着“寝室-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和校园社交活动,再加上日常体育锻炼的减少导致身体素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对身体呈现出各种小毛病或疾病往往会在心理和行为认知层面扩大化,从而产生心慌焦虑、疑虑幻想等严重问题,最终可能导致悲观厌世、仇恨社会与他人甚至自杀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对普通大众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伤害和影响,而高校大学生本身心理素质还未成熟和人格还未健全,受疫情的影响比其他群体更为严重,故大学生疫情后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与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3)心理免疫与自我调节问题。正常情况下,高校大学生都有着一定岁月的生活阅历与人生经历,对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学习能力问题、环境适应能力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管控等问题都有一定自我心理调节与免疫机制,保障个体的身心都能够健康和谐发展。而受本次疫情侵袭和影响下,部分学生的心理免疫与调节能力机制受到干扰,失去了自我的心理免疫能力与心理应激能力,导致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状态得不到良性发展。

心理免疫与调节出了问题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上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学习理解与记忆能力衰退等情况,在生活方面上表现出远离人际交往、夜间失眠、精神萎靡不振、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生活态度消极等问题,在心理方面上表现出焦虑担忧、自卑自郁、害怕恐慌、情绪失控等症状。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1)社会大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处于百年大变革的时代洪流中,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化给人民生活方式和信息接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伊始,受网络信息的报道渲染和媒体视频的视觉冲击下,大众对疫情病毒带来的身体损害产生了恐惧和焦虑,心理健康受到很大伤害。疫情最紧急和最关键阶段,都是广大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冲锋在前、抗疫在一线。而普通百姓和学生很少亲临疫情现场,不能正确和客观看待疫情的影响,对疫情的心理认知和感知不足,从而引发普遍的疫情心理健康问题。

(2)校园疫情封闭式管理因素。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恢复正常的教学育人工作,但是校园疫情防控管理却大不同往常,部分高校实现封闭化和半封闭化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进出校园和活动范围。为了减少人员不必要的聚集,除了教室、食堂、图书室正常开放外,大多数校园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场所被迫关闭,学生在学校的活动空间被进一步缩小,部分学生对校园环境和疫情防控气氛感觉到压抑感和“拘役”感,很容易从心理产生不良情绪和问题。

(3)家庭环境因素。 疫情爆发初期,由于疫情防控隔离需要,教育部要求各地区高校延迟开学,并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师和学生居家通过网络在线课堂进行授课学习。学生在家进行封闭学习与生活,线下没有同学老师交流沟通,与家人长时间处于固定范围内生活,容易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和矛盾,亲子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都能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一定伤害与影响。同时部分学生家庭因所在地疫情隔离防控,父母不能出去务工挣钱,家庭经济收入驟减,造成家庭经济陷入困难境地,家庭生活负担给学生本人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疫情防控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