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促循环的发力点

2021-08-14吴国玖

群众 2021年5期
关键词:改革发展

吴国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当前应对全球经济低迷、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发展不确定性增大等外部环境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国作为巨量经济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转型发展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开放大省,要服务好全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更大力度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2008年以来,我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7个年份超过100%。近年来,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级台阶,去年跃升至10.27万亿元,人均达12.5万元,按当前汇率计算接近2万美元,居各省、自治区之首,这也奠定了我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但是低收入群体仍占相当比例,脱贫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特别是收入分配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一要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的好举措。在全民创业高潮涌动下,如今全省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去年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有注册资本超过20万亿元,民营企业上缴税金过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应系统性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要切实提高一线劳动者收入水平。要让全体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制度性地持续提高一线产业工人、中小学教师、基层公务员工薪收入,切实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三要畅通财产性收入渠道。财产性收入是衡量老百姓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要切实保障群众通过诸如债券、基金、股票、投资性保险、知识产权类动产和诸如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取得的财产增值收益、出让纯收益。尤其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要文明执法,依法保护公民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适时探索面向一定区域范围的居民分红制度,让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要积极探索改革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简化合并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层次,较大幅度提高缴费和待遇水平;低保制度重点保障60岁以下无劳动能力者;社会救助和慈善则侧重救危、救急、救困。

更大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当前,外部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深度影响难以预估。面对这些风险挑战,必须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通过不断打破技术上的封锁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空间。一是突破一批关键性“卡脖子”技术。加强技术攻关,尽快打破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形成独特技术优势,利用好制造业基础,创造、设计、生产出高品质产品,更高水平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二是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科产融平台。面向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机构,构建政府推荐和市场选择的双通道,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提高金融服务科技产业水平。三是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基础研究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开创性、探索性等特性,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作为科教大省,我们要在战略导向、目标引导、前瞻布局、稳定投入等方面下功夫,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布局重大科学前沿或重大产业前瞻问题,建设更多更好的大院大所大学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我省出台的“科技改革30条”中,近8成政策具有一定的突破性,5成左右为全国首创。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和深度,围绕扩大科研自主权,赋予高校院所用人自主权;由领衔科学家自主设置研究课题、自主选聘科研团队、自主安排经费使用;围绕“创新激励”,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机制。五是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和升级技术研发中心,围绕龙头企业的核心产品,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关联技术攻关,提高研究开发效率。创造条件,吸纳全球顶尖人才向江苏企业集聚,形成创新生态,迸发创新活力。

更大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通发展的淤点、堵点和痛点。当前国民经济循环中仍有一些淤点、堵点和痛点需要打通。比如,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向小微企业、农户等的循环还不够畅通;人才流动仍然受限于户籍制度和房价等多重因素;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尚待完善等。一是要切实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牢固确立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过程中的决定地位,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市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打造积极有为的政府。经济运行痛点、难点的解决,有些是靠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共同协调和推进的,有些则是需要政府来改革政策、落实政策的。重点是调动各方面的改革积极性,聚焦难点问题,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激发整体改革效应。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把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以扩大开放应对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通过对包括医疗、教育、金融在内的全面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提高发展质量。

更大力度促进协调发展,高水平推动区域合作共建。区域协调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考核激励,争取群策群力、主动作为,切实汇聚起区域合作共建的强大合力。一是进一步深化南北共建。南北共建为推动苏南苏北区域合作、加快苏北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持续提升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合作层级,广泛探索市县乡三级乃至企业挂钩合作模式。积极扩大合作领域,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重点抓好产业合作,充分发挥苏南苏北各自资源禀赋优势,主攻工业项目、突破服务业项目、拓展农业项目。狠抓园区升级改造,学习借鉴现代园区的发展理念、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打造转型发展样板。二是畅通省内经济循环。坚决打破省内地区间行政壁垒和市场保护,加快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以及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发展、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生产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畅通省内经济循环。三是推动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协同发展。主动与上海、浙江、安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合作,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区域内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产业链,在研发、生产和运营等领域深度合作,全面提升长三角产业发展的全球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贾潇潇

猜你喜欢

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