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保护与传承
2021-08-14牛丽娜
牛丽娜
摘要 :徽州地区的彩绘壁画是用以装饰徽州民居墙角、屋檐、门楣等建筑外观节点的彩色壁画,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积淀之一,具有内在的生命力与深沉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研究,挖掘其形成的历史由来与逐渐衰落的现状,分析如何才能做好这一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徽州 ;彩绘壁画 ;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 :J2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1672-7053(2021)07-0139-02
Abstract :The painted murals in the Huizhou area are used to decorate the corners, eaves, lintels and other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nodes of Huizhou folk house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cumulat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y country, they have inherent vitality and deep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ainted murals in Huizhou area, the historical origins and the declining status quo of its formation are explored, how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is traditional craft can be done well,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Huizhou; Painted Murals; Inheritance; Protection
徽州地區的彩绘壁画作为徽州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呈现的不仅是表面的彩色图画,更是在画中隐喻着深层次的艺术美与文化内涵。是广大研究者研究徽州文化和徽州绘画艺术的活化石,但是,这些散落在徽州民间的外墙彩绘壁画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破坏等,正在逐渐地减少。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已经迫在眉睫。
1 徽州地区彩绘壁画概述
中国古建壁画源远流长。自商末宫墙文化被文献记载以来,距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唐宋以前,多为宫廷画、寺院画和洞窟壁画。南宋以后,逐渐在民间建筑中广为流传。徽州民居装饰深受宫廷绘画的影响。在徽州壁画中,我们可以从中探寻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绘画风格。徽州彩绘壁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艺术性、丰富性、地域性、平民性,壁画的内容与徽州文化一脉相承,使得壁画独具特色。透过徽州彩绘壁画我们可以发现其哲学思想、文化修养、理想追求等,是徽州文化的实体标本和历史缩影,更是儒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徽州地区的彩绘壁画形成的原因更多是在多种人文与自然因素作用下诞生的,其形成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1.1 优越的自然环境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长江以南的山岭地带,依山傍水,降水量丰富,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丰富的地理资源环境造就了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形成。
1.2 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历史中,古徽州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明清之际涌现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团队――徽商 [1],为徽州社会的发展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这也为彩绘壁画的形成带来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是徽州彩绘壁画兴盛的最直接动力,而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成就也是当时徽商兴盛的历史见证 [2]。
1.3 画师的技艺水平高超
随着彩绘壁画的盛行,大量的民间画师应运而生,投入到彩绘壁画的制作中。在当时成为画工需要官府的审批,选拔出来的画师功底深厚、画艺精湛,艺术水准较高。正是由于数百年徽州匠人对彩绘壁画的精益求精,今天我们才有幸看到如此巧夺天工的佳作。
2 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现状
徽州彩绘壁画的发展曾盛极一时,但由于长期受到自然的侵蚀风化和外部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徽州彩绘壁画的发展进程不断减缓,最终无人问津,如今的现状令人堪忧。目前,徽州地区的彩绘壁画分布广泛,在现今的安徽省黄山市南屏、西递、宏村、休宁县等地均有分布,而保存比较完整的彩绘壁画仅有宏村的静修堂、树人堂、承志堂,黟县关麓村“八大家”连体民居的春满庭、瑞霭庭、敦睦庭、吾爱吾庐,呈坎村的宝纶阁,西溪南村的绿绕亭。
究其缘由,是因为徽州地区地处江南水乡,降水总量丰富、梅雨季节较长,这导致徽州地区的空气湿度偏高,而彩绘壁画又常常装饰于木结构上,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就容易造成霉变现象,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木板也容易出现收缩膨胀的现象 [3]。同时光合作用和大气污染也会导致原有彩绘壁画的颜料变质,使其容易发生变色、褪色等现象。
3 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3.1 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开展实地调研
对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首先展开实地调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研究,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地恢复原貌。同时,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减少破坏,对于极易损坏的彩绘壁画要小心谨慎地进行修复,切勿“为了修复而修复”,导致其失去原有的艺术特性 [4]。
3.2 选取适当的修复材料与方法
针对彩绘不同的病害情况,应对症下药,选取适当的修复材料,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例如最常见的彩绘壁画“起甲”病害,需先对其进行除尘处理,借助洗耳球小心地将颜料翘起处的细沙与尘土吹干净,然后用软毛笔将壁画外表的尘土清理干净 ;在清洁彩绘过程中,需要先了解清洗部位的彩绘是否稳定,等到加固效果稳定以后,再对其展开清洁工作 ;对于掉落与破损部分,需要根据设计将重描或重画的部分进行补充等。在对徽州地区彩绘病害情况进行修复完整后,还需要定期展开保养检查,保证徽州地区彩绘壁画保护工作的长期性与延续性 [5]。
3.3 开展数字化处理
由于多年的内外部环境侵扰,徽州地区彩绘壁画已经在不断的变质、剥落,甚至风化而彻底消失。在珍贵遗迹消失前开展徽州地区彩绘壁画数字化处理,保留的不仅仅是一些珍贵的影像资料,通过这些资料还可以具体分析和统计包括壁画的分布、类型以及形成等,同时包括壁画背后的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审美情趣、风俗礼仪等。徽州地区的彩绘壁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此可借鉴敦煌壁画展开数字化处理,其已经获得突破性进展。
采用数字化记录方法,对彩绘壁画的技艺进行实验操作。在此可以借鉴“苏式彩绘壁画工艺的模拟实验”的具体操作,在确保对象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前期的现场勘查、文史资料的整理、设备的调试校验,科学的进行数字化技艺实验,全程进行拍照和摄像记录。可以将专家的具体操作流程、修复技艺永久的保留下来,这些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人员的流失而不复存在。研究者以及管理者汲取宝贵经验,在信息化处理过程中,将徽州彩绘壁画转化为数字化影像,对社会参观者开放,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比现场参观更加真实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得徽州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3.4 政府与居民齐心合力共同参与保护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已明确下达相关的政策文件要求,各方都在极力配合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将徽州地区的彩绘壁画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相较于徽州的“三雕”工艺保护,还相差甚远。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和领头带动力度,从“身边”做起,带动周边群众和居民参与相关事宜。在具体的宣传方面,可以制作易懂、有趣的动漫短片来引起共鸣,或者设计相关画册进行宣传,在相关地点设立醒目易懂的告示牌等。
3.5 培养当地人才弘扬与传承彩绘壁画
对于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认知,当地人耳濡目染,拥有浓厚的情感归属感,这是选择和培养传承人的先决条件。培养地方性人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徽州彩画的传承中,为其折服,为其吸引。在人员的培训中,不仅需要培养他们深厚的建筑、雕刻、绘画的基本工艺技能,还要启发创作者传递生活情趣以及人生理想。
3.6 开展彩绘壁画的传统技法教学
彩绘壁画的传统技法教学,应先从徽州彩绘壁画的制作技法与传统材料入手。系统的了解和认知徽州地区的彩绘壁画,识别各种材质及不同材料的制色工艺,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彩绘壁画,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将彩绘壁画的传统做法得以传承和创新。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针对地方特色,不断拓展绘画的表现形式,注重教学的实践应用型发展。同时高校可组织各种展览比赛,让学生在彩绘壁画创作中相互学习、交流与提高,并打开创作思路,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壁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整合能力,在新模式教學中注重创新,引导学生提取和整合视觉绘画符号元素,然后在新的媒介和载体中加之应用,重塑和呈现“彩绘壁画”的新价值和新趋势。
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挖掘具有潜力的、有知识的年轻人,可以在高校中邀请这些匠人前来访谈,在具体实践环节中进行面授指导,带动更多人去挖掘历史遗迹,启发大学生走进历史,深层次的认识徽州彩绘壁画的工艺特色。
3.7 做好宣传推广与合理化创新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从事徽州地区彩绘壁画的研究保护部门可组建一个专业化的徽州地区彩绘壁画传承发展小组,借助现代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开展徽州彩绘壁画的发散与宣传。在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现代网络的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的兴趣点,尽可能地让现代人感受到徽州彩绘壁画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强化保护徽州彩绘壁画的意识。
徽州彩绘壁画的传承者以及研究创造者们需要多多交流,通过对徽州彩绘壁画的历史文化、历史背景等找到这一艺术与文化的精髓,并结合当代人们对艺术审美与传统文化的追求展开合理化创新 [6]。
4 结语
徽州地区的彩绘壁画,承载着徽州地区的文化以及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发扬光大的重任。在如今的时代中,我们应当重视徽州彩绘壁画的研究、保护、传承,从展开实地调研、选取适当修复方法与材料、展开数字化处理、加强部门管理、加强壁画技艺教学等方面入手,让社会深入了解徽州地区彩绘壁画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化意义。与此同时,在徽州地区绘画的再创作与发扬过程中,尊重传统文化,与大众审美、现代科技、文化等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徽州地区彩绘壁画得到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在未来发展当中保持良好的艺术生命力。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晋中民居建筑形式及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 :GH-19198)。
参考文献
[1] 王佳.传承与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壁画保护修复的探索之路 [J].文物天地,2019(10):62-65.
[2] 金紫琳,霍晓彤.浅谈墓葬壁画修复的几点原则 [J].文物天地,2019(10):55-57.
[3] 付泓.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J].北方音乐,2019,39(18):1-2.
[4] 习近平 :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 [J].法音,2019(09):4.
[5] 李慧国.河西走廊小石窟壁画保护修复对策研究――以民乐县上天乐石窟为例 [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7(03):82-89.
[6] 王园园,陈睿.古壁画数字化修复方法研究 [J].西部皮革,2019,41(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