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业堂主人刘承干与河南学人的交往考

2021-08-14马珂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6期

马珂

关键词:嘉业堂;刘承干;河南学人;《河南通志》;《求恕斋日记》

摘 要:文章介绍了吴兴刘承干汇刊《章氏遗书》的情况及意义,介绍了河南学人刘海涵、张凤台、张嘉谋、蒋藩、许士衡、韩嘉会等人与刘承干的交往情况,通过考索《求恕斋日记》一书记载的刘承干与河南学人的交往情况,展现了刘承干藏书、刻书的影响力,以及对河南学人藏书、修志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6-0135-03

1 嘉业堂主人刘承干刊刻《章氏遗书》

刘承干(1881—1963),字翰怡,浙江吴兴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中秀才。刘氏家中富有,性嗜藏书,所藏宋元旧刻、明刻精本、名家校本、旧抄本较多,并利用藏书刻印了《嘉业堂丛书》《求恕斋丛书》等。刘承干开始大规模收购旧籍始于辛亥(1911)避乱上海,其大量购入原先藏书家不甚重视的明清诗文集,使藏书规模得以迅速扩大,成为当时藏书家之巨擘[1]。因此,河南学人在征辑河南文献和编纂《河南通志》时,特意到上海拜访结识了刘承干。

刘承干收藏有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五卷、《校雠通义》三卷[2]。1922年,刘承干汇刊《章氏遗书》三十卷、外篇十八卷,其中,《章氏遗书》三十卷包括《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文集》《外集》《湖北通志》检存稿及未成稿,外篇十八卷包括《信摭》《乙卯札记》《丙辰札记》《知非日札》《阅书随札》五种,以及《永清县志》《和州志》《补遗附录校记》,后其又把《纪元经纬考续》作为外篇的第十九、二十两卷刊行,使章氏遗著得以完整地刊行于世。刘承干在《求恕斋日记》中记录了多人向其索取《章氏遗书》的事情,说明该书受到时人的欢迎。例如,1925年,“闰四月十七日,嘱公渚作函复胡电明,名朝熙,安徽芜湖人,江苏候补县知事。包仲修,台州人,南京东南大学学生,均来讨《章氏遗书》者也”[3];192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嘱醉愚作函复武进修志局,以索《章氏遗书》也”[4]。1931年,河南通志馆馆长魏松声、副馆长张藻致函时在上海爱文义路的刘承干,向其索取《章氏遗书》一书[5],“因思章实斋先生著作如林,所修县志及论修志各书去取矜严,体例完善洵为志书中惟一模范。但章先生遗书汴中无卖者,敝馆又以参考在急,据各纂修言尊处印藏甚多,虔祈俯念志书事业关系国粹,请赐一部,以资取法”。河南通志馆馆长魏松生认识到修志事业关系到保存国粹,希冀刘承干能够将其所刻《章氏遗书》送给河南通志馆一部,以弥补修志理论文献的不足,并高度赞扬刘承干的赞助之功,认为其功可与河岳同不朽。修志事业离不开修志理论书籍的指导,刘承干刻印的《章氏遗书》一书满足了武进通志局、河南通志馆编纂志书对方志理论书籍的需求,彰显了其刻印书籍的价值。

2 刘承干与河南学人的交往

笔者以刘承干的《求恕斋日记》为中心,结合刘海涵、蒋藩等人的著作,考查获知河南通志馆馆长魏松声致刘承干一函中提到的“各纂修”等人,即张嘉谋、刘海涵、蒋藩、许鼎臣及韩嘉会。这些人通过拜访、互通信函、互赠图书的方式加强了与刘承干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张嘉谋、刘海涵、蒋藩三位藏书家,与刘承干来往更频繁,通过互赠图书的方式扩大了收藏规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设河南通志局(河南通志馆前身)的河南省长张凤台也曾将大量河南文献赠送给刘承干。

2.1 与张凤台、刘海涵的来往

张凤台(1857—1925),字鸣岐,河南安阳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贡生,赐进士,任河北省元城、吴桥、束鹿等县知县,吉林省长春府知府,东三省总督衙门参议。入民国后,任河南巡按史、参政院参政及省长等职。张凤台喜收书,伦明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记载,“河南张凤台,家富而性吝,好聚书。余每于小市书摊遇之,好争论锱铢。或告余曰,此参议员张凤台也。后为河南省长,亦刻书,以汪介人《中州杂俎》最佳,其所藏也。殁后京寓之书尽散,余未得见,闻有佳本”[6]。张凤台以河南为中原文物旧邦,素喜发扬乡邦文献的价值,遂辑豫贤著述,利用自藏书、刘海涵藏书及搜集的中州文献,刻印了《三怡堂丛书》,该丛书收录了大量宋、元、明、清学者之遗稿、诗文等。

《求恕斋日记》记载了刘承干与张凤台之间的往来情况,“名凤台,光绪乙未科进士,河南安阳人,直隶知县。现为河南省长。蒙惠《孙奇峰集》《中州文征》,谢之”[7]。张凤台在河南通志局刚成立之时,惠书结交刘承干,并派刘海涵到上海拜访刘承干,其目的都是搜集中州文献。

1920年,河南省長张凤台在开封设四存分会和河南通志局,组织文人修撰《河南通志》。“民国九年七月,余谬绾乡符,筹设四存分会暨河南通志局,与一时贤士大夫、耆旧鸿博荟萃一堂,搜集乡先哲零纨断简,以启后学,而阐幽光。”[8]修志需要征辑乡贤遗著,但由于“其所访而购者落落如晨星,盖稽古若斯之难也”[9],因此,张凤台派藏书家刘海涵到江南一带搜集乡贤遗著。“刘君怡宣好古博文,辄为余称道沪上书肆繁多,必有曩哲遗珠、乡贤孤本零星散佚于其间,而莫之问津者。余闻其言而艳羡之,即请刘君携行箧,担簦摄跷游于沪滨。”[10]刘海涵(1867—?),字怡宣,一题怡轩,号两龙潭主人,又号龙潭小隐,亦号逸叟,河南信阳人,光绪十八年(1892)秀才,宣统间岁贡,先后任中州文献征辑处采访员、河南省长公署秘书、河南通志局协修,曾经理河南官书局,参与《信阳县志》的编纂和清代中州文献的整理工作。刘海涵平素喜搜求典籍,藏书达一万卷,并将所撰、所藏之书,汇辑成《龙潭精舍丛刻》刊刻行世。

刘海涵此次江南之行,拜访结交了刘承干,“予夙闻先生名于张子中孚,辛酉再至沪上,遂先造访”[11]。《求恕斋日记》记载了刘承干与刘海涵交往的情况,时间集中在1921年至1933年[12]。

刘承干为刘海涵所作的藏砚、藏镜两图题诗,被刘海涵收入《龙潭精舍丛刻》中。《求恕斋日记》记载了题诗一事,“嘱也诗作函复刘怡宣,伊所藏砚、藏镜两图为题二诗以酬之”[13]。刘海涵为各题诗人作了小传,刘承干的小传如下:“字翰怡,浙江乌程人,光绪囗囗举人,官四品京卿,充清史馆纂修,辑《明史例案》,补注《南唐书》。藏书数百万卷,刊《湖州丛书》《吴兴丛书》,又求恕斋、嘉业堂各丛刻,以饷宇内学人。先生侨居上海爱文义路。予夙闻先生名于张子中孚,辛酉再至沪上,遂先造访,先生赠书二十余种。嗣予回汴,书札往来不绝,陆续邮寄各书至五十余种,为予制大复年谱序。予心重先生,尝裒辑先生手札为巨册,并以赠书另制二箱藏之以作纪念。”[14]从该小传可以看出,刘海涵辛酉奉省长张凤台之命至沪上访书,造访刘承干;刘承干赠予刘海涵二十余种图书,并给刘海涵所作的《何大复年谱》作序[15],为其所作的藏砚、藏镜两图题诗;刘海涵非常重视刘承干的赠书和手札,另制二箱以专存;刘承干收到刘海涵赠送的河南地方文献,如苏源生《记过斋文稿》一书,“阅《记过斋文稿》,鄢陵苏源生著,道光、咸丰时人。今日刘怡宣寄来惠赠者也”[16]。1933年,刘海涵在纂修《河南通志》的过程中曾向刘承干索书目、书影,“闰五月初四日,嘱刚甫作书致董东苏、刘怡宣,名海涵,河南信阳州人,来函索书目、书影,作此复之”[17]。

2.2 与张嘉谋的来往

张嘉谋(1873—1941),字中孚,号梅溪钓徒,河南南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曾任河南学务公所议绅。民国年间,张嘉谋长期担任国会议员和河南省议员,曾任河南省博物馆馆长,创办新式学堂,参与中州文献征辑处的相关工作;任河南通志局纂修,参与《河南通志》及一些县志的编纂和修订工作。

《求恕斋日记》记载了张嘉谋与刘承干的交往情况,如拜访、借书、赠书等。例如,1923年,“六月十九日,午后,张中孚嘉谋,河南南阳人,现为众议员。刘用甫鸿麟,河南南阳人,浙江候补知县知事,来谈良久而去”[18];1926年,“九月二十九日,谢张中孚,曾以书赠余,故复之”[19]。《求恕斋日记》还记载了张嘉谋向刘承干借阅藏书校勘先贤著作一事。1924年,“五月二十八日,嘱醉愚作函致张中孚,并寄去明嘉靖刻本《王文庄公凝斋集》八册,盖向余假去校刊也”[20]。刘承干此举直接促成了《王文公庄集》的刊刻行世。经过张嘉谋校勘的《王文庄公集》,得到周云的称赞,谓“虽不敢谓为公集之全要,胜于前者数本。读是编者亦足以见公之生平矣”[21]。1925年,河南官书局刊行该书,卷末附张嘉谋《王文庄公凝斋集校勘记》一卷。

2.3 与蒋藩的来往

蒋藩(1871—1944),字恢吾,号蓼庵,祖籍睢县,后迁杞,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南乡试举人,朝考大挑一等,授职拣选知县(未任)。蒋藩长于史志,精于金石考证,受聘纂修《杞县志》《河阴县志》,受聘河南通志局(河南通志处、河南通志馆)任纂修,藏书丰富。蒋藩的《梧荫楼文钞》一书收录了1924年蒋藩与嘉业堂主人刘承干来往的四封书信,如:“五月十四日,嘱醉愚作函致钟伯荃,谢王慧言、蒋恢吾,名藩,河南杞县人,某科举人。今来函赠予河南《河阴县志》及《金石考》,皆伊所编辑者也”[22]。从来往信件可知,刘承干先后把嘉业堂刻印的《佩南先生集》《雪桥诗话》及其他刻书十三种寄赠给蒋藩;蒋藩回赠刘承干一些文献,如《天根文钞》《原圃集》《河阴县志》《陈侍御奏稿》《瓢沧诗稿》及墨拓三本、题跋两册等;蒋藩为刘氏的嘉业堂在河南征求地方史志和乡邦文献[23]。刘承干还为蒋藩所建藏书楼题额,“爰建斯楼,藉庋群籍,既拓福地,更广墨缘,尝浼信丰刘伯绅先生为之图,吴兴刘翰怡先生署其额”[24]。《梧荫楼藏书图题咏集》收录了张嘉谋、林屋山人、王献唐、李秋川、萧惠清、郑榕、曾洪父等三十余人的题咏。

2.4 与许鼎臣、韩嘉会的来往

许鼎臣(1870—1933),字石衡,号渔岑,河南孟津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1923年,许鼎臣受聘为特设纂修,参与编纂《河南通志》。1924年,许鼎臣辞去《河南通志》纂修,赴北平参与李敏修纂述中州文献的相关工作,分编《中州先哲传》《中州学系史》。韩嘉会,字合卿,河南阌乡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曾任阌乡县视学、县劝学所所长、县财务局局长、河南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1932年,许鼎臣编纂《新修阌乡县志》。

许鼎臣、韩嘉会二人与刘承干的来往,源于刘承干收藏刊刻了其师孙葆田的遗稿。孙葆田(1840—1911),字佩南,山东荣成人,同治十三年(1875)进士,官刑部主事,后选授安徽宿松县知县,调署合肥,归主开封大梁书院,晚主济南尚志书院,著《校经室文集》六卷、补遗一卷。孙葆田的遗稿多归吴兴刘承干收藏,经毛稚云、黄石荪整理后,刘承干将其遗稿作为《求恕斋丛书》之一种于1916年刊印成书,卷首有缪荃孙、冯熙及刘承干的序。许鼎臣辑其师孙葆田的佚文编成《校经室文集补遗》。由于刘承干刊刻了孙葆田的《校经室文集》一书,许鼎臣将其所辑《校经室文集补遗》一书寄给刘承干,乞其续刻。1922年,“四月初二日午后,校阅《校经室文集补遗》三十篇,為孙佩南之弟子许士衡名鼎臣,光绪丁酉举人,河南孟津县人寄来,乞予续刻者也”[25]。韩嘉会向刘承干索其师孙葆田的《校经室文集》一书,1925年,“五月二十六日,嘱公渚作函复韩嘉会,河南阌乡县人,为孙佩南弟子,来讨其《校经室文集》”[26]。

3 结语

河南学人通过主动拜访、通信、赠书的方式,加强了与刘承干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推动了中州文献征辑工作及《河南通志》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彰显了刘承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陈谊.嘉业堂刻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 周子美.嘉业堂钞校本目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42.

[3][4][7][12][13][16][17][18][19][20][22][25][26] 刘承干.求恕斋日记:第6-11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31-500.

[5]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历代方志集成:第32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6:297.

[6]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131-132.

[8][9][10] 邵松年.续輶轩博记张凤台序[M].清光绪至民国间张凤台《三怡堂丛书》本.

[11][14] 刘海涵.藏镜图题词[M].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一年刘氏龙潭精舍刊本.

[15] 刘海涵.何大复年谱[M].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一年刘氏龙潭精舍刊本.

[21] 王鸿儒.王文庄公集·周云序[M].民国十四年河南官书局刻本.

[23] 韦绪智.不见经传的藏书大家:蒋恢吾[M].济南:齐鲁书社,2005:143.

[24] 蒋藩.梧荫楼藏书图题咏集[M].民国三十二至三十四年石印本.

(编校:孙新梅)

收稿日期:2021-05-11

作者简介:马 珂(1980—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博士生、河南大学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