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公园”融合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2021-08-14刘东博
关键词:图书馆;公园;文旅融合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倡导“文旅融合,跨界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图书馆+公园”成为一种创新的融合发展模式。文章从政策背景、模式可行性和实际案例等方面对“图书馆+公园”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实践中的经验及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剖析。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6-0102-03
传统图书馆的功能简单、明确,即阅览和借阅。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传承、传播知识的载体,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其文化服务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图书馆日益呈现出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固有框架逐步被多业态打破、行业边界迅速扩散的特点。在商业模式迅速更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书店、咖啡馆、网站、移动终端等业态或服务模式都在抢占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同时,读者的需求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图书馆传统的知识服务已不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论述领导者精神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时指出,要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提供一种新的服务、实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采用一种新的运行方法、开辟一个新的领域[1]。基于此,图书馆可遵循跨界、融合、转型、升级的思路,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在业务领域、運行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开拓创新。公园旅游休闲资源与图书馆文化资源的融合顺应了“文旅融合,跨界发展”的发展理念,“图书馆+公园”的融合发展模式必将成为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1 政策背景
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建设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为旅游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中提到“要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陆续提出文化建设的新设想和新目标,如“书香北京”“十五分钟文化圈”等公共文化建设意见,将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作为城市和农村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
2 图书馆与公园的功能相似性及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2.1 图书馆与公园的相似之处
图书馆与公园大多具有公益性和开放性。图书馆是室内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公园是室外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二者的职能相似,能够互相融合、共同发展。清朝末年,清政府将图书馆事宜交由学部管辖,图书馆由此具有了教育功能。陈植的《都市与公园论》是近代公园理论集大成之作,书中提到,公园是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2]。目前,图书馆和公园都在不断延伸发展,扩大服务范围,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2 图书馆与公园的文化内涵
“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即“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的本质是人文秩序,是人类精神的表达,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具有生命力,并能对人类产生持久的影响,故文化具有公共性[3]。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公园拥有优美舒适的环境,很多公园坐落于文化古迹之上,在园林、艺术、建筑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研究价值,二者都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文化场所。
2.3 图书馆与公园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图书馆与公园具有相似的功能和文化内涵,二者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具有可行性的。图书馆可将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引入公园,公园的公共休闲资源可弥补图书馆空间的限制,二者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调补充,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服务,既符合时代潮流,又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3 具体合作案例
2020年9月,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深入挖掘市属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国图的馆藏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期更好地宣传、展示、弘扬皇家园林的历史文化。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下属的紫竹院公园毗邻国图。国图的馆属企业北京国图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与紫竹院公园合作运营了公园内的友贤山馆,合作双方将该空间改造为“国图书房”,免费为公众提供阅读服务,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公众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北京市“最美书店”的称号及一定的补贴资金。国图将陆续与其他北京市属公园合作,把文化资源引入公园,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4 践行“图书馆+公园”融合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4.1 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大多数图书馆和公园是需要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而财政支持是践行“图书馆+公园”融合发展模式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资金获取途径。目前,政府对文化项目的补贴资金越来越多,图书馆进入公园可得到政府的补贴扶持,如:2019年,北京市财政累计投入1.06亿元开展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比2018年增加0.52亿元。文化企业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文旅融合项目的融资支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7家单位于2019年开展了对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的推荐和遴选工作,明确提出文化和旅游业要与金融业合作,要支持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项目,支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图书馆和公园在践行“图书馆+公园”模式时,应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4.2 引入民间资本,改变运营模式
民间资本对于公共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补充作用,图书馆和公园在践行“图书馆+公园”模式时,应适当引入社会资本,以减轻财政压力,更好地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故相关单位应适当改变运营模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利用非公益服务完善公益服务的不足,增强公益服务的实效。以紫竹院公园的友贤山馆项目为例,北京国图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与该公园合作运营友贤山馆,由政府财政经费支持公园开展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由北京国图书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策划及实施文化活动。友贤山馆为客人提供了图书销售、咖啡茶饮等有偿服务,在满足不同社会人群休闲、学习及消费需求的同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维持了文化空间的运营,实现了以社会效益为主、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4.3 提高公共文化空间与市民的关联度,提升服务效能
公园的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性,能够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图书馆将文化资源引入公园,有利于公园建设公共复合型文化空间。图书馆在公园内开展文化服务活动,能够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推动公众公共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4]。例如,友贤山馆建设了复合型文化空间,平均每天有近百人进入书房读书或参与文化活动,如周边的社区居民、摄影爱好者、汉服文化研究者、青少年及大学生等,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休闲需求。
4.4 注重合作,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頸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丰富,公众对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普遍希望在图书馆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因此,图书馆应针对不同读者开展讲座、培训、艺术演出等文化活动。但是,地理位置、场地规模、文化服务的受众群体等因素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与公园合作,不仅可以有效扩大场馆空间,还可以应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公园内开展直播、互动等活动,为公众提供形式新颖、多样的文化服务。图书馆将公共文化活动、文创产品等元素引入公园,能够丰富公园的服务内容;公园将以旅游、娱乐、休闲为主的公共空间转化为文化内涵丰富的公共学习娱乐空间,有助于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和游客的游园体验[5]。
4.5 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近年来,博物馆、图书馆及公园等单位都在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依托馆藏资源及地域特色设计和生产了很多优秀的文创产品。图书馆和公园在践行“图书馆+公园”模式的过程中,应将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与公园的历史、景致等相结合,通过现代创意和设计手段,推出优质的文创产品,并联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5 结语
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图书馆与公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以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为目标,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践行“图书馆+公园”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易家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97-100.
[2][3] 郭善勇.近代昆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4] 黎治同.文化中心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8.
[5] 石桂芳.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北京公园与市民生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编校:冯 耕)
收稿日期:2021-05-15
作者简介:刘东博(1980— ),国家图书馆馆员,北京国图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