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与研究

2021-08-14李达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顶岗全过程实训

一、引言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从起步应用阶段向融合创新阶段升级。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理念,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信息化如何融合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性地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在当今信息时代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与现状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等特点,因此,信息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趋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的特点。一直以来,高职教学过程主要涵盖“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基本阶段;而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细究起来主要面对“产、教、学、训、研、用”六个环节;支撑人才培养全过程正常运行,还少不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作保障。

最近十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日益完善、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创新、师生发展不断提升。但是高职院校教学、实训、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国际化等环节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有效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时代人才需求诸多不适应问题;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如何融通各个人才培养环节的数据,实现多元化评价,从而更加科学地监测教学质量;如何精准校务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三、信息技术与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融合

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要要素是教学(主要含基础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管理(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等方面。基于此,信息化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改革教学模式

1.基础理论教学: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混合教学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结合而实施教学过程的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需要,同时可以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混合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在此模式下教师既可以基于网络线上线下地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于课后在线上协作备课,进行师生互动、协作批改作业等教学教研活动。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可以随时随地自主进行在线学习、在线做作业、协作讨论等学习交流活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虚拟学习空间,保留学生在线学习、线上教师授课、师生交互的相关数据,通过建模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可以实施教和学的过程性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混合教学模式拓展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沟通的能力。疫情期间,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推广与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成功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校内实训:实施虚拟仿真或“虚实”一体化实训模式

虚拟仿真或“虚实”一体化实训有效解决“看不见,摸不着,难再现,风险高,成本高”等现场实训教学难题,按照“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理念,高职院校在虚拟仿真建设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或与行业企业合作研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应包括:教学、演练、实操、互动、考试、录播等模块,既能实现专业学生实景教学、实训、学生岗前培训需要,还能实现远程授课、评课、远程在线自学、教师答疑、师生交流等功能。虚拟数据库应该与数字校园进行系统对接,实现单点登录,方便师生使用;同时,仿真实训的教学数据可以方便地采集到数字校园中的教学平台上,方便下一步的教学评价。在虚拟仿真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其交互性、沉溺性和认知性等方面。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旅游场景、建筑场景、酒店场景、手术场景等建立3D实景仿真系统,学生通过沉浸式教室、环屏、AR眼镜甚至手机等设备感受和实践虚拟场景教学,达到仿真如真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模拟实训机会,其中虚拟仿真的互动功能,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记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动手能力。

对于航空、航海、矿业、机电等真实场景难以在校内再现的专业, “虚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拥有特别明显的教学效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场景,针对各种复杂工作场景,以实物设备为基础,开展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又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构建和全面职业素养的养成。

3.校外顶岗实习:实施网络化顶岗实习

传统的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实习生分散广,每个实习单位分配实习生相对较少;二是实习时工作强度较大,课程学习时间较少,因此达不到实习的教学目标;三是管理老师有限,难以兼顾每一位实习生,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教学效果就会下降;四是没有企业方的参与,难以了解学校、教师发布的通知公告、规章制度,不能在线与教师、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针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问题和业务需求,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网络化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模块,建立“线上教学管理”和“线下面对面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式实习教学模式,同时建立“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并行的实习指导模式,既满足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实时、事事、人人、处处”的管理和教学,又方便对顶岗实习期间教学和管理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数据分析对顶岗实习的效果做出综合评价,为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改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搭建“产、教、学、训、研、用”一体化智能平台

扩展数字校园的外延,丰富数字校园的内涵,将数字校园平台逐步建设成为贯通教学、管理、实训实习、教研科研、产教融合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等各個环节的一体化智能平台,融通“产、教、学、训、研、用”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活动数据,全方位监控和记录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该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同时利用该平台丰富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教学质量做出科学评价,为每位老师和学生做出个人画像,为校务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过程化评价体系升级,利用数字校园系统丰富的数据信息,构建和不断优化多元化评价体系,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为精准和科学的指导。

四、探索与思考

理念更新是信息化融合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信息化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工作和生活技能,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都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化,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方式等系列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管理、科研、产教融合、就业、培训、社会服务等要素的内容与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与需求。

大数据分析是信息化融合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的必然手段,主要体现在:促进个性化的教、实现差异化的学、开展科学化的评、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这五个方面,以数据驱动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将是创新并进一步优化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各要素的必然应用。

作者简介:

李达: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教育信息化应用。

猜你喜欢

顶岗全过程实训
全过程公开确保民生大事顺利推进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装睡记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首届“微商大会”全过程追踪播报coco薇启动微商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