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重构中学生生命教育

2021-08-14陈月忠

关键词:重构生命教育

陈月忠

摘要:新冠疫情作为一次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痛的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中学生生命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的知识化、内容的片面化、活动的简单化等弊端,在此次公共危机事件中充分暴露了出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重构中学生生命教育,本文从树立学生敬畏一切生命的意识、强化教育目标的生命价值取向、形成常态化的生命教育体系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死亡教育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公共危机事件;生命教育;重构

中图分類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122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生生命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的知识化、内容的片面化、活动的简单化等弊端。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给所有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学生是亲身参与者,使得这堂课不仅内容丰富、题材真实,而且让其感受颇深。它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更深入的思考什么才是我们中学生真正需要的生命教育?

一、树立学生敬畏一切生命的意识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身处于日益严重的竞争教育环境中的学生早已丧失了对生命的情感注意力,让生命内在的价值无处可去,使得不少中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中学生跳楼(河)自杀、虐杀动物、欺凌同学等令人痛心的事件近年来时常出现在新闻媒体或微信朋友圈中,这些比较极端的事件无不体现出部分中学生缺乏敬畏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去敬畏生命及其价值是我们生命教育的根本,通过这次的新冠疫情,树立中学生敬畏一切生命的意识,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一、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生活的观念,守护好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懂得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二、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去思考生命所包含的两层意义,特别是要让学生重视精神生命,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三、不能只关注自身的生命,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去尊重、保护和关注他人的生命;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去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中学会建立一种“存在而非占有”的科学生态文明观。

二、强化教育目标的生命价值取向

我们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高目标在于生命。但是,学生的生命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被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唯分数论的教育模式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生命潜能的开发,完全扭曲了学生生命的唯一性和完整性。经历过这次疫情,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根本在于重视学生的生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当前生命状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关注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其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打好基础。如果我们教师都不能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没有做到把尊重和爱护学生的生命贯穿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那就很难让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中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三、形成常态化的生命教育体系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都把生命教育纳入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工作中,它保障了我们生命教育正常开展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包含了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层级。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是生命教育课程必备的特点,学生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各种生命现象,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和情景体验的方法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体验,让感动生命、融入生命渗透在我们教育的方方面面。生活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的,也是人的生命实现的具体形态,生命的实践智慧都包含在生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平时生活作为原点来进行生命课程的教育,生活实践是我们教育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本来的意味,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按时返校复课,居家生活和学习了一段时间,这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未有过这样状况,学生居家闲暇时间的多和生活质量让人忧心忡忡,学生薄弱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生活化的生命教育课程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同时,要不断提升学生应急避险知识和自救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生活态度,坚忍不拔的生命信念。生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也是另一半生命教育,它更应该使之成为我们生命教育的常态。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死亡教育

当前,死亡教育在我国还处于相对空白的境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时间晚、内容不完整,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一直把“死亡”同“不吉利”等同起来,学校里对“死亡”一词也非常忌惮,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大多会回避“死亡”一词。痛苦、死亡、灾难和重大危机事件等这些都是人一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缺失将可能带来学生失去对生命敬畏感,从而导致的后果是轻视生命,视自己和他人生命如儿戏。生命和死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不可分割,既相互对立又互为前提。生命是存在的前提,有了死亡,才能衬托出生命的宝贵,它们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着差别的统一。死亡教育的正常开展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理性与科学的去看待死亡,再通过生命教育把这个问题科学地向学生传递下去,从而尽量减少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恐慌和心理创伤。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体验馆,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扫墓、祭祖等活动,甚至可以尝试着带学生去参观产房(观看科教片)、护理院、殡仪馆等与生命和死亡相关的地方,从各种活动中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生命的伟大和死亡的必然,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从而让生命教育更有实效。

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对于已经发生过的公共危机事件,我们在守护生命希望、创造生命奇迹的同时,通过认真的反思与分析危机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措施,避免悲剧再次重演。此次新冠疫情,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实在在的生命教育,它纠正了我们中学生生命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吴江盛泽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重构生命教育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