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侪压力对乡村青年教师的干扰及其规避

2021-08-14罗正业刘定巧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同侪教师职业青年教师

罗正业 刘定巧

摘   要

乡村地区教师流动量大,缺口数量也大,关心乡村青年教师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同侪压力是引发乡村青年教师流动的主要动因之一,本文基于同侪压力对乡村青年教师的干扰,从同侪压力产生的信息维度、物质维度、资源维度、公平维度做了分析,认为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带头对教师职业价值予以赋能、学校体系内设置公平的晋升机制、保证乡村青年教师数量的均衡、学校打造教师支持体系等策略,消除同侪压力对乡村青年教师的干扰。

关键词

同侪压力  乡村教师   青年教师

近年来,乡村教师的流动量、流失量都呈现出增长的势头,由于乡村教师流失严重,目前一些乡村地区的学校因为短缺教师而出现了小学合并、教学点取消归并到县域集中管辖的现象。形成这样局面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过去研究者们所提出的教师薪资福利不足、教师晋升资源不足、社会福利关怀不足、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等外部因素之外,也存在着一些内部因素,如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选择,等等。在对贵州铜仁地区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同侪压力也是引发乡村青年教师离开岗位寻求其他发展的重要因素。调研中许多教师表示,正是与同侪对比后才下定决心离开乡村教师的岗位,改换职业。同侪压力一词来自于美国社会学学者Annie Murphy Paul发表的《Herd Mentality》一文,最初她将同侪压力归类于一种从众压力,认为是一种“因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不过经过近十年研究,同侪压力的定义被泛化为包括同辈,即与自己年龄、地位、所处环境相似的人取得的成就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一、同侪压力对乡村青年教师的干扰

1.引發教师对乡村教育工作的负向评价

同侪压力产生于乡村教师与其他教师或其他同龄人的比较。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服务的教师,其物质条件匮乏、经济收入比较低,分配给他们的工作量相对大,与城市执教的同龄人比较时很容易产生失落感,由此产生对工作的负面评价。

2.引发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焦虑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乡村教师在从教后技能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目前贵州大多数农村教师的职业再培训主要依托学校组织,教师缺少持续进修的机会。农村地区对教师技能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和城市学校比,教师技能大赛、教师技能评选等影响教师个人职业上升的机遇也比较少。这样的客观现实导致很多教师产生生涯焦虑。

3.引发乡村教师竞争内卷

同侪压力引发教师之间恶性竞争也不鲜见。现实中乡村教师所能够获得的精神资源确实较少,这就引发了他们之间的同类型竞争,学校也在通过评优、评职称等方式鼓励教师们进行竞争。不过评比的标准主要是执教班级内学生的考试成绩、每一学年内班级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率等等。内卷性竞争加大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压力,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来适应快节奏、强压力的工作。

4.引发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配合度的下降

同侪压力的根源在于同年龄段教师之间的对比。乡村学校师生比小,教师的负担更重,教学倦怠感也更强。各科教师承担了过重的学科任务,以至于互相之间配合度不高。在调研中,许多教师认为学校中存在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各科教师仅仅负责本学科的课堂管理,将学生的品德培养权交与班主任老师,这些行为导致班主任教师疲于应付班级事务。教师之间的情感支持、职业扶持、相互帮扶在当下的乡村学校中越来越少。

二、同侪压力在乡村青年教师群体中产生的原因

1.互联网信息开放化导致个体在比较中失落

同侪压力产生于个体与同龄人的比较,而日渐扁平化、直观化的网络媒介在乡村教师的隐性比较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去乡村教师的同侪压力往往来自于身边优秀的同龄竞争者,他们可能是该教师的同学、邻居,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农村青年教师相比往往在同一个向度、同一阶层。然而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农村教师获取了解其他同年龄教师收入水平的窗口。目前我国各地因为经济发展程度、地方政策设置的差异,乡村青年教师的收入与超一线城市的教师收入过大,很容易激起教师内心的无价值感,也很容易诱发他们在同侪比较中的失落与伤感。互联网帮助经济收入较低的乡村教师直观地看到了自己与城市教师的差异,甚至是直观地看到了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高收入行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乡村教师选择离开教育岗位。

2.城乡发展差异导致乡村青年教师的待遇偏低

农村地区资源相对有限,给予教师个人的福利保障也相应不足。以贵州为例,2020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发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乡村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2019年贵州省贫困地区公务员工资为一千余元,而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公务员工资则有两千到三千余元。这样的收入相比较该地区赴富裕地区打工人群的收入,乡村青年教师难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产生失落感和失败感。当这一重失落映照于乡村教师所面临的物质困境时,他们的挫败感会进一步被强化。调研中有教师认为,与其在农村学校做教师,不如去大城市的课外辅导机构当老师,私人机构的教师收入会更高。这一观点也佐证了收入引发的同侪压力现象,经济因素已经成为了影响乡村青年教师评估自身职业价值或是规划资深职业路径的重要参考因素。

3.工作中晋升资源的不均衡和不平等

近年来农村地区师资短缺,一部分地区也开始借由“特岗教师”等吸纳新鲜血液。不过在分析特岗教师带来的好处之前,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特岗教师流动引发的同侪压力。从目前民间小范围统计的数据来看,一部分应征特岗教师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将农村教师这一职业作为其教师职业规划的跳板,缺少长期服务的意识,而根据特岗教师的相关优惠政策,毕业生在乡村服务几年后就可以去城市学校任教。这样的跳跃模式使原本长期在乡村学校服务的教师感受到了某种不公平。部分乡村学校存在着教师工资加减,职称晋升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职位晋升时工作时间长、工作态度认真的青年教师常常被教龄更长、资历更老的老教师取代。在以鼓励和肯定为目的的绩效金发放中也存在着不透明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基层农村青年教师认为不论自己多努力都很难获得学校的认可,收入提升的空间很小。因此,城市中相对透明的环境以及允许竞争、鼓励竞争的教师管理机制可能会引发青年教师的同侪压力。

4.流行价值观对教师职业意义的消解

前文所提及的乡村教师同侪压力往往来自于内部,是教师自己与同辈比较引发的职业选择变动。从外部看,促使教师做出比较的动因,有时是基于社会共同意识、共同概念。时代经济的发展已经使得工作蜕变为谋生的活动,而不是个人实现的活动。在调研中,不断有教师提到工作环境缺乏个人成就,常常会因为和家长沟通不畅(家长外出务工,儿童为留守儿童)引发家长对教师的责怪和怨怼。乡村教师的家庭也对他们工作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时长感到不满,认为他们从事乡村教育是“浪费时间,不懂赚钱”。在乡村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影响下,教师们也动摇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很多教师不得不外出从事收入更高的工作来补贴家庭生计,或是一些教师借助于选择其他职业来赢得家乡亲朋好友的认同与尊重。面对流行价值观对教师行业的消解,最直观的表现也是同侪压力,教师们反馈他们常常被拿来与外出打工的同辈亲戚比较,在这种比较中,感受到的只有深深的挫败感和对选择教师职业的怀疑。

三、同侪压力干扰乡村青年教师群体发展现象的规避

改变大众对乡村教师职业的看法需要数年时间,而改变乡村教师因同侪压力而离开教师岗位则需要多管齐下。不管是借助于官方单位对乡村教师职业荣誉的肯定,还是立足于学校实际提高青年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抑或是制定公开、透明、公正、民主的教师晋升、评优机制,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青年教师同侪压力的作用。

1.教育部门牵头对教师职业价值予以赋能

经济至上或是财富至上的观念在乡村愈演愈烈。《论语·子路》中说“必也正名乎”,说明了身份规训的重要性。在乡村教师面临同侪压力的影响下,乡村地区的教育部门同样可以利用“正名”的方式为教师的职业尊严提供保障。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赋能主要集中在几方面,例如:承认教师职业对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榜样宣传教师回馈家乡的优秀事迹;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教师;对针对教师的校闹事件予以干预,对教师加以保护;等等。教育部门带头为教师的职业价值赋能也能间接带动乡村中其他人改变对教师的看法,而这也有利于乡村教师增强职业自信与价值感。

2.学校体系内设置公平、公开、公正的晋升机制

乡村教师晋升难、职称评选不透明等等是影响教师同侪比较,乃至于在比较中深感挫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变乡村学校中职业晋升路径,给予教师公平竞争的机会很重要。学校可以广泛收集青年教师的意见,将每年的优秀教师评选融入新的考量标准,如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教师教学技能的持续发展程度等等,并公开向全校教师公示所有评选的进程,邀请所有的教师监督。这一举措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在教师心目中的公信力,给教师以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造校园内部相对公平的职业环境,对未来教师的长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保证乡村青年教师数量的均衡,避免过度竞岗

乡村教师因为薪资福利迁移同样会引发过度的职业竞争。相对富裕的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和福利比较好的学校教师数量相对充足,而福利待遇差的学校教师数量就异常短缺,形成这样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师对福利的趋利避害心理。在乡村教师较多的学校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竞争的现象。学校中高级职称评选数量稀少,在强竞争的环境下,教师为了崭露头角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学生成绩、维护班级秩序,这些时间的花费和安排有的是有效的,有的则收效不高。因此地区或学校应该考虑提供相对平等的环境,避免过度竞争和内卷化竞争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伤害。学校可以与地区相关部门协调,联合打造教师轮转制度,尽可能满足每个学校教学岗位的需求。而将轮转制度的服务纳入对教师个人的评价,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教育机制的运转。

4.鼓励学校打造教师支持体系,将同侪压力转化为同侪关怀

在缺乏亲属理解、身份认同的乡村环境里,乡村教师可以相互支持构建身份认同网络,提供教师放松和倾诉的窗口,将过去同辈之间的比较换成相互增进式的鼓励。简单松散的组织和相对自由明朗的风气可以给予日常杂务繁多的教师慰藉情感和抒发压力的窗口。资源更为丰富的学校可以依托学校本身引导教师组成更多的互助组织,如青年教师向教龄大的教师传授电脑课件的使用技巧、经验丰富的教师向刚入职的教师传授班级和学生管理办法,等等。利用改善小群体、小气候的办法,推进农村地区青年教师融入当地的进程,从实践层面化解青年教师的同侪压力。

参考文献

[1] 刘超.西宁市小学校长领导力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8:57-58.

[2] 刘芸.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及其缓解对策[J].价值工程,2018,37(11):169-170.

[3] 杜君慧.小学教师教科研素质发展途径探究[J].甘肃教育,2018(05):24.

[4] 罗瑞.云南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调查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6):84-87+98.

[5] 蔣娅娟.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37-38.

[作者:罗正业(1978-),男,湖南隆回人,铜仁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定巧(1979-),女,河南南阳人,铜仁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同侪教师职业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同侪互助 职初教师发展新动力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同侪互动培训策略在高校德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