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
2021-08-14冯瑞香
冯瑞香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其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思维能力。本文针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举措,望可以和同行互相交流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方法;培养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62
高中的语文学习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学习内容在逐步地增多、加深。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达能力突出、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和鉴赏水平[1]。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对学生理解知识是又一步的跨越。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高中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有更好的提升。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灌输式的教与学,没有重视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高中课业量大,一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控制教学时间,常常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很多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模式,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相违背的。比如,教师在讲授《赤壁赋》的时候,教师会分析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泛舟赤壁的见闻,主人和客人之间的辩驳,表现出作者苏轼陷于苦闷,又从苦闷中解脱的思想,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但依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也会在书本上记下这句话,并且基本不会再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或者提出问题。比如,作者为什么会苦闷?从哪里体现出了作者情感的转变?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这种直接输入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會和时间,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
二、提高教师自身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上渗透进人文精神,课后必须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深入地去挖掘课本,根据文章内容去创设出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更深入地去体会课文语言和文中的人文精神。比如,教师在讲解《离骚》的时候,首先介绍这是由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所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全文以美人香草比喻,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去品读,适当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去营造出诗歌中独特的意境,来帮助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教师也可以从文章中的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两大层次,去感悟作者继续求索的精神和内心的冲突,以及作者最后做出的抉择,有效地渗透进人文思想。
三、用群文阅读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群文阅读就是指把一个阅读目标当作核心,将相关的文本汇集到一起,促使学生由一篇阅读变成了多篇阅读。教师需要精心挑选符合高学生认知和观念的文章,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展开多元阅读,去探究相关类型的文体或话题,去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感受,这样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进行了碰撞,大家就会收获不同的见解。
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去找一些同类文章自主阅读。比如,李煜的《相见欢》、晏殊的《清平乐》、杜牧的《赠别》等去进行比较学习,不论是在写情人之间煎熬的相思之情,还是描写朋友之间分离的不舍,都是这些词人们捕捉到的情感,这些词人用多情的笔墨保留了当时的感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词,就可以更好地融入词的意境,从而更深刻的领悟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词的美妙。教师用群文阅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知,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
四、有效利用课本中的思辨性文章
新课改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学习课程多,提高语文素养更多的要依赖阅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思辨性思维的培养[3]。
比如,高中人教版教材中就有许多分析理性、判断合理、推理严密的文章可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类似于《师说》《劝学》等。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不要只是给学生讲解翻译和主题思想,更应该带领学生去突破古人说理的方式方法,深入体悟古人的思辨思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举报阅读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更多地接触到经典的文章,有力地去支撑思辨性写作。
五、创新作业内容和活动模式来培养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这对于去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辩证思维可以让学生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发展,客观,避免了随意性和主观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可以有意识地去引导和启发同学,让他们学会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的时候,去引导学生感悟“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去迫使梁惠王承认自己只是临时应付“尽心于国”的行为,并没有真正地做到爱民,与邻国执政并无本质的区别。同时还运用“连锁推理”去强调实行道要不要违背农时,要从发展生产,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入手。此外,还指出了在提高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懂得教化百姓,解决精神文明问题,才可以使民心所向,国家兴盛。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结构十分严谨,段落分明,层次井然,环环相扣。教师除了让学生去深刻地感悟这种严谨的思维逻辑,还可以在课后作业中,以作文的形式去学习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去重视和落实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让高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金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J].智力,2020(35):85-86.
[2]李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0(72):41-42.
[3]岑春明.借助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分析[J].空中美语,2020(01):336.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甘肃 秦安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