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近视防控的短板与对策
2021-08-14刘芳丽
刘芳丽
近视防控是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近视人口总数超6亿,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尤为严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通报显示,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3.6%,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为21.9%。2020年上半年,9省份儿童青少年用眼和近视防控相关影响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学习期间,被调查学生近视率由2019年12月的48.1%增加到59.8%,增加了11.7个百分点。自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署近视防控工作以来,多地综合施策,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一些潜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疫情常态化防控可能成为学校近视防控高质量发展阶段攻坚的重点、难点,近视防控亟待补齐短板。
一、我国学校近视防控的短板
1.“控制近视进展”尚未纳入近视防控目标
就教育政策而言,目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近视防控目标有待完善。根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近视防控仅强调降低近视率,而未对控制近视进展,特别是控制近视未矫正率、矫正不足率提出目标要求。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逆。对于未发生近视的学生重点在“防”,而对于已发生近视的学生重点在“控”。《实施方案》目标中不纳入“控制近视进展”的后果是,兒童青少年一旦发生近视,学校、家长、学生本人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不加控制或控制不足,儿童青少年近视程度将持续发展,有可能由轻度发展为中度,甚至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引发近视黄斑病、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和白内障等众多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影响成年劳动力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视未矫正率和矫正不足率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国内某省会城市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8309名小学生中有843名学生戴眼镜,其中原眼镜矫正不足者达32.6%。罹患近视而未矫正或矫正不足不仅严重影响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和人身安全,还会对国家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201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未矫正屈光不正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中国位列第二,第一是印度。
2. 警惕“指挥棒”的威力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唯《实施方案》论,重“未近视”轻“已近视”倾向明显,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全都集中在完成政府要求的“降低近视率”指标上,即减少新发近视人口,而对那些已发生近视的孩子则无暇顾及,这些孩子的近视度数很可能继续增加,发展为高度近视。我们不能低估“指挥棒”的威力。源头要管控,但同样也要正视业已存在的庞大近视群体。
3. 缺乏对贫困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的兜底支撑
自2019年1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开展儿童健康管理过程中首次纳入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但6~18岁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尚未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该群体近视的健康素养知晓率、近视矫正率、患者管理率、管理水平都无从抓起。
在我国一些地方,近视儿童青少年还有因为贫困而戴不上光学矫正眼镜的情况。眼镜是“商品”而非“医疗器械”,因其商品属性,配置成本往往较高。有调查表明,在农村地区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中仅有20%的儿童能在需要时购买眼镜。
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相关保险服务也未被纳入社保系统,这意味着儿童青少年涉及视力保健的相关支出需要家庭全额负担。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矫正治疗、验光配镜等费用叠加,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国际经验
1. 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的认识
新加坡、美国等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严密控制近视程度加深。新加坡通过学校健康检查计划开展学生视力筛查,密切监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情况。被诊断为近视的儿童,会转诊至健康促进局下属的屈光诊所,由训练有素的验光师进行进一步评估。新加坡健康促进局认为一旦孩子近视,情况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恶化,直到青少年后期才会稳定下来。只有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才能延缓近视进展,将恶化的概率降到最低。
2. 立法保障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教育
日本通过立法来保障和维护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日本政府颁布的《学校保健法》将近视防控目标体现在“学校保健安全计划”“学校环境卫生”“健康诊断与健康咨询”“传染病预防”等章节中。落实《学校保健法》,从日本文部科学省到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均坚持每年对中小学生近视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对比分析,提出改进与防治中小学生近视的指导意见与具体措施。日本建立了政府、社区、学校与家庭四位一体的保健委员会。学校作为防止学生近视的主体,负责制订详细的保护学生视力计划、设置养护教员、配备保健医师等。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早期眼健康教育和降低近视率的体育运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新加坡实施了一系列行政举措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比如,将“户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小学户外教育而非学业成绩;教育部门与国家公园成立户外教育项目;“学生照护中心”(类似我国的课后托管)为新加坡小学生提供半天监管,将户外活动纳入其中。
3. 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1)纳入公共卫生服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视觉预防保健已经从单一的医学预防走向了重点人群干预、社会政策与医学保健相结合的新阶段。据不完全统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有超过60%的国家将视觉健康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或初级保健项目,如挪威、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士、瑞典、英国、法国等。少数没有将视觉健康保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国家,也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提供了针对性的视觉健康保健服务。
(2)纳入基本医疗(商业)保险
以法国为例,视觉健康的保险服务主要由社保系统统筹付费。法国社保系统规定儿童自小就要开始检查视力,包括检查眼睛的各种异常情况。检查一般在孩子出生后的第1周、第9个月、第24个月于妇幼保健中心进行。随后,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医疗中心或医院进行,费用由社保支付。
(3)为贫困学生提供专门基金
新加坡每年大约有6000名贫困儿童青少年在视力筛查中被诊断为近视,但这些贫困儿童青少年的家庭多数无力支付高昂的配镜费用。为确保每个需要配镜的近视儿童青少年都能获得清晰的矫正视力,2006年,新加坡健康促进局与600多家眼镜店、国家光学中心及眼镜制造商达成协议,推行眼镜代金券基金,旨在让所有新加坡学生享受便捷的近视矫正服务。眼镜代金券基金给诊断为近视的贫困儿童青少年提供全额资助的镜片和30美元的镜架代金券,学生可以在自家社区附近的眼镜店享受到配镜服务。为了应对不断上升的镜架价格,新加坡健康促进局还将镜架代金券的金额从30美元提高到50美元。截至2017年,基金已资助超过37000名贫困学生佩戴了眼镜。
三、对策与建议
1. 近视防控目标“增量”“存量”两手抓
近视防控效果的提升离不开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的完善。我国还应进一步细分视力状况群体,在强调降低近视率的同时,控制近视进展,控制近视未矫正率和矫正不足率,防止学生发展为高度近视。
在所有3~18岁儿童青少年中,已发生近视和未发生近视者,都应开展普适性和常规性的干预措施。一是健康教育精细化。即依靠精细编排的健康教育,细化儿童青少年各年龄段应知应会的科学用眼健康知识和调节眼疲劳的实操技能,使处在不同年龄或不同视力状况的学生掌握与自身相适应的健康教育模块内容,帮助孩子普遍知晓科学用眼常识,识别损害视力的行为,掌握一般的预防近视和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二是户外活动日常化和“20—20—20”常规化。“户外活动日常化”指的是让所有儿童青少年都能保证每天“目”浴阳光1小时;“‘20—20—20常规化”指的是每位教师都懂得每20分钟要向20英尺(6米)外眺望20秒的近距离用眼的护眼方法,主动调整课堂节奏,带领学生适时化解双眼疲劳。三是近视管理专业化。学校借助专业力量,认真分析研判视力筛查数据,筛选近视高危人群、假性近视人群、近视度数增长较快人群,开展严密的动态监测、针对性干预、追踪检查,直到他们的视力回归正常或者控制在较低近视度数。
2. 近视防控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家长教育
在《实施方案》中构建的“生—校—家—医—社”协同近视防控生态系统中,家庭应处于核心地位,近视防控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做好家长教育。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让家长意识到近视和高度近视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极其重要。在有些地区,仅15%~25%需要佩戴光学矫正眼镜的儿童能够戴上眼镜。部分儿童不能够配戴眼镜的原因与家长的观念直接相关。考虑眼镜费用负担、担心佩戴眼镜会损害孩子视力、对孩子的近视程度缺乏了解等原因,会导致家长放弃给孩子佩戴眼镜。
针对家长的近视防控健康教育会扭转家长诸如“近视可治愈”“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会影响学习”“戴眼镜会影响孩子视力发展”等错误观念,从而使他们正确认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家长教育的关键性,在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期间,及时通过微信给家长推送居家学习视觉健康的科普文章等,帮助落实家庭的视力健康管理责任。
3. 细化学校近视防控管理机制
评价一所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主要看细节,如课业减负、电子产品管控、体育活动保障、视觉健康科普、学校和家长的联动机制五方面能不能做到位。要实现上述五个“到位”主要看以下工作机制建立得是否完善。一是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平衡学业成绩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校长、教师、家长如能认同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那么,校长就愿意整体打造学校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氛围;教师就愿意花时间研究对视觉友好的课程设计,探索将相关课程教学与学生护眼知识、行为培养有机结合;家长就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及时干预孩子的不良用眼行为。二是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细化近视防控工作计划并有效落实每个时间节点的防控目标和举措,进行绩效考核,定期督导督察,随时掌握目标推进情况,及时调整目标、落实行动。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和支持性环境。学生能够耳濡目染科学有趣的护眼知识,能够亲近自然,及时舒缓视觉疲劳。四是充分调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资源。各地视力防治中心、医院、疾控中心、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社会公益机构等都可以成为学校协同防控近视的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建档、监测、干预和宣教服务。如缺乏上述资源,学校应着手培训自己的校医、教师,学习相关知识和视力筛查技能,以保证学生视力健康工作顺利开展。
4. 优化政策保障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权益
(1)立法保障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
无论是单独为未成年人近视防控立法,还是通过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的相关条款规定近视防控各相关方责任,都应明确学校、家庭、专业技术指导部门等各利益相关方近视防控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等,以便他们各司其职,发挥各自最大职能,有效维护和保障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
(2)将7~18岁人群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协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加大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支持和兜底力度,防止视力障碍相关负担持续加重。同时,应将学生近视群体统一纳入卫生健康部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对该群体的视力档案、健康教育、矫正治疗、追踪随访等一管到底,保证国民视觉管理的延续性和信息完整性。
(3)降低学生眼镜验配成本
政府引导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根据实际需求,覆盖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或以发放代金券等形式,降低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视力检查、治疗矫正、眼镜验配等成本,让需要的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视力矫正,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与相关部门、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加社会参与度,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动近视防控前沿技术和方法的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转化。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既是重要职责,更是神圣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近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以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以深化健康教育为龙头,以保障安全健康为底线,打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攻坚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八部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8-08-30)[2021-06-22].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1801.htm.
[2] 李玲.国民视觉健康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52-159.
[3] 王炳南,王丽娟,陈如专,等.新加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及对中国启示[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6):863-866.
[4] Deborah Jones,Doerte Luensmann. The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high myopia[J]. Eye & Contact Lens: Science & Clinical Practice,2012,38(3):188-196.
[5] Smith T S T,Frick K D,Holden B A,et al. Potential lost productivity resulting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uncorrected refractive [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6):431-437.
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所级个人项目“芬兰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YI201802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赵继莹
724132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