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1-08-14张金龙
张金龙
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近几年以来,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下,口腔材料与口腔种植技术也得到不断完善,慢性牙周炎或者是牙列缺损患者逐渐应用牙种植修复技术治疗,当患有慢性牙周炎后,患者牙周组织周围会渐渐形成牙龈炎,当牙槽骨吸收后会导致牙齿松动,严重时甚至导致牙齿脱落,因此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治疗[1]。牙种植修复技术应用在慢性牙周炎修复治疗中效果当前临床中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对此,此次就牙种植修复慢性牙周炎疗效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此次主要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内接收的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同期20例健康牙周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将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男女比重21:19,年龄范围在25-62岁,平均(43.15±5.18)岁;将健康牙周者纳入参照组,其中男女比重22:18,年龄范围在26-64岁,平均(43.27±5.25)岁;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资料经统计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统一进行牙种植修复治疗,首先给予患者治疗前口腔常规检查,并进行常规化验以及X线拍片,以明确患者颌骨实际解剖条件,掌握患者口腔具体情况,从而合理结合种植义齿修复原则制定个性化修复治疗方案[2]。研究组患者在修复前2个月需要给予局部或者是全面的牙周治疗;接着将手术前消毒、麻醉以及切口等完成后,选用患者最为合适的种植体型号在合适深度下植入,种植修复手术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要求开展;均通过黏膜下愈合方式,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并适当给予含漱剂进行漱口,以起到局部抗炎作用。当手术完成后6个月给予二期修复负载。
1.3观察指标 测量统计两组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SF)、菌斑指数(mPLI)、龈沟出血指数(mSBI)、种植周袋探诊深度(PPD)以及附着丧失(AL)等指标。
2 结 果
2.1统计对比种植体相关参数 如表1数据所示,研究组PPD、mSBI、PISF与AL指标均高于参照组,而mPLI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
表1 统计对比两组种植体指标(χ2±s)
2.2统计牙槽骨吸收情况 经表2统计,研究组半年后、1年后牙槽骨吸收情况均高于参照组,P<0.05。
表2 统计牙槽骨吸收情况(n/%)
3 讨 论
牙周炎作为口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导致牙齿松动与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慢性牙周炎通常指的是各个因素影响而促使牙周组织存在慢性感染性的疾病,为了防止患者牙列缺损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3-6]。牙齿种植修复是当前常用的一项修复技术,该方法有着较高的舒适度与支持力,所以应用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有着显著的功效。从本次结果统计可见,研究组种植体各项参数指标改善情况均比参照组好,且半年后、1年后牙槽骨吸收指标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也表示牙种植修复治疗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种植体情况。
综上,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牙种植修复治疗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牙槽骨吸收效果较高,可改善各项种植体周指标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