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晖矿沿空掘巷技术支护应用
2021-08-14钱炳均
钱炳均
(霍州煤电集团河津腾晖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河津 043300)
窄煤柱护巷作为一种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具有巷道维护简单、资源回收率高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霍州煤电腾晖煤业主采煤层为2号煤,为优质的贫瘦煤;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决定降低区段护巷煤柱的尺寸,在腾晖矿2-105工作面进行沿空掘巷的试验。
1 试验工作面概况
拟进行窄煤柱护巷试验的2-105 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部为已经回采的2-104 工作面,西部为矿井边界,东部为采区巷道。工作面埋藏深度353~485 m。2 号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平缓,平均厚度为5.2 m,局部厚度有变化,含0-2 层夹矸,夹矸厚度约0.1 m。工作面顶底板岩性见图1。
图1 2 号煤顶底板岩性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放顶煤开采,走向长度640 m,倾斜长度120 m,工作面布置见图2。工作面运输巷为矩形,断面为5.0 m×3.0 m(宽×高),沿煤层底板掘进,锚网支护,拟进行窄煤柱护巷的试验。
图2 试验巷道平面布置
2 护巷煤柱宽度的确定
2.1 理论分析
工作面开采和巷道开掘后,在煤壁产生塑性区,护巷煤柱的宽度应大于塑性区的距离并保证一定的富余系数,见图3[1-4]。
图3 最小护巷煤柱宽度计算
最小护巷煤柱宽度B 为:
式中:x1为2-104 工作面开采而产生的塑性区宽度,m;x2为2-105 运输巷掘进而产生的塑性区宽度,m;x3为增加的保护煤柱的宽度,m,一般取值为两个塑性区宽度之和的15%~35%。
x1、x2下式计算:
R1为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 为巷道高度,m;α 为煤层倾角,°;A 为侧压系数,A=μ/(1-μ),μ 为泊松比,取0.39;K 为应力集中系数;H 为埋深,m;φ0为煤体内摩擦角,°;C0为煤体粘结力,MPa;γ 为岩层容重,kN/m3;p0为支护阻力,MPa;R0为井巷等效半径,m。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计算得到x1=2.36 m,x2=3.58 m,由此确定合理的护巷煤柱宽度为6.6~7.7 m。
2.2 数值模拟
根据理论计算的结果,采用FLAC3D对4~9 m不同区段保护煤柱下的巷道表面位移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见图4。
图4 不同煤柱宽度时围岩变形量
图4表明,随着护巷煤柱尺寸的增加,巷道变形先减小后增大,并且顶底板位移和两帮移近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当煤柱宽度在7 m以下时,随着煤柱尺寸的增加,巷道表面位移逐渐减少,分析是由于此时巷道处于侧向支承应力的降低区内。而超过7 m后,煤柱尺寸的增加造成位移的增加,此时巷道所处的位置已经位于支承压力区内,受原岩应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巷道变形量变大。
综合以上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确定腾晖矿2-105 工作面护巷窄煤柱的合理宽度为7 m。
3 掘巷支护设计
3.1 无支护状态数值模拟
利用建立的FLAC3D模型,得到无支护状态的2-105 工作面顺槽的塑性区分布见图5。
图5 无支护状态下塑性区分布
由图可以看出:无支护状态下,工作面运输顺槽的两帮和顶板均有一定范围的塑性区发育,主要破坏形式为剪切和拉伸破坏,其中巷道两帮剪切破坏尤为明显。巷道顶板浅部约1.9 m处既有拉伸破坏也有剪切破坏,1.9 m以上以拉伸破坏为主,顶板破坏范围在7 m以内。
分析可知,2-105 工作面窄煤柱护巷支护设计应该以顶板为主,且支护高度应该大于7 m。巷道底板相对稳定,仅底角正下方及浅部发生剪切破坏,支护设计时可不予考虑。
3.2 主要支护参数的确定
以锚索的长度、排距及顶锚杆的数量为关键指标,采用FLAC3D软件对不同指标选取下的巷道表面位移进行模拟,正交模拟方案见表1[5]。
表1 正交模拟方案
以锚索长度为例,不同锚索长度下巷道变形量的数值模拟结果见图6。
图6 锚索长度与巷道表面位移关系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锚索长度的增加,巷道的底臌量几乎保持不变,巷道顶板和两帮变形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降低速率不同。当锚索长度小于8 m时,随着长度的增加,顶板下沉和两帮收敛迅速减少,但当锚索长度由8 m变为9 m时,巷道变形几乎保持不变。因此,锚索长度为8.0 m时,锚索能较好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量。
按照以上方法确定锚索的排距为0.9 m,顶锚杆数量为6 根。
3.3 窄煤柱护巷支护方案
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最终确定支护方案见图7。
图7 2-105 运输巷巷支护方案
(1)顶板支护
a、锚杆支护
顶锚杆为Φ18 mm×2 400 mm的高强螺纹钢锚杆,每根锚杆使用两卷Z2360 树脂锚固剂;间排距为0.9 m×0.9 m,每排布置锚杆6 根,靠近煤帮的两根锚杆向外倾斜15°,其余垂直顶板。每排锚杆用W钢带相连,规格为4 800 mm×100 mm×5 mm(长×宽×厚)。
b、锚索支护
顶锚索规格为Φ17.8 mm×8 400 mm,钻孔深度8.0 m。使用三卷Z2360 数值锚固剂。锚索呈“五花”布置。
(2)巷帮支护
实体煤帮采用Φ18 mm×2 000 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配一卷Z2360 树脂锚固剂,间排距为800 mm×900 mm,每排最上位和最下位锚杆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15°,其余垂直巷帮布置。
回采煤帮采用Φ18 mm×2 000 mm的玻璃钢锚杆,其他参数与实体煤帮相同。
4 矿压观测
2-105 运输巷掘进过程中设置测站,对巷道表面位移和顶板离层进行观测,验证沿空掘巷效果,其中测站3 的观测结果见图8。
图8 三号测站矿压观测结果
由图8可以看出,巷道掘进后10 d内变形量比较大,为巷道剧烈变形期,此阶段的底臌量为113 mm,顶板下沉量为36 mm,两帮收敛达到180 mm。10 d之后,变形速率逐渐减低,到50d左右基本稳定。
由于巷道底板未采取任何支护措施,巷道变形稳定后底臌量相对较大,为206 mm,但对生产影响较小。巷道顶板稳定,最终下沉不足50 mm,留巷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顶板离层观测表明,巷道离层值较小,浅部和深度未出现明显下沉。
5 结论
1)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确定腾晖矿2-105 工作面窄煤柱的最佳宽度为7 m。
2)以巷道表面位移为评价指标,以锚索长度、间排距等为关键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锚索长度为8.0 m,排距为0.9 m。
3)2-105 工作面沿空掘巷的矿压观测表明,巷道顶板稳定,变形以底臌为主,最大底臌量为206 mm,无需卧底,满足了生产要求,可为类似条件下窄煤柱护巷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