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立音专:音乐强国梦

2021-08-13李晓栋郝玮刚

检察风云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上音上海音乐学院主楼

李晓栋 郝玮刚

国立音专旧校址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国立音专”)是当年“大上海计划”之一,这里曾是中国乃至东亚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国立音专的主楼和女生宿舍均遭空袭,学校被迫停课搬迁。

时隔80年后,终于传来重大好消息,这幢饱经风霜的大楼,于2017年11月27日正式迎接上海音乐学院“回家”。这里修旧如旧,恢复其当初的绰约风姿,成为上音的“贺绿汀中国高等音乐研究院”,继续曾经中断80年的音乐与梦想。迈进民京路918号的大门,迎面可见蔡元培先生1936年4月亲手栽种的雪松,如今已经枝繁叶茂。90多年前,蔡元培和萧友梅怀揣着音乐救国梦,立誓要“以艺术教育陶冶国民个性,从而改善人生,改良社会”。经过艰苦努力、多方奔走,1927年11月27日,他们以仅仅2600元筹办经费起步,终于在上海法租界成立了国立音乐院,两年后,国立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专。后又经过多年奔波筹措,1935年9月底,在这里建立了江湾新校舍。

新校舍由一幢主楼、左右两幢副楼和东侧的琴房长廊组成,立面采用对称构图,清水红砖墙面,屋頂铺有青色瓦片,二层有及地的圆弧大窗。担任建筑设计的是留洋归来的清华学子罗邦杰,他把西方古典主义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设计中,既庄重清秀,又具现代气息。

主楼共三层。当年的一层是演奏厅和专业课堂;二层的西侧是办公室,东侧是图书阅览室;三层是播音室和国乐专业教室。

国立音专的第三任教务主任陈洪先生回忆说:“这里环境优美,人烟稀少,空气新鲜。新建的校园相当美丽,如果加上荡漾的歌声和悠扬的琴声,那就的确有点像传闻的‘象牙之塔了。”可惜他来国立音专报到的当天,已经是 1937年的8月1日,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国立音专在江湾的校园,也是最后一次,因为不久它就被日寇占领了。学校被迫停课搬迁。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音专的旧址,虽然逐渐被岁月湮灭,不为世人所知,但在老上音人心中,她依然是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几十年间,当年国立音专的音乐人仍络绎不绝地前来“寻根”,人们感慨道“这里曾是中国音乐人的摇篮”。

国立音乐院创办时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不久后因蔡元培事务繁忙,由萧友梅任代理院长。萧友梅 1884年出生于广东,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冼星海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才成为了一代著名的音乐家。

在1930到1937年间,因萧友梅的精打细算,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国立音专达到了它历史上的繁荣期。从学校创建到抗战全面爆发前的“黄金十年”,各个学科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中国现代著名音乐家如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刘雪庵、吕骥、李焕之、向隅、张曙、黄源洛、夏之秋、丁善德、周小燕、钱仁康等都曾是这个时期国立音专的学生。

萧友梅先生

上海音乐学院历经近百年的沧桑变迁,从最开始的“国立音乐院”到后来的“国立音专”,再到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杨浦区民京路918号这个地址,定格了国立音专最美好的时光,学校步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学术交流活动更频繁活跃,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声誉。

现在,主楼门厅地面上代表上音血脉的银琴黄钟图案,依旧清晰可见,上音回归旧址的计划,也得到杨浦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年国立音专的校歌,又将嘹亮奏响:“神州大地蟠东方,沉沉数千载,典乐复职宏国光。学府植立坚中央,与民游艺声堂堂。朝阳,威风一哕鸣高岗。析理、善术、审音、辨物;大同之响,盈耳兮洋洋!来兮!有志毋相忘!大道康庄,美兮!美兮!示以周行,鸣声和兮乐未央!一弦一管,化尽宇宙之搀枪!一唱一和,平尽世俗之披猖!钟鼓乐之,琴瑟友之,天下公兮!永与天地寿无疆!”

猜你喜欢

上音上海音乐学院主楼
上海音乐学院来我校考察交流并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非对称分布地下室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分析*
圆形和方形荷载作用下框架厚筏基础变形与反力特征研究
上音歌剧院
校友同期声
“当代”或是期待?——2016上海音乐学院第九届“当代音乐周”回思
希望的回响——评“春天的律动Ⅲ”上海音乐学院民乐重奏合奏音乐会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新建主楼幕墙工程讲解
“上音二胡”与“海派文化”——上海音乐学院二胡教学的实践与理念
超越边界的音乐分析
——尼古拉斯·库克教授“上音”讲座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