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临其境 向课文《老山界》学声音描写

2021-08-13辛林衡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声响岩石瀑布

辛林衡

我们在写景时,常常会采用“五觉”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让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更加丰富细腻。这五觉中,听觉往往让人难以用文字去描述。其实,听觉的描写并不难,优秀的作家总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来描绘声音,从而让读者“声”临其境。

《老山界》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文章以生动优美的笔触,叙述了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课文中描绘半夜里山中不可捉摸的声响的段落,十分精彩,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描绘声音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技法。

课文再现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摘自《老山界》

【技法拓展】

写作锦囊一:触觉、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相结合。

作者写半夜冻醒时的所见所闻,先从视觉入手,按照看的顺序,写醒来时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由此自然过渡到听觉。在写声音时,将听觉的感受与前面视觉的感受相贯通——星星“跟我们这样地接近”,这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山谷被四围的山“包围得像一口井”,这是“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给予读者极真切、细腻的阅读感受。

写作锦囊二:综合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直接写声音不好写,我们可以用比喻来使感知更加具体生动。作者写山谷寂静的夜晚里那种矛盾的、不可捉摸的声响,用了一组极富抒情性的比喻:前两个比喻用动物设喻,春蚕的咀嚼声与野马的奔驰声,是细切与洪大、近与远的对比;后两个用流水设喻,山泉的呜咽声和波涛的澎湃声也是小与大的对比。四个句子短小而整齐,比喻加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同时形成了寂静与声响的对比、远与近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更凸显了声音不可捉摸的特点。

【同类素材】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鲁彦《听潮》节选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刘鹗《老残游记》

练笔微写作

万物皆有声,学完《老山界》,相信山中半夜里不可捉摸的声响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生活中,你难忘的是哪个声音呢?请你模仿《老山界》的写法,写一种让你印象最深的声音。

宁静的夜晚,即将进入梦乡时,欲睡的耳边忽然传来“嗡嗡”的声音,几乎不做思考,顺手“啪”的一声给了自己一个巴掌,脸上火辣辣的疼,手上却无一丝血迹,可恶,是蚊子!它曾吸过我多少血呀。这时嗡嗡的声音停了,皮肤立刻传来一阵骚痒。“啪!”蚊子又嗡嗡地飞走啦。虽然它的声音很小,可在夏夜却如此清晰。它好像在戏弄我,“嗡嗡”声忽远忽近,忽上忽下,飘忽不定。有时从右耳划过,有时从左耳掠过,有时忽而消失。像有人在窃窃私语,又像飞机在轰鸣;像风吹树叶,又像浪拍岩石。像扫弦时的快与频繁,像鼓点的有节奏感。虽然蚊鸣这般让人难忍,但又是一种独特的提醒——一个繁茂、富有活力的夏天的到来。

——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01 班 彭帅涵

走进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水流的冲击声便从远处飘来。向前行进,来到瀑布前,水雾像给高大的瀑布披上了一层轻盈的薄纱,湿润了空气。百米的落差使得翠绿的青山盖上了一层雪白的綢缎。绿色的枝条攀住环绕在四周的群山。一座木桥连通了山的南北两侧,桥下便是湍急的河流。瀑布的水声,极响亮又是极微弱的,极雄伟又是极细腻的。像草原上的阵阵马蹄声,像风儿在山林间轻盈地刮过,像发怒的雨神在嘶吼,像大自然在演奏着水的乐章。

四处都是水,行人们披着各式各样的雨衣,沉醉在这景色之中,没有过分的喧闹,只有水的独奏。弯下腰来,轻抚着卷卷激流,凉丝丝的水浸润着手掌,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01 班 罗诗雯

猜你喜欢

声响岩石瀑布
库克岩石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真假月球岩石
无从知晓
年夜饭
一起看瀑布
瀑布
岩石背后伸出的巨爪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