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隅春晖

2021-08-13翁筱

安徽文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俞秀松椒江海门

翁筱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2月5日,一男婴在古越腹地诸暨北乡店口长澜村一个贫寒的私塾先生家里呱呱坠地。

长澜村东临浦阳江,西靠杭坞山,浦阳江绕村而过,蜿蜒东流。在临江地带,有一条三百多米的长弄堂,两旁高墙飞檐,清一色的徽派建筑,记载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清帝乾隆南巡的历史,也见证了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私塾先生的家,就在这条长弄堂的最北端,四间小瓦房与附近气派的高墙大宅形成鲜明的对比。

男婴出生后,父亲给他取名宣尧火。就在男婴出生的前一年,欲使中国图强的“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仅百日便惨遭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斩首。而后一年的九月,美、英、德、日、意、法、俄诸国要求清政府承认列强侵略中国所获得的势力范围;十一月,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期限九十九年……私塾先生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祖国饱受列强欺凌,他多么希望下一代能燃起熊熊的救世之火,还华夏大地一个尧天舜日啊!

尧火自小就随父亲在私塾摸爬滚打,跟着师哥们牙牙学语,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他很小便能识文断字。到了十二岁那年,尧火被父亲送到乐店口镇上的六安小学,直接进了高级部学习。尧火读书很刻苦,加上父亲为他打的好底子,成绩自然是同学中最好的。十五岁那年,尧火从六安小学毕业,升到县城里的暨阳公学读书。在他十八岁时,刚成立不久设在台州海门葭沚的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尧火在父亲的要求下报了名,且一考即中。1916年秋季,尧火告别家乡,前往六百里之外的东海之滨海门读书。

尧火清楚地记得,那是自己第一次出远门,母亲不放心硬要父亲送他去。父子俩在路上整整走了三天:第一天,是从长澜家里步行到绍兴,八十里路走了十来个小时,两人不断地换着肩挑行李铺盖。第二天一大早,从绍兴坐马车出发,一路过上虞、嵊县、新昌,翻越天姥山、天台山,凌晨时分才到达临海,也顾不上歇歇脚,就在灵江码头边上等船。待到乘上从临海开往海门的小货轮,因连日奔波而疲惫不堪的尧火,便不知不觉地靠在父亲的肩头睡着了。

“呜——”

一声长长的汽笛,将宣侠父从追忆中拉回。脸上挂了不少雨雾,宣侠父打了个寒颤,掏出手帕擦了擦脸。无需抬头看窗外,他就知道到的是黄岩码头。

对于这条江,宣侠父再熟悉不过了。第一次出远门求学经过这里时,他一直靠在父亲肩头睡,直至到达终点海门码头才醒来。除临海码头、海门码头外,这条江对他而言几乎没留下什么印象。但后來他在水产学校整整读了四年,每次放寒暑假,这条江是来来回回的必经之路。况且,他读的是渔捞专业,熟悉身边的这条浙江省第三大江,自然是必修科目之一。1918年暑假,老师布置了作业:全面了解椒江的生态、生物、生存状况。他们班级分成三个组:一组考察生态状况,另一组考察生物状况,还有一组考察生存状况。尧火与同班同学周梦莲、金辅华等参加第一组,并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徒步考察。

这条江是台州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仙居与缙云交界处的天堂尖,流经仙居、天台、临海、黄岩,在海门牛头颈入海,全长四百多里。与中国不少大江大河一样,这条江的名称在上、中、下游叫法各异:在仙居县境内,称为永安溪;在天台县境内,称为始丰溪;在临海县境内,称为灵江;在黄岩县境内,称为永宁江;从黄岩县三江口至入海口,称为椒江。

在椒江入海口,有南北两座山夹峙,形成一个天然关隘、海防要塞,叫作海门。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常常遭受倭寇侵扰,为了抗御倭寇,朝廷在这个要塞设置了海门卫城,负责北起三门湾、南至乐清湾的海防;清代,又设立沟通内河与海外的港埠,海门渐渐成为台州的经济、军事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有“小上海”之称。椒江的内河航运客轮,主要是临海—黄岩—海门航线,每天上下午都有一班客轮往返。尧火和同学们曾经实地测量过,这一段水路共有一百二十里,其中临海码头到黄岩码头九十里,黄岩码头到海门码头三十里。

距离海门码头五里地的葭沚,是一个渔业集镇,那儿就是尧火求学的所在地。

然而,于宣侠父而言,对椒江的熟悉,并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上的。随着小货轮驶离黄岩码头,在海门求学四年里的一些人和事,特别是1919年初夏那场暴风骤雨般的爱国民主运动中的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宣侠父清楚地记得在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读书时,自己常与同学们讨论国内形势,每每谈及军阀横行、吏治腐败、民不聊生,他便言词慷慨,声泪俱下,闻者也无不动容。宣侠父难以忘记1917年3月,《椒江日报》在海门创刊,他写了一篇反对女子缠足的文章送到报社,没几天文章就刊登出来,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那也是他第一次用“侠父”的名字发表文章,到1923年春在杭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时,他就正式改名宣侠父,号剑魂。可惜的是,《椒江日报》因思想激进,未及半年就遭当局查封。

1918年夏末秋初,台州出现了罕见的大饥荒。8月26日,上千饥民涌入海门警署,遭到警察武力驱赶,有三名妇孺当场死亡。当时已经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的宣侠父组织同学上街游行,敦促当局严惩暴行警察,又动员葭沚士绅黄楚卿、陶祝华等筹资8万元,设立赈济会救济灾民。后来,在学生和市民的多次抗议下,海门警察署长和两名恶警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对此,宣侠父记忆犹新。

对于引领自己走上觉醒道路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宣侠父更是终生难忘——

1919年5月4日,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口号,北京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台州籍学生陈宏勋、牟正非等人首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痛打卖国贼章宗祥,并一把火烧毁了曹宅。北洋政府逮捕了陈宏勋等32名学生,激起众多学生、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的广泛参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纷纷举办游行、罢课、罢工、罢市活动。

5月12日,临海籍在京大学生项士襄在北京用“快邮代电”的方式,把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回台州。项士襄胞兄、临海县立图书馆馆长兼第六中学和回浦学校国文教师项士元获得消息后,当天就派人联络宣侠父,相约举行活动声援北京。5月13日上午,项士元和宣侠父分别在临海和海门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开展演讲。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宣侠父还与温岭、黄岩等地的学生会组织取得联系,成立了“台州学生联合会”,由宣侠父担任主席,在台州各地广泛开展爱国救亡运动。5月底,爱国救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浙江省各界代表在台州召开了国民大会,号召全省民众抵制日货,要求召回留日学生,呼吁南北宜速统一。6月初,宣侠父又通过黄楚卿、陶祝华等士绅,发动海门、葭沚工商界人士全面罢市,抵制日货。6月10日,北洋政府迫于全国上下的压力,最终决定暂缓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释放了被捕学生,陈宏勋等从北京返回台州……

“呜——”

又一声长长的汽笛,海门码头已在眼前。宣侠父收回思绪,站起身,举目眺望。

椒江口外一片空蒙,那便是浩瀚的东海了。入海口处有南北两山夹江对峙,南岸的山叫作东山,山上有葭沚开明绅士黄楚卿所建的东山别墅,东山之巅有一座清代建筑,叫春晖楼,是观赏东海日出的好去处。宣侠父记得,五年前,五四运动斗士陈宏勋回到临海后,专程来到海门,与宣侠父等在春晖楼前举行集会,宣讲五四运动的过程,商讨在台州如何深入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宣传活动。陈宏勋还给宣侠父带来了《响导》《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宣侠父后来回忆这次活动,还写过一首诗:“春晖楼上是吾家,少宴谈心酒当茶。回忆椒江聚首日,雪泥鸿爪两吁嗟。”

遥望面貌依旧的东山和山巅的春晖楼,宣侠父思绪万千:四年前,也就是1920年夏季毕业时,他满怀实业救国的志向参加留学考试,目标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现代化道路,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军事强国之列的日本。最后,宣侠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准公費留学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攻读水产生物学专业。

在日本留学期间,宣侠父与其他赴日留学的青年一样,开始接受新思想,重新审视社会、认识世界,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初心。同时,宣侠父对自己原本实业救国的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对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按他自己在1932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入伍前后》中的说法:“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就像暑天嚼冰一样痛快。”他认识到,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从而积极投身于中国留日学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为此,当局停止了他官费留学的待遇,宣侠父被迫于1922年底回国。

离开海门四年,江水依旧呜咽,天空依旧阴沉,春晖楼依旧默默耸立,宣侠父不禁喟然长叹。

阔别母校四年,宣侠父终于又站在了学校的大门前,两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大呼小叫着,从校门内迎了出来。

这两人都是宣侠父当年渔捞科的同班同学。跑在前头嘴里喊着“尧火、尧火”的那位叫金辅华,温岭县太平镇关庙前人,毕业后留在母校做庶务工作,他比宣侠父大一岁,长得敦敦实实的;后边那位瘦高个子的叫周梦莲,比宣侠父小一岁,是他的诸暨同乡,一周前刚从杭州回来。周梦莲是宣侠父在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委秘书时介绍入团的,不久前刚转为中共党员。

金辅华抢过宣侠父的行李,领着两人进了校园。

学校依然是记忆中的模样,丝毫没有改变: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青砖扁砌,白泥勾缝,人字架屋顶,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教学楼面开七间,侧深两间;北向是壁柱式卷拱窗,回形砖装饰的女儿墙,三层砖线脚;内设走廊,楼梯在最西侧,每层各三间教室;南向是西式竖长窗,每层各十二扇……

母校,让宣侠父倍感亲切。

教学楼后面的两幢平房是宿舍区,西侧为学生宿舍区,东侧为员工宿舍区,金辅华的宿舍在东侧的最南端。挤在金辅华宿舍里的三位是首届毕业生、当年的海门学生运动领袖人物,在阔别四年后又相聚在一起,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尧火,梦莲前几天说你要来,把我给高兴坏啦!”金辅华紧拉着宣侠父的手,摇晃个不停。

“急啥急啥,让侠父坐下来,歇歇脚、慢慢聊。”周梦莲边倒茶水,边半真半假地嗔怪道。

“噢,对,看我这记性,梦莲说你已经正式改名了,侠父——”金辅华边说边把宣侠父按坐在椅子上。

“你尧火长尧火短的叫了四年,还可以继续叫的,很亲切!”宣侠父笑着说。

“那好,以后公开场合就叫你侠父,私底下还叫你尧火。尧火,尧火,熊熊烈火呀!”金辅华高兴地应着。“尧火,你跟我们说说在日本的经历呗。”

“我得在这儿待些日子,这事有的是时间讲哦!” 宣侠父笑笑,扭头看了一眼周梦莲,“我和梦莲更惦记母校和师长。”

作为首届毕业生,他们仨对母校的情况都是比较了解的:辛亥革命胜利后,广大有识之士深感中华积弱积贫,实业救国掀起了新的浪潮。1913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实业学校规程令》,鼓励各地创办各类职业学校。台州温岭冠城桥里有个大户姓赵,家有三子:长子赵枚,曾考取光绪丙申年(1896年)庠生,担任过浙江省第一届、第二届临时参议会议员,是台州有名的豪绅;二子赵模,宣统年间拔贡,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曾担任过福建莆城、建阳、建瓯等县知事;三子赵楣,曾留学日本,在大阪水产专科学校学习。台州人称誉赵家三兄弟为“三凤齐飞”。

台州地处东海之滨,文化教育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海洋渔业资源利用度极低,特别是缺乏渔业机械制造和海洋捕捞方面的技术人才,兴办实业教育成了当务之急。赵楣学成归国后,三兄弟决定联合投资,择址椒江口渔业、商业皆有良好基础的葭沚,创办一所水产专门学校。

1916年秋季,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正式开学,赵楣任校长(监督)。学校开设渔涝、制造两科,招收旧制中学毕业生入学,学制定为预科一年、专科三年。这是浙江省唯一一所水产专门学校,开台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先河,至1923年秋季,已招收了八届。

宣侠父与周梦莲这次回母校,是肩负特殊使命的,因而想了解的当然不只是这一些。周梦莲虽然早来几天,已经开始秘密了解学校和进步学生的情况,但他是中共党员,严守组织原则,在宣侠父到来之前,始终未向金辅华表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此次来学校的目的。

宣侠父知道金辅华的阅历比较单一,由于校长赵楣是他姑父,毕业后就留在学校负责庶务工作,虽然只是跑跑腿,做些叫人修理课桌椅、管管伙食、添置教育用品等具体后勤事务,但在学校待了整整九年,了解的情况应该更全面。而且,金辅华过去跟着宣侠父从事学生运动,一起组织和带领学生宣传队上街举行“提倡国货、抵制洋货”游行,在参加海门要求严惩暴行警察、声援五四运动等活动中,都表现得十分积极。

这些,也是宣侠父敢于在俞秀松面前爽快接受任务的主要原因。

说俞秀松是宣侠父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一点都不为过。

俞秀松与宣侠父是同乡又是同年,两人是宣侠父从日本回来后,经另一位诸暨同乡宣中华介绍相识的。那时的俞秀松,已是大名鼎鼎的社会活动家。

俞秀松原名寿松,字柏青,诸暨次坞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以善辩著称,曾立下“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的志愿。五四运动时,他领导了杭州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示威游行活动,并与同学宣中华、施存统、夏衍等一起创办《浙江新潮》,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浙江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旗帜。

《浙江新潮》被反动当局查封后,俞秀松赴北京参加工读互助组,不久后南下上海,编辑《每周评论》,与陈独秀、陈望道、李达、李汉俊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由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博五人制定《中国共产党宣言》,推举陈独秀为书记;同月22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助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俞秀松为首任书记。到1921年3月,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到1000多人,俞秀松挑选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汪寿华等20多位团员分期分批赴苏俄学习。次年1月,俞秀松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接见。回国后到杭州,他与宣中华一起筹建党团组织,并以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身份兼任杭州团地委书记……

对于这位虽然只比自己大四个月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活动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杭州学生运动领袖的大名,宣侠父早已如雷贯耳、仰慕有加。如今,能在俞秀松的言传身教下工作,宣侠父更是如鱼得水,他联络到同班同学周梦莲,一起到杭州团地委工作。

宣侠父把俞秀松在《浙江新潮》发刊词中提出的改造社会纲领抄录下来,悬挂在办公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要本着奋斗的精神,用调查、批评、指导的方法,促进劳动界的自觉和联合,去破坏束缚的、竞争的、掠夺的势力,建设自由、互助、劳动的社会,以谋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步。”

俞秀松破天荒地指出:改造社会的责任要落实到劳动阶级身上。这一观点深深影响着宣侠父,他意识到现行社会不进行彻底改造,完全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从而坚定了“立志做一名以推翻旧世界为己任的革命者”的信念。

1923年3月,由俞秀松、宣中华介绍,宣侠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杭州团地委常委、秘书。1924年1月10日,经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宣侠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下,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决定实行国共合作。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俞秀松、宣中华先后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在浙江的建党工作,两人同时担任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在1924年1月6日浙江省选举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六名代表中,宣中华、沈玄庐、胡公冕等都是中共党员,并参加了1月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农历岁杪,临近春节的一天,俞秀松与宣侠父作了一次长谈。

俞秀松告诉宣侠父,孙中山先生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的方案。中共中央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在黄埔军校建立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著名共产党人周恩来、聂荣臻、恽代英、肖楚女、叶剑英等都将进入黄埔军校,负责相关筹备工作;中共中央还要求各地党团组织推选一批优秀青年尤其是中共党员、青年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以培养军事斗争人才。杭州决定选派宣侠父、宣铁吾、汪志清、周梦莲4人,宁波选派裘古怀、虞一鸣,绍兴选派沈显庭、曹素民,嘉兴选派柏拔山等同志,一起到黄埔军校学习。

听了俞秀松的介绍,宣侠父既兴奋又激动,忙问:“那我与梦莲何时动身去广州?”

“看你急的!”俞秀松笑道,“不急,黄埔军校计划5月初开学,离现在还有两三个月时间呢,你先回诸暨老家,好好陪家人过个大年!”

宣侠父憨厚地笑笑,问:“您也回老家过年吗?我过去给您拜年!”

“身不由己呀!我接到中央指令,这两天就要动身去福建,到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部队工作,杭州的党团工作已交给宣中华负责。”俞秀松道,“你与梦莲回老家好好过个年吧,以后恐怕陪家人过年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早就做好了准备!”宣侠父坚定地点点头。

“过完年,你与梦莲还得忙活呢,要去完成两项任务。” 俞秀松继续说道。

宣侠父忙问:“啥任务?您指示,我们去办!”

“一是物色进步青年发展党团员,二是从党团员中推荐素质优秀者到黄埔军校学习。”俞秀松还给他提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地点:第一个是家乡诸暨。这几年,俞秀松、宣中华、张秋人等诸暨籍共产党人已做了不少宣传工作,特别是宣、张二人还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在《诸暨民报》上开辟专栏,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宣侠父回到家乡,可以很好地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开展工作。

第二个是台州。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地区,党团组织发展还是空白,宣侠父、周梦莲都是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毕业的,前些年又在台州从事过学生运动,有良好的社会基础,而且高等学校里进步青年比较集中,有利于遴选合适人员。

“我去台州。”宣侠父做了肯定的选择。

于是,他利用远赴广州黄埔军校的机会,带着俞秀松交代的两项任务,与周梦莲一起回到了母校。

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所在的葭沚古镇,离入海口不远,由椒江冲积而成,江边和江中小洲上长满蒹葭,古镇由此而得名。北面,椒江贯穿全境,可通外洋;东、西、南三个方向河网密布,通达台州各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葭沚早在宋元时期就辟为商埠,四方商贾云集于此,殷富之家层出不穷,明清时期更成为农、漁、商并兴的浙中沿海名镇。赵家三兄弟择此创办水产学校,可谓眼光独具。

宣侠父十分明白,在葭沚一待就是九年的金辅华,自然是完成这两项任务的重要纽带。

在与学校师生和周边葭沚古镇民众的接触中,宣侠父了解到这么一件事:去年下半年,学校计划扩大办学规模,向浙江省政府打了报告,要求按照《实业学校规程令》的相关规定给予资金补助。这个学期初,浙江省政府拨了一万两千银元的补助款项,作为学校改建和新建房子的专款。前些日子,赵楣校长以八千元的价格把工程承包出去,不少人怀疑赵楣已将余款据为己有。

这是明着贪污公款呀!获悉这一情况后,宣侠父很是激动:若是将赵楣贪污公款的事给揭发出来,不仅能让公款用到该用的地方,还能从斗争中发现、锻炼进步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而在这一事件中,金辅华是关键人物,他在学校做后勤庶务工作,肯定是知情人。不过,赵楣是金辅华的姑父,他一个小辈会忤逆长辈,帮助大家解开这个秘密吗?

宣侠父与周梦莲对此事展开商讨,一致认为开展“倒赵运动”很有必要,且是对拟发展的入党对象金辅华的一次考验。只要金辅华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指证赵楣的贪污行为,“倒赵运动”便大功告成。两人商定,由周梦莲发动前期已接触过的樊崧华、江潭、章尚友等进步学生和一些开明教师,继续深挖赵楣贪污公款的相关情况,而宣侠父则负责做金辅华的思想工作。

这天上午,雨后初晴。

宣侠父和金辅华相约到椒江边散步。江岸边、沙洲上,刚抽出新芽或嫩叶的蒹葭以及花椒、荭蓼,在粼粼波光中无边地蔓延。

两人聊的话题,就从身边的这条江开始。

“辅华,还记得六年前的那场大辩论吗?”宣侠父用手指向眼前宽阔的椒江。

“记得呀,怎么会忘记呢?”金辅华两眼发光,“我俩可没少花精力呀!”

1918年暑假,学校分三个组考察椒江后,展开讨论时大家对为什么叫椒江产生了分歧。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从三江口至入海口这一段因为形状如辣椒,故称椒江。但宣侠父和金辅华对此提出怀疑:辣椒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才从南美洲传入欧洲的,从欧洲传到中国大概是在明朝末年。由此推导出两个问题:第一,莫非原来不叫椒江?第二,如果原来也叫椒江,这个“椒”又是什么椒呢?

“是呀,咱俩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那是出奇的一致。” 宣侠父赞许地点点头。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起当年一起翻古籍、查资料、找依据的情景,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椒江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陈耆卿于嘉定十六年(1223年)编撰的《赤城志》中,而汉语文字中最早出现辣椒之名,见于明代戏曲家高濂在万历年间写成的《遵生八笺》中,因而此“椒”当非辣椒。他们认为,椒江之椒当为花椒,是中国原生植物、常见中药,在中国分布极其广泛,尤见于江浙沿海地区,最早见于《诗经》:“椒蓼之实,繁衍盈升。”椒,是花椒,又称秦椒、汉椒;蓼,是荭蓼,民间叫狗尾巴草。就在三江口附近,还有一个村名叫“椒丘”。为此,两人合作写了一篇题为《话说椒江之“椒”》发表在《椒江日报》上,一时传为美谈。

沿堤而行,江水潺潺,两人沉浸在意气风发年代的回忆中。

“辅华,现在你还肯为我提供资料吗?” 宣侠父话锋一转。走在前面的金辅华转过头问:“还找啥资料?”

“这个资料,只有你能提供。”宣侠父的语气很肯定。

“我能提供?”金辅华有点愕然,“侠父,你要啥资料写文章就说吧,只要我有。”

“那就好!”宣侠父原地站着,神情严肃,“我问你,赵校长把浙江省政府下拨的建校资金都用出去了吗?”

这下,金辅华默不作声了,边走边把江堤上的碎石踢进江里,溅起片片浪花。宣侠父也不再吱声,他知道金辅华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毕竟是校长给了他这个养家糊口的饭碗,赵楣终归是他的亲姑父。

两人默默地沿着江堤往回走,走过了很长一段路,金辅华终于开了口:“晚上,你与梦莲一起来看账本资料吧。”

接下来的“倒赵运动”变得很简单也很顺利:赵楣被迫清算出四千元,经与当地士绅商议,这笔钱加上士绅另外捐献的一千元用于購买各种图书资料,赠送给葭沚文昌阁图书楼。赵楣的行径,也让他的两位士绅兄长脸面挂不住,只得撤了赵楣的校长职务,聘请浙江省参议员、曾获得黎元洪大总统褒奖颁发“毁家兴学”金字匾牌的临海张家渡人金剑青为校长。

让宣侠父尤为欣喜的是,经过“倒赵运动”,不仅金辅华经受住了考验,一些进步学生也崭露头角,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组织和物色报考黄埔军校的对象有了扎实的基础。

——渔捞科四年级学生樊崧华,1901年出生,缙云县五云镇北门街人,父亲是晚清秀才,屡试未中,后创办私塾教书育人,成为颇受乡里敬重的先生。“北门樊家”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崧骏曾留学日本,并参加了同盟会;次子崧甫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是现职军官;三子崧龄在家从商,任浙江省参议员;四子就是崧华,为人耿直,好学上进,加上优裕的家庭背景,在同学中享有极高威信。

——制造科四年级学生江潭,原名江雄飞,1904年出生,温岭县贯庄乡尚福宫人,思想活跃,足智多谋。因读到屈原《渔父》中“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之句,改名为江潭。

——制造科三年级学生章尚友,1903年出生,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人,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也善人际交往,是低年级同学中的出类拔萃者。

宣侠父和周梦莲经常与这些进步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宣传国共合作,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并向他们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金辅华和樊崧华等进步师生,也从宣侠父、周梦莲那里了解到很多原先不了解的事情: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者是著名的学者陈独秀、李大钊。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议;8月20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全体团员积极参加革命统一战线工作。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决定实行国共合作,提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筹建黄埔军校,中共中央要推选一批优秀青年尤其是党团员去学习。

宣侠父和周梦莲都要去,还想带几个人一起去广州。反响最强烈的是樊崧华,经宣侠父一说就要去投考黄埔军校,让他征求一下家里的意见,他二话没说,喜滋滋地向学校告假去了缙云老家,可几天后回到学校,却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樊崧华告诉宣侠父,家里不同意他去投军,说想让他今年夏季一毕业就出国留学。留在家里的三哥崧龄还专门给在外的大哥、二哥发电报,让他们出面劝阻。在北洋政府陇秦豫海铁路督办公署担任秘书长的大哥崧骏,让四弟崧华立刻辍学,到他身边去工作。而已经在直系部队担任团长的二哥崧甫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势力弱小,僻处南方一隅,成功希望渺茫,何必跋涉千里去冒险呢?

“你自己的意愿究竟怎样?”宣侠父问樊崧华。

“我要立志自强,不想依附兄长,但对家人的劝阻又不能不考虑,故而矛盾重重。”樊崧华说。

“正因为革命力量薄弱,才需要有志青年去参加,去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希望你能够勇敢地冲破家庭的束缚,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宣侠父诚恳地说。他的一番话,让樊崧华坚定了去黄埔军校的决心和信心。

江潭和章尚友继而报了名。因章尚友系家中独子,宣侠父劝阻他留下,先完成学业。宣侠父把组织发展和报考黄埔军校人选的基本情况,向主持杭州党团工作、受黄埔军校筹备会委托在杭州办理招生事宜的宣中华作了汇报,宣中华指示:两项工作要同时有序开展。

1924年初春,台州的天空阴雨连绵,晴朗日子极为鲜见,大地更是一幅民不聊生的景象。据台州地方志书记载,因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地主手中,各种剥削加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很多人无法养家糊口,或沦为乞丐,或卖儿鬻女,不少人还入山为匪、下海为盗。

4月27日,农历甲子年三月廿四日,星期天。海门薄雾蒙蒙,天空有些阴沉压抑,东山之上静悄悄的。湿漉漉的山间石径上,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正快步前行,英姿勃发,衣袂生风,他们走进山巅的春晖楼,惊落石径两旁小花小树上无数的雨滴。

春晖楼是一座木结构建筑,高三层,建于清朝初期。古朴雄浑,酒红色的油漆已显得斑斑驳驳,楼前一排盘根错节的百年古树,折射出春晖楼悠久的历史。

在春晖楼的最高层,六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相聚在一起,一场庄重而简朴的入党仪式在此举行——宣侠父和周梦莲是入党介绍人,金辅华、樊崧华、江潭、章尚友是入党对象。

对于这座春晖楼,六个年轻人都不陌生。无论是师哥还是师弟,这些年前前后后,他们闲暇之时经常会到此游玩,碰到问题总是在此聚集。这座楼,成了他们了解新生事物、探讨救国救民之道的重要堡垒。镰刀和锤头,是用红纸剪成的,粘贴在一块红绸布上,绸布的四角用图钉紧紧地钉在木窗上,成为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周梦莲向大家宣读《中国共产党章程》,接着,宣侠父带领大家举起拳头宣誓——

“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宣誓结束后,宣侠父宣布金辅华、樊崧华、江潭、章尚友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宣布中共海门小组正式成立,直属中共杭州支部领导,金辅华为组长。

時近中午,薄雾渐渐散去,一抹春光顽强地钻出云层,给春晖楼顶洒下一片明媚。六位年轻人手拉着手临窗而立,眺望浩瀚无际的东海,胸中激荡起澎湃的青春热血。

一股春风吹过东山之巅,小花小草们都昂起了头,满山的春意蓄势待发……

附注1:1924年5月,宣侠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3个月后因反对校内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党小组长每周必须向校长报告党内活动情况,而被蒋介石开除。1925年春,受李大钊派遣,任冯玉祥部第三路军政治处处长,并参与创建甘肃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任中共诸暨县委委员兼军事部部长。1930年任南京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二十五路军总参议。1931年到上海临时中央特科工作,创办“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版机构湖风书局。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常委兼第二军政治部主任、第5师师长、前敌指挥部总政治部主任,并介绍吉鸿昌入党。1935年,任中共华南工委书记,策动成立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6年任第十九路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3月,任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7月底,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在延安隆重举行宣侠父烈士追悼大会。

附注2:周梦莲,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版机构湖风书局经理。金辅华,曾任中共温岭支部负责人、中共温岭县委委员,后脱党。樊崧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3月东征讨伐时任连长,在揭阳棉湖之役中牺牲,蒋介石为其撰《樊崧华烈士传》。江潭,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曾任复兴社西北区区长,去台湾后任国民党总统府参军处军务局中将秘书长。章尚友,曾参加国民党平阳县党部组建工作,后脱党。

责任编辑 黄月梅

猜你喜欢

俞秀松椒江海门
俞秀松继子俞敏:用23年还原父亲生平
俞秀松家风有利于国、有利于民
英文摘要
俞秀松:觉醒时代的先锋
俞秀松: 觉醒时代的先锋
海门赞
海门打开
区域新闻客户端的舆论引导功能初探——以“e椒江”为例
2016年低温冰冻对椒江果树的影响与防御对策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