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凸显核心素养

2021-08-13闫向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细胞科学

闫向华

“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知识体系、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取向)。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记住了概念名词,却没有真正构建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抓住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高效课堂。

一、在学习中乐于探究、勇于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课程要求也被提上日程,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具有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研态度。

首先,小组讨论。如在教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教师可以在讲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方式,总结归纳被动运输的特点后,给学生3分钟讨论时间,让学生对比主动运输的特点,结合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的观察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其次,引导提问。如在讲解完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一节中的“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后,教师把“能量”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划分为“分子水平讲物质”“细胞水平讲转化”等,使学生回忆能源物质等基础供能物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建立宏观体系,达到探究的目的。

二、构建生命观念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是用来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学世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是教师的任务之一。同时,教师还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如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是围绕“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展开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游动或者观看相关科学视频,引导学生不仅认识宏观世界,还能深入微观,深刻感知生命是鲜活的,也可以用“人的生殖和发育”中受精卵慢慢在母体中发育成人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论证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生物学实验,学生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促使学生自发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探究性实验是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如果学生仅仅掌握该实验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则只是纸上谈兵。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方法步骤,然后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严谨、有序地进行实验。其次,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当出现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一致等情况时,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实验要点:“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会出现什么结果?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改进实验?有没有验证的其他方法。”最后,对于实验结果——滤纸条上的显示的色素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其颜色、排序、寬窄,经过讨论等方式,引出或总结关于绿叶中色素的知识。

四、提高社会参与度

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是社会参与的两大重要方面,可以进一步概括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掌握生物学科前沿的动态和教育领域的变革,还要重视学生在生物学科与社会教育新动态方面的关注程度,从生物信息动态中准确预测、挖掘知识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加强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病毒的定义、一般性特点、成分与增殖过程,系统性地讲解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免疫调节”中的细胞免疫、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中心法则等。进行知识层面的总结后,教师可以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组提出的防控建议进行简要的卫生安全知识普及,也可以布置宣传普及科学抗疫知识的选做任务,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生物学细胞科学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潮细胞
点击科学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科学大爆炸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