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青年”:从五四到建党

2021-08-13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青年五四运动陈独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一百年前,有一本叫《新青年》的杂志伴随着党的创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党的第一届代表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大部分也都是青年。“新青年”,既是一本作为白话文运动阵地的杂志,激励过五四运动的产生,同时,也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创立者。一百年后,我们该如何继承先辈的志向,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是由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初名《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被北大校长蔡元培盛邀至北大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到北京,北大成为《新青年》主要的阵地,而蔡元培延揽至北大的一大批人才,如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成为《新青年》的编辑与撰稿人。正是在他们的开创下,“新文化运动”开启。在《新青年》上,陈独秀写了《文学革命论》,胡适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白話文运动的大幕,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胡适也写了第一首白话现代诗——《蝴蝶》。随之,在新文学与旧文学的论战中,白话文影响越来越大。

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启蒙运动,打倒孔家店,打倒阶级压迫,打倒家庭控制,主张个人自由,高扬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以《新青年》为中心,掀起思想革命的熊熊烈火。所宣扬的科学、民主、进步、独立人格、自由权利等思想,感染了全中国的青年人,铸成了一代青年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     新人。

除了白话文运动外,《新青年》上也发表过大量的先锋政治主张,有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有李大钊写的关于一战胜利和俄国革命胜利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新青年》,也同时成为人们了解共产主义的窗口。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五四运动与青年节

五四运动,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以北大为首的首都各高校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抗议。青年组织起来,抗议示威,罗家伦在白话宣言中写道:“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要知道,在蔡元培先生接手北大之前,北大还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官僚机构,正是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以及《新青年》对青年思想的极大鼓舞,使得一大批青年开始变得朝气蓬勃,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五四运动的领袖,就是深受《新青年》影响的北大青年领袖傅斯年与罗家伦。青年们蓬勃的爱国热情,最终影响到各个阶级,商户罢市,工人罢工,举国动员,八方响应,最终使得政府没有签订合约。这样一次运动,深刻地影响到了全国各个阶级,大家都因之而有了爱国热情。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觉醒,而其中最有意义的是青年的觉醒。

参与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相当一部分人后来成为社会精英,他们或进入政坛,或耕耘学术,或投身革命,成为接续中国现代化下一阶段的中流砥柱。

也因为青年在这次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

曾经的中国,孙中山先生形容为“一盘散沙”,102年前,五四运动成为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青年人被唤起,继而中国人被唤起。五四运动客观上还促成另一个转折。

1917年,一战正酣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就在中国人不知出路何在时,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在中国人最需要的时候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中国青年的目光,不能不被俄国革命所吸引。五四运动带给中国青年的觉醒,正在于此。我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去从根本上剔除旧的政治、文化、思想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进行社会革命。一大批进步的青年,在陈独秀、李大钊引领下,转向了马克思主义。

一大

1910年初,湖南韶山冲。17岁的青年毛泽东,在父亲的账本上夹了一首诗,随后悄然离开了家乡。这首诗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作改造而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尽管思想并未成熟,但他还是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今日听之,这也是对中国青年发出的呼喊。

(《建党伟业》中的一大代表)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聚集在望志路106号,他们是推选出来的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的代表。会议中因为被巡捕干扰,大家又转移到了离上海很近的嘉兴,在南湖上的一艘画舫里,继续召开会议。最终,在会议上,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一大的代表们平均年龄是28岁。正是这样一群年轻人,创立了一个年轻的政党,而在此后,更是有无数的青年追随共产党,最终建立新中国。

一大时的毛泽东,即将28岁。去上海的路上,同行的还有青年密友萧子升。留法归来的萧子升还是坚持无政府主义,毛泽东对他说,这样的理想,一千年也不可能实现,而我们共产党人全力以赴,只要30年至40年,就能改变中国。

事实上,只用了28年。

青年精神的延续

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在奋起之时,就是青年,所以他们对青年始终寄予厚望。

1957年,毛主席出访苏联时会见留苏的中国留学生,说了那句著名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从“五四”以来,青年作为国家蓬勃朝气的一个象征,始终都冲在民族救亡的第一线。在和平的年代,今天的青年,应该有更平和更自信的心态,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关心公共事务,共同为社会、为国家的前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如新冠疫情期间,所有的医护人员,所有的基层防疫工作者,所有的志愿者们,正是因为他们,以及每一个响应国家政策戴好口罩居家不外出的普通公民,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才得以战胜疫情。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师们笔下的青年

鲁迅先生在《热风》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他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他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但怎样判断“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巨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呢?陈独秀提出了六项标准。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陷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这样的问题,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结语

一百多年来,在国家救亡,民族振兴的路上,青年们前赴后继,从未退缩,正是先辈们不懈的奋斗,才让我们得享今天安宁的生活。今天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样要继承一百年来青年们的斗志昂扬、朝气蓬勃,为国家的前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幸福。

猜你喜欢

新青年五四运动陈独秀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