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政“兜底夯基”助力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1-08-13

科学导报 2021年53期
关键词:康养救助山西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7月28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各级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扎实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不断强化社会救助的基本民生保障兜底职能,强化了“分类施保”“收入扣减”“低保渐退”“单人保”等保障措施,健全完善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动态管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监管、投诉举报、部门衔接、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保障困难群众157万余人,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15元,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658元。

二是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立足“9073”(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养老服务格局,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事业呈现出政府兜底有力、城乡统筹发展、市场主体参与、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01个,有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945个。

在城市养老方面,搭建起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建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26个,实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鼓励社区养老、医疗机构融合发展。

在農村养老方面,建成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919个,全省涌现出8个农村养老示范县和75个养老示范村。注重托底民生,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注重对症施策。

在康养产业发展上,立足山西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和禀赋,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筹备举办第三届全省康养产业(大同)峰会,积极推进与京津冀蒙和海南等地战略协作,优先发展避暑康养、优化提升温泉康养、试点推进森林康养、培育乡村休闲康养、大力推进运动康养、着力推动中医药康养,六大板块协同发展,共推康养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特殊群体关爱保护体系健全完善。围绕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保障,出台一系列文件,构建起涵盖儿童生活、医疗、教育、监护及儿童福利机构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提高了社会散居孤儿和机构养育孤儿的基本生活费标准,并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四是基层治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民政联合组织、财政等10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级扶持补助办法,从2016年开始,省市县共投入近10亿元,增加具备党员教育、老年日间照料、图书阅览、文体活动等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畅通了服务搬迁群众的“最后1米”。

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方位推进山西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民政工作的兜底夯基作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彰显民政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织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使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体制机制更加高效顺畅,服务管理更加便民惠民,兜底保障更加有力有效,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二是打造山西养老服务品牌,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养老需求。实施“431”和“1251”两个重大工程(“431”:“十四五”期间创建4个养老服务模范市、30个养老服务模范县(区)、100个养老服务模范机构。“1251”:打造10个社区养老服务品牌、200个社区养老服务示范机构、50个养老服务示范社区,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组织),打造一批山西养老服务品牌。

三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升特殊群体关爱保护水平。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牵头推动落实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构建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格局。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增长机制。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优化提质。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四是不断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度,依法组织完成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现基层选优配强。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

猜你喜欢

康养救助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本期导读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浅析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