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2021-08-13孙建华
孙建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并积极探究创新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培养路径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根据教学经验来组织教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自主学习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策略。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与被动接受学习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等各种方式,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创新意识、逻辑思维和交流合作技巧。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
1.创设独立思考环境,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并根据课堂内容与学生喜好,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创设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提出问题:“在图中,学校今天要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现在他们已经来到了集合地点,你作为二年级一班的带队老师,能否计算出全班学生和其他老师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转变身份,变成了带队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
2.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奠定学科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看最终成绩,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应当凭借掌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超市中留心记录商品的单价,如一瓶饮料4.9元,一条毛巾12.8元等,让学生从身边找到了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在教学小数的运算时,教师也可以开展“我是收银员”的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提供商品的单价,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收银员”的角色,进行结算。
3.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小组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畅所欲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拟定主题,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统计的对象。如小组内部成员的身高、体重统计表等,让学生在数据收集与图表绘制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十分重要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数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基础的计算方式,初步建立数学逻辑思维。如果小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日后的学习也将大有裨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史尧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
[2]严婷.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7(25).
[3]水临东.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名师在线,2019(22).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新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