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小古文,品文言之美
2021-08-13许玲玲
许玲玲
摘要:近年来,语文课程体制在不断改革和深化,“小古文”已经开始悄悄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在小古文学习启蒙阶段,教师如何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小古文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就显得很重要。基于此,本文从趣味引领,风景这边独好;赏玩为本,绽放古文活力这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小古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古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古文 趣味引领 赏玩为本
研读统编教材不难发现,小古文不论在篇幅或选材上与之前都有了很大改变,但单纯依靠教材中的几篇小古文,很难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适合的小古文,打开一扇阅读之门,引导学生学习浅显的文言文,穿越时空,感知小古文的魅力,爱上小古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朱文君老师编写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和三年级学生一起开启了一段有趣、轻松的“小古文”之旅。
一、趣味引领,风景这边独好
对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小古文是一种新鲜事物,它宛若一位白发苍苍、戴着眼镜、一脸严肃的老者。在阅读古文之前,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拉近学生与小古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很重要。
1.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法,让学生通过听故事对文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有了这一良好的开端,便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开成功之门,课堂教学也开始渐入佳境。如教师在教学《五官争功》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教师说:“同学们,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稍作停顿,学生一脸好奇地看着老师)
学生说:“那是一个怎样的梦?老师,你快说说吧。”
教师说:“嗯……我梦见我的嘴巴和鼻子吵架了,嘴巴觉得自己谈古论今,功劳最大,不应该住在鼻子下面……”(此时稍作停顿)
学生说:“接着呢?鼻子怎么说?”
教师说:“鼻子不甘示弱,觉得自己的功劳也不小,因为只有它能气闻到气味,理所当然应该住在嘴巴的上边……眼睛也不服气了……想不想听听它是怎么说的?”
在教学中,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小古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亲近、乐于学习小古文,体验学习小古文的乐趣。
2.音像结合,点燃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在课堂中十分常见,教师可以于小古文教学中运用小古文,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小古文《芦花》只有短短25个字,但展现了芦花的静态美、色彩美、动态美。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片白色、花飞如雪”的美景。在学生尽情描述后,教师再用图片、视频展现相关情景,让文字图像化。
音像结合可以极大地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这样的情境教学会形成浓郁的小古文学习氛围,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课堂,从而简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小古文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满腔热情感受小古文的魅力。
3.导图巧用,提升兴趣
思维导图能把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推测过程等直观地呈现出来,使相关教学内容更加条理化、清晰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思考、记忆,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道边李苦》中有一句非常有趣、有道理的话:“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学到这儿,有些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李子不是甜的吗?王戎为什么说它是苦的呢?”面对这一疑惑,教师可以用言语解释:“即这棵李子树长在路边,若是甜的肯定被人们‘取而‘无子;而现在‘多子,人们‘不取必是‘苦李。”教师也可以借助图1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直观呈现相关内容,便于学生识记和理解。
图1
制作思维导图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主线,便于复述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把相关事件表述得更清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紧扣每篇小古文的文本体式和言语形式的特殊性,采用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对小古文避而远之,而是会惊叹:“学好小古文,其实并不难。”
二、赏玩为本,绽放古文活力
小古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言简意丰是它的最大特色,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突出它的文体特色。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古文的特性和学生的实际,以激发兴趣为主,赏玩为本,绽放小古文的活力。
1.变换形式,轻松诵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丰富的想象力,依据这一特点,在开展小古文诵读时,教师可以变换不同的诵读形式,充分挖掘读的乐趣,让学生乐在其中。
如《放风筝》这篇四字一句的小古文节奏感明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读一读。如一边拍手一边打节奏地读;可变换节奏地读(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用《小星星》的曲调唱一唱。
教师把传统吟诵引入课堂,学生会发现小古文的语言精妙、节奏明快,在摇头晃脑中读得不亦乐乎。
2.巧设悬念,步步猜读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按常理出牌,通过巧设悬念,就某个情节吊足学生胃口,诱发他们尽情想象、猜读,借助这“东风”让他们产生疑问,充分调动他们探究的好奇心,最后产生阅读的期待。
如在教学《猫捕鱼》时,笔者以“一猫伏缸上”为契机,先邀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一位男生走上来,只见他挽起袖子,把手当作猫爪趴在“鱼缸”旁,全神贯注地盯着“金鱼”,做出极想把金鱼据为己有的样子。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读:“一猫伏缸上。”再让一位学生上台,学生说道:“两猫伏缸上。”紧接着,笔者指着那两个学生提出问题:“欲何为?”台下的学生一点即通,答案也呼之欲出:“欲捕食之。”
在教学这篇小古文时,笔者就像讲故事一样,一句一句地说,每句都会为下一句留下悬念,每出示一句,便让学生猜一猜下一句会怎么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角色扮演,体验情趣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鉴于此,教师应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发力点,增强学生小古文学习的多元体验。小古文的最大特色是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富有戏剧性和哲理性。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和表演。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讨论、揣摩、研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试着唱一唱、读一读、演一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的方法教学《猫斗》,采用影视配音的方法教学《伯牙绝弦》,采用趣味接龙玩读教学语言形式比较规整的小古文……这样一来,学生会学得轻松一点,觉得小古文学习极其有趣、好玩,在“赏玩”中领悟了小古文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简约美。
古文,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探究,日复一日,学生就会喜欢上小古文,由“好之者”變成“乐之者”,自发学习小古文,让汉语经典文化在学生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赵娟.情趣:打开小古文学习之门的金钥匙[J].语文知识,2017(2).
[2]陆军.编剧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方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