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08-13陆佳君李文卿

科技和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

陆佳君,李文卿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小微企业是微观经济的基础,是促进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目前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阻碍其健康快速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双重刺激下,中国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小微企业的在册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8 年,中国共有小微企业313 875 万家,实现了超过41 万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解决了23 300.4 万人的就业问题。小微企业创办门槛较低,因而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但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弱,财务状况差,且法律法规与政策服务尚不到位,导致其发展缓慢甚至很快被市场淘汰。

1 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征及现状

小微企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受到自有资产的限制,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不大,且绝大多数分散在产业园区外围,无法享受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1]。大多数小微企业以“前村后店”的组织生产模式服务本地市场的消费群体,并采用顾客利益最大化的直销方式。虽然这种组织生产模式使得企业产销灵活,但消费群体较局限,企业的规模也因此受限。企业是否能不断扩大规模也受到经营模式的影响,目前传统的家庭式经营模式仍是小微企业首选,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导致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运行不畅,规模化发展受阻。

中国一半以上的小微企业集中在低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传统行业的市场近乎饱和,企业数量过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可替代性高,而企业的成本接近,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不能有效地拉开差距,迫使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互相压价、假冒仿冒其他公司产品甚至是偷税漏税的不正当竞争方式。过度竞争不仅对企业的自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危害正常的市场秩序,降低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大多数小微企业主受到自身知识储备的影响,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并未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作出详细的规划,往往是走一步算一步。因此小微企业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2]。2020 年2 月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不得不推迟复工,运行指数发生了大幅下跌,较2020 年1 月下降了14.2 个点,仅为31.9。从“一升七降”的各分项指标指数来看,其中市场指数、信心指数、采购指数的下降幅度均超过了18 个点,成本指数增幅明显,达到了81.4 个点(图1、图2)。

图1 小微企业运营指数

图2 小微企业分项指数

2 小微企业发展困境

近年来,中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大企业在融资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困难、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盈利能力较弱等发展瓶颈,阻碍其健康发展。

2.1 融资渠道窄且成本高

小微企业能采用的融资途径有限。目前小微企业依然把传统模式中的借贷作为主融资渠道,较常使用亲友借款、职工内部集资、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然而通过熟人借款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数目有限,贷款方式融资审批时间长,成功率低[3]。根据《小微企业融资融智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约20%的小微企业则会通过向亲友借钱、职工内部筹集等方式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地也出台了不少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难度的政策。因此使用银行贷款的企业数在不断上升,但企业对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方式涉及的非常少,融资渠道仍以传统模式为主。

高额的融资成本造成了小微企业的严重负担,使得小微企业在融资时慎之又慎。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资金时普遍会调高利率,民间融资的综合利率则更高[4-5]。此外,小微企业在融资时存在公关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公证成本等隐性成本,间接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使得企业不堪重负,从贷款利率来看,小微企业通过大型银行贷款的年利率最低,大致在5.1%~5.5%;城商银行的贷款年利率略高于国有四大行,在6.5%~7%;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机构的贷款年利率则高达20%,甚至还存在高利贷现象。小微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不高,如此高昂的融资成本会严重制约企业的长足发展。

2.2 运营成本高、盈利能力弱

近年来,中国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随着“90 后”进入劳动市场并逐渐成为就业的主力军,他们对薪资的要求比“70、80 后”更高,这导致了小微企业劳务成本的增加,而产品的价格却没有随之攀升甚至有下降的情况,小微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整体来看,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因而难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从销售毛利率来看,小微企业的订单量小与供应商议价能力弱,导致原材料成本高,而产品的售价低,销售毛利低;从成本费用率来看,小微企业想要打开市场必须比已有知名度的大企业花更多的成本费用支出。小微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难度大,管理费用高;小微企业符合质押要求的可担保物少,抗风险能力弱。因此银行为防范风险往往会调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2.3 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

科技创新能力现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中国大部分小微企业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行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底端,缺少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掌握技术的研发人才不足,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高[6-7]。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发展前景、职工薪酬、员工福利、培训机会、工作保障等方面都很难吸引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罕有优秀人才会选择小微企业,因而小微企业在技能型、科技型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缺口,优秀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小微企业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的较少,大部分企业仅是模仿已有技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不能不断推陈出新,那么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消费者只会认可具有独特技术含量和创意的产品和品牌,因而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品牌能被消费者认可的屈指可数,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

2.4 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壮大难

小微企业大多是经营规模有限的私营企业,宏观市场的发展变化很容易影响小微企业的正常运营。与资本雄厚、根基稳固的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非常的弱。小微企业因其规模小,自有资产少,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核心竞争力弱,因而没有足够的资本与技术应对突发的风险,发展壮大困难。根据2020 年2 月对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约1/3 的小微企业认为可以依靠自有资金挺过这段艰难的时期,30%左右的企业认为仅能坚持运营3 个月左右,20%左右的企业认为只能坚持两个月左右,10%左右的企业认为依靠自有资金坚持不到1 个月①数据来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网。。中国小微企业淘汰率高、稳定性差、寿命短,存续时间一般在3 年左右。

3 制约和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

小微企业发展瓶颈的成因可分为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小微企业自身管理混乱、忽视企业文化培养和信誉建设,中国现行法律和扶持政策落地不足,金融体系未能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内忧外患使得小微企业很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1 自身原因

3.1.1 缺少优秀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激发,公司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指出,国内企业发展不景气有机制的原因,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企业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忽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小微企业的通病,小微企业因市场竞争压力大所以更关注企业的产销和利润情况,这便导致了企业的凝聚力差,无法留住优秀人才,人员的流动性大。

3.1.2 制度不完善

在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上,鲜有小微企业会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家庭式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导致了管理混乱。虽然家庭式经营模式公司气氛融洽,但这种经营模式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导致责任分工模糊不清,执行绩效考核时不能保持客观公正。如果企业成长到了一定阶段依旧没有改变这种模式,形成有力的管理制度,就会阻碍其自身发展,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间接造成了公司的财务制度存在缺陷。因此企业无法准确了解公司的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成本和利润等,从而做出最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

3.1.3 员工文化水平不高

由于小微企业创立门槛很低。因此小微企业创办者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相较于大中型企业会偏低,职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也不高。小微企业主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为本科以下,高学历的企业主寥寥可数。企业在发展过程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信息、市场导向等的理解与把握会受到企业主和员工的文化水平的影响,偏低的知识结构会导致小微企业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小微企业缺少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低,从而只能在传统行业谋求发展,赚取微薄的利润。科技创新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缺少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毫无疑问会处于劣势。

3.1.4 信用基础较弱、可担保抵押物少

中国小微企业主要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为主。有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会不择手段,通过鱼目混珠的方式欺骗消费者,通过伪造公司利润骗取银行贷款又或是故意拖欠应付账款和银行债务,导致小微企业信誉度在社会上普遍偏低。消费者更青睐大企业生产的产品。此外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总额少,符合目前抵押贷款要求的固定资产较少,银行为防范风险而“惜贷”。银行的“惜贷”导致小微企业在需要发展资金时无法及时取得贷款,消费者的背离阻碍企业的产品销路,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3.2 政策制度原因

3.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但目前中国法律法规针对性弱。从国际上来看,早在1953 年,美国就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法》,20 世纪70 年代初又相继颁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等十几部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已有50 多部专项法律,这些法律法规为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日本在20 世纪60 年代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制定了30 多部法律法规。相比之下,中国针对小微企业专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仅有《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条例》,法律法规数量不足,针对性不强。因而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未能从多维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法律保护和支持。

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可诉性不高、可操作性差。《中小企业促进法》作为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却未能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建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相关细则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以总则部分第六条为例,总则第六条规定,中小企业对任何向其收费、罚款、摊派财务的组织和单位有权拒绝、举报和控告。但对违反义务性规范①注:①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为某种行为的规范。和任意性规范②任意性规范是指在法定范围内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己确定相互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的法律规范。的行为的单位和组织,该法中却并未明确指出若违反该规定需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对违法者而言仅是一次有惊无险的体验,违法行为的可诉性与可操作性不强。

3.2.2 扶持政策不完善

随着小微企业群体的壮大,近年来中国加紧出台了财税优惠、金融信贷、创新创业等扶持政。但多年来,中国致力于“抓大放小”,政策重心偏向扶持大型企业的发展,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不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因而小微企业的发展扶持政策仍存在较多不足[8]。以不同政策认定的“小微企业”标准为例,增值税口径的“小微企业”是指月销售额不超过3 万元的从事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销售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口径的“小微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小微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型微利企业覆盖的范围比小微企业小,这就导致部分小微企业不满足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标准因而无法享受税基降低、税率减少的优惠,企业的税收负担变重,利润被压缩,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小微企业大多是家庭式经营模式且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核算不规范,而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必须是施行查账缴纳所得税的企业,收入、成本、利润必须准确核算。因此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很难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标准享受财税优惠政策,过重的税负使得小微企业的利润变得更加微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盈利空间被压缩而受阻。

目前中国的扶持政策体系中财税优惠政策占主导地位,缺少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德国出台了“60亿欧元科研发展计划”“ZIM 计划”“INNO-NATT 项目”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因而德国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实力雄厚[9]。但中国针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以地方政府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为主如《浦东新区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财政扶持办法》(浦府规[2019]7 号),由国务院层面出台的扶持政策很少有专门针对科技创新的,地方法规的效力远不及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法规。因而中国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弱,核心竞争力弱。

3.3 金融机构原因

3.3.1 金融体系不健全

中国股权融资门槛高,小微企业很难达到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要求;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小微企业很难达到最小发行额。在中国,补充正规金融的民营金融机构起步晚,发展慢,缺乏有效管理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不少机构走上不法之路,导致高利贷现象愈演愈烈。此外,缺乏针对不同行业设立的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在册数量非常庞大,但经营规模较小,因而小额融资需要很多,尽管目前已有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但按照中国每年小微企业的增速来看,现有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融资服务仅能满足极少部分企业的需求。

3.3.2 银行防范风险而“惜贷”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惜贷”甚至是“拒贷”[10]。银行借贷是小微企业取得融资的主要途径,但就近年来的情况来看,小微企业成功获取的融资额严重不足。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力军,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银行理应支持和促进其发展,但银行提供资金给大中型企业的积极性更高。造成商业银行区别对待的原因有3 个:①贷款的运营成本高。无论是贷款给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经过受理贷款申请、调查评价、审批审核3 个流程后,才能发放贷款,整个放款操作流程基本是固定的,交易费用一定,因而小微企业的平均交易费用要比大中型企业高许多,并且小微企业所涉行业广,分布零散,在审核时需花费大量的人力来收集信息,人工成本高,贷款利息又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贷款收益低,银行的成本收益率低。②放贷风险大。因为小微企业的自有资产少,核心竞争力弱,在市场风险来临时没有足够的资产和技术助其战胜困难,尤其现在经济存在下行的压力,小微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十分大。小微企业的财务情况不透明,抵押物价值低,借贷机构往往只能通过评估企业的信誉决定是否放贷,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和业务情况很难摸清,银行为了降低放贷风险因而不愿将资金贷给小微企业。③评审机制不到位。在几十年的实践操作中银行形成的评审体系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缺少针对小微企业的细则。小微企业经营活动稳定性差,隐蔽性高,银行很难通过现有的评审机制评定,并且小微企业中创新型科技企业偏多,银行无法通过现有的评审机制准确考察企业的发展潜力。

4 解决小微企业发展困境的对策

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需要多方协作,多管齐下。企业要通过自身努力完善制度,提高各项能力;国家要不断完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金融机构要创新产品,简化借贷手续,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紧张的问题。

4.1 加强和完善企业自身建设

1)小微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员工执行力的提高和潜能的激发、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领导层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员工,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潜能,实行民主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

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以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企业要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积极创新及时调整制度中已不适用的规则,不能墨守陈规。企业要用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保驾护航。

3)企业要诚信经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企业要通过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资信水平。科技创新是企业生产力的源泉,推动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小微企业想要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必须不断加大,通过提供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企业要变革发展理念、融资理念,培养人才。21 世纪最珍贵的就是人才。企业不能囿于传统发展模式,要积极变革,跟上市场发展的潮流。资金是企业鲜活的血液,企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融资渠道,而要随机应变选取最适合当下的融资形式,最合适的发展模式。

4.2 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财税政策是政府最常用的扶持方式。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最适宜的政策并层层监管确保落实到每一家企业。税收减免覆盖面需进一步加大,减免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减免的条件应该放宽,取消不合理的条件限制,各地政府要灵活的根据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采用扶持政策。

2)虽然近年来已经在不断完善金融信贷政策,但仍需进一步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激发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资金的积极性,并通过降低利率、服务费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确保小微企业能切实从释放的资金中获益,定向降准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各地政府要始终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商业银行拓宽补充资本的途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信息传导机制,改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难困境。

3)要加紧出台针对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政策,国务院要带头出台扶持政策,地方政府要紧跟中央的脚步针对当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特征及时出台解决当地企业燃眉之急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小微企业合作,从政策层面给予高度重视与帮助,为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做足政策上的准备。

4)小微企业整体的知识结构低,缺少高精尖人才,对企业管理,市场动向,经济形势等关乎企业命运的动态把握不够。很多小微企业对政府提供的各项帮扶后知后觉,错失发展良机。因此政府不仅要出台普惠政策,还要帮助企业消化吸收。政府可以通过举办针对性培训,如将某个产业的或同处于某个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组织起来,聘请专家解读政策、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也可以返聘高级工程师、已退休的管理人才入驻小微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成长。

4.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金融机构要创新产品和完善各项规则。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虽然对金融供给侧进行了结构性改革,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量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因而金融机构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多适合小微企业特征的产品和规则。金融机构一直以来以固定资产作为担保物,但小微企业常常没有可以抵押的房产。因此应大力发展“轻抵押”模式。金融机构可以广泛运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及调查企业是否按时足额纳税对企业的信誉作出评价,根据信誉等级决定是否借贷及借贷额度;对于研发型企业,金融机构可采取知识产权抵押,知识产权永远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2)简化审批流程,降低筹资费用。烦琐的审批流程使得着急使用资金的小微企业不得不放弃项目或转向高利贷,过高的融资成本也使得小微企业闻风丧胆,望而却步。金融机构作为小微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应简化审批程序,让小微企业能在较快的时间内获得资金,开展业务。服务费用也应降低,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议价能力弱,要素成本高。因此小微企业的利润相对较少,若融资成本高于所能获得的利润,企业很可能会长期处于还款的巨大压力之下,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征信体系。目前中国的征信体系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对小微企业的征信仍有较大的空白。金融机构应坚持“走出去”原则,积极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善征信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征信的对外开放,要加快银行以外的信用信息数据的建设工作,要积极推动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发展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小微企业借款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