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

2021-08-12吴勇勤

参花(上) 2021年8期
关键词:演唱特点民间音乐

摘要:侗族主要分布于我国黔东南、贵北一带,侗乡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是善歌的民族,在灿烂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中,侗族大歌——嘎老作为中国被发现的第一个多声部民歌品种,填补了我国民族音乐中复调音乐这一空白,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亦占据一席之地。在时代自觉与文化自觉的号召之下,分析侗族大歌在呼吸、共鸣、咬字、颤音等方面的演唱特色,鉴赏其演唱技巧与支声复调融合之间的音乐艺术之美,对于感受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使其走出侗乡山门,繁荣我国民族音乐宝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侗族大歌 民间音乐 演唱特点

侗乡聚居地主要集中于贵州黎平、从江,和与广西三江相毗邻的六洞、九洞地区,据史书记载,这里古属“内古州”,僻处苗岭南隅、黔桂两省边界。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广泛盛行于明代。侗族流传着所谓“饭养身,歌养心”的俗语。节庆习俗,歌声相庆;生活交往,歌唱叙事;男女嫁娶,以歌为媒。侗族以前没有文字,乡人以歌代替文字,书写厚重的千年侗族历史。经过千年的发展,产生了侗族人在自然、劳动以及生活中形成的思想精华——侗族大歌。在现代侗族人的生活中,侗族大歌仍是侗族人进行情感交流、表达生活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大歌侗语称“嘎老”,“嘎”的译意是“歌唱”或“歌曲”,“老”的意思有“宏”“广”“众”之意,它是侗族多声歌中的一种。

一、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

侗族音乐文化具有典型的传统东方艺术的美学特征,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侗族人不是为唱歌而唱歌,艺术形态归根到底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和其他优秀民歌一样,侗族歌曲艺术建立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之上。侗族谚语有“汉人有文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的说法,侗族大歌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歌曲内容。歌词多为生活口语,有反映社会习俗礼仪的,有展现劳作生产的,有表达民生疾苦的,有关注历史传说的,有传达男女情谊与日常生活的。据研究,这些内容常归结到真善美的品德高度。侗族大歌这种艺术形式也深刻影响着侗族社会风尚。音乐美离不开内容美,不论是传统大歌还是叙事大歌,侗族大歌之所以那么感人,和它传统的教育功能与对现实审美需求的满足是分不开的。

二、侗族大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一)侗族大歌的曲式结构

一首完整侗族大歌的曲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歌头”“歌身”和“歌尾”,亦称“起顿”“更夺”“合觉”。歌头即领唱部分,又叫引子。在正式的演出场合中,大歌常常以一个相对独立的段落“赶赛”,起到开嗓作用。[1]歌身是一首大歌的主体部分,歌队全体和声同唱。歌尾是结束部分的“尾腔”俗称“拉嗓子”。主体歌身由若干“觉”组成,也就是分支段落,每一分支段落又可以包含几个小段(A、B),每个小段又有“起音”“合唱”“段尾”几个歌层。歌词在侗族大歌里叫作“把”,一句歌词就是“一把”。例如侗族大歌《大山真美好》,前10小节是“一觉”,也就是歌曲的第一个段落。它由若干“把”组成,其结构庞大,既复杂又有序。

(二)侗族大歌的段落划分

相较于其他种类的侗歌,侗族大歌段落结构有以“哎呜所”为单位的特点,在歌唱中“哎呜所”的出现标志着某一段落结束。“哎呜所”理解为“变唱”,泛指低声部持续或高聲部变换衬词加花变唱。例如,一首侗族大歌必须由很多“把”加“哎呜所”组成,缺少加花变唱的部分,就不具有侗族大歌的曲式特点。歌曲出现几次“哎呜所”就称为汉语“几次变唱”曲式。如出现一次“哎呜所”即汉语“一次变唱”曲式。例如叙事性大歌《话到嘴边就是甜》,由六“角”加六次“哎呜所”组成,因此,全曲共分六个乐段。

(三)侗族大歌的音韵、声调与旋律

歌词音韵是侗族大歌旋律形成的基础,侗族人民在侗语方言音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积累凝练成了侗族大歌独具韵味的民俗音乐表现形式。侗族人编创侗族大歌遵循自然音韵,有内韵、腰韵、尾韵三种,基本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第二、四、六句每句押韵遵循其韵律中某个韵母。韵律关系靠腰韵的运用实现转换。如侗族大歌《时过境迁》,第一、二、三、四句以“da”为腰韵,五、六、七、八句换“en”韵,第二、四、六、八句押“ang”韵。一个唱段里,除段尾节韵要求整个唱段一韵到底,句内韵和句间韵是可以变化的。侗歌不仅押韵,而且还有严格的声调要求,侗语的声调有九个之多,歌词上下句最后一个字都要求符合声调。[2]侗族大歌旋律线的形成主要与歌词中的“衬词”有关,实词齐唱,衬词过渡。此外,侗族大歌也有“实词+齐唱”“衬词+支声”的形式,呈现“时分时合”的交叉式旋律美。

(四)侗族大歌的表达形式

侗族大歌的演唱无炫技和故意表演的动机,多发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之中,有着稳定的群众基础。其表达形式按照曲目产生的地方与适用场合不同可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四种。鼓楼大歌一般用于正式对歌,多在古楼,如古老抒情歌曲“嘎坑”,纯真质朴且情感真切。声音大歌比较不受场合限制,如表现自然感受的《蝉之歌》。叙事大歌多在应人相邀的晒坪演唱,题材多是历史的宏大叙事或者民间传说,如《金汉列美》。礼俗大歌以各种传统民俗为内容,地点根据主人布置礼俗仪式的场合而定。

三、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

侗族大歌的演唱歌队人数一般在6~8人。在演唱中,一般由唱技较高的歌头先唱,而后是歌队齐唱,齐唱后进入合唱。受南部方言区民族语言的影响,侗歌一般出口成章,流露出一股返璞归真的大自然的芬芳。侗族人在用歌和大自然亲切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高度概括力和艺术表演力的侗族音乐语言。侗族大歌的演唱艺术有着少数民族声乐特色的烙印,富有特色的咬字、共鸣、气息等演唱方法,使得侗族大歌具有明亮、集中、轻盈、清澈、灵活、统一的质感。

(一)自然音域的运用

侗族大歌经过长期的传唱、加工和锤炼,适应侗族的语言特点,运用口语发音技巧,强调用人声的自然音域演唱。侗族大歌多为一领众和合唱的形式呈现。歌班成员从儿时便开始实践,音准、乐感都非常好。一首侗族大歌可以有沉着深厚的男声、圆润明亮的女声与甜美稚嫩的童声。不同于现代歌唱合唱发声方法中的“混声”歌唱概念,大歌演唱时,演唱者领唱高音部,一张口就是那个音高,众人和唱低音部,领唱、和声均用真声,音色多变,声区谐和,音域宽广。

(二)贴近自然的呼吸方法

相较于现代歌唱技艺中的“胸、腹式”联合式呼吸方法,以“吟”的呼吸为基础的自然呼吸法使得发音平滑,行腔流畅。以“吟”的呼吸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呼吸方法,能巧妙模拟自然音响。实际上,大歌的演唱者没有过多关注自身的运气方向与呼吸技巧,而是遵循自然,并以“自然”为导向,还可以尽兴发挥,根据歌唱、音色、情感、内容等的需要灵活呼吸换气,唱出十分委婉动听的“花腔”。侗族歌队在齐唱和分声部分采用较为科学的合唱规律,齐唱同时换气,分声采用循环呼吸和链式呼吸方法和技巧来实现整體合作,和其他民族声乐演唱有类似之处。循环呼吸和链式呼吸方法使主要声部得到衬托,各声部之间分先后相互交替换气,长达数十拍的长音得以持续,以取得悠扬委婉、连绵不绝的旋律效果。[3]

(三)共鸣腔体的巧妙运用

演唱者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质与共鸣腔体的运用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演唱侗族大歌时,讲究口腔共鸣和鼻腔共鸣的发声技巧。首先,强调吐字的口腔共鸣有利于打开外口腔,增加吐字时的喷口力度,使唱词字字清晰,唱腔亲切明亮,与侗歌内容表现的原生态好风光相得益彰。鼻腔共鸣和鼻音则是民间歌唱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共鸣方法,鼻腔共鸣的运用能够生动、形象地模拟各种自然声响,产生音色明亮、圆润、集中、高位的特殊音色效果。例如《妹妹嫁到外寨去了》,就是运用鼻腔共鸣和鼻音等局部共鸣方法,使歌队的整体音色显得厚重而有朦胧感,富于变化,充满情趣。值得注意的是,鼻腔共鸣的技巧经常和收紧下腭结合使用。如乐曲《嘎花》,在表现蜜蜂采花的场景中,演唱者就用收紧下腭结合鼻腔共鸣发音的特殊方法,别出新意地描绘了蜜蜂在花丛飞进飞出的动态节奏。

(四)舌尖颤音巧妙模拟自然声音

如前所述,侗族大歌注重表现自然美景,舌尖颤音既似口技又似哼歌,在模拟大自然音响的时候,间有细腻的舌尖颤音,模拟动物叫声、风吹树叶之声、流水声等,形象、意境、别趣、音乐融于一体,听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舌尖颤音的加入使歌曲节奏紧凑,富有装饰效果。[4]典型代表《蝉之歌》,数人轮流交替通过舌尖颤音,模仿“楞楞楞楞哩、宁楞哩、呃嘿呃”的蝉叫声,形成众蝉齐鸣、时疏时密、此起彼伏的声响效果,构成一曲模拟原生态的夏日林中蝉鸣之声的交响乐。

四、结语

侗族大歌来自侗寨生活,侗族人民以侗歌传情达意、庆祝节日、记载风俗文化。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以其方言为基础,形成了在音域、呼吸、共鸣、颤音等方面丰富的歌唱技巧,使其音韵和谐,别致逼真,实现了内容和演唱形式的完美结合,浑然天成地用音乐构成了一幅幅侗家风景画,表现了淳朴的侗寨风光以及优美和谐的人文环境。在现代社会,侗族大歌不仅是我国多元声乐艺术的瑰宝,也是民族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研究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对它的传承与保护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廖婧.侗族大歌的文化生境及其对音声结构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03):154-162.

[2]潘永华,夏鸿雁.以“哎呜所”为划分标准的侗族大歌曲式结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01):70-78.

[3]徐新建.“侗歌研究”五十年(下) ——从文学到音乐到民俗[J].民族艺术,2001(03):141-154.

[4]雅文.侗族大歌发展史上的一次辉煌——黎平侗族民间合唱团对侗族大歌发展的历史性贡献[J].中国音乐,2003(04):72-73.

(作者简介:吴勇勤,女,专科,贵州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声乐演员,研究方向:演唱技巧与方法)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演唱特点民间音乐
歌曲《西厢听琴》的艺术形象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特点分析
析解潮剧传统乌面艺术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