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新乡市堡上村为例
2021-08-12□杨珂
□ 杨 珂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7月15日,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启动开展“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将村庄规划编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重要抓手。
以此背景为契机,针对河南省现有村庄的数量和种类较多,但是规划编制没有形成体系、村庄的特色在规划编制中尚未凸显等问题,以新乡市堡上村为例,提取堡上村的特色、分析村庄支柱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收益性,制定适合村庄高质高效发展的规划体系,指导村庄规划编制的有序进行。
1 规划概况与思路
1.1 概况
1.1.1 区域位置和自然条件
堡上村隶属王坟乡,包括五陵村、坟上村等12个自然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西北部,距区政府约4km,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年平均气温14℃,气候适宜。
1.1.2 经济社会条件
村庄占地面积4972hm²。产业以第一产业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农业科技化水平低,同时农业种植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统一组织对外销售程度较弱,与销售市场对接不够,只能被动接受较低的价格。此外,堡上村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养殖户,养殖的品种主要以牛、猪、羊为主。村内有机械厂、生物制药厂、水泥厂等企业11家[1]。
1.1.3 村庄布局
村庄布局多以自然山体、自然地形为基础形成,且住宅退位于农田,因此村内道路并不畅通。住宅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分布,住宅形式大多采用庭院式一层住宅,民宅建筑多以二类建筑为主,也有小部分三类建筑且形式风格各异,如图1所示。
图1 村庄现状住宅
1.2 现存问题
1.2.1 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村庄耕地品质不高,产量较低;人均耕地面积小,缺少现代化、专业化、科技化农业种植和“种、产、销”一体的产业链,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且不成规模、销售价格较低、村民收益较差。
村庄内虽有几家制药厂、水泥厂,但是企业多为智能化工序,不需要过多人工,不能解决大多数村民的就业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庄经济来源的问题[2],村民脱贫致富任务艰巨。
1.2.2 基础设施配套差
村内道路等级不明确,路面平整度较差且许多主干道为土路路面,如图2所示;村庄入口、道路交叉口、学校医院路口等重要公共设施无限速标识和引导标识;村内排水排污设施无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站,导致村内的生活污水随处排放;村内无公厕且村民家均使用旱厕,村庄环境卫生条件极差[3]。
图2 村庄道路现状
缺少公共活动场地供村民开展文化活动,且农耕用车和私家车随意停放。活动场地的不足导致村民精神生活不丰富,生活质量较低。
1.2.3 村庄人居环境不佳
村内几乎无垃圾桶和垃圾搜集点,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严重,村民直接在居住院内饲养牲畜,导致村庄卫生安全存在隐患;农耕工具在院内甚至道路随处摆放,农产品占用村庄道路沿街乱晒,导致村容风貌毫无美感;村庄新旧建筑反差明显,每家每户的建筑外墙墙体和屋顶风格各异;村庄道路两侧绿化带仅有灌木树种,在道路转弯处无转角半径处理,遮挡视野,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村庄几乎没有景观节点和公共绿地,种植的植物品种多为柏树,视觉效果单调且未突出新乡的本土特色[4]。诸多的环境设施不完善,致使村民幸福指数较低。
1.2.4 村庄发展动力不足
截至目前,村庄年龄层次分布不合理,60岁以上的老人和未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居多,占总人口的60%以上。常驻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传统、观念落后,对个人的未来发展未有定位规划,眼界尚停留在家乡“一亩三分地”的收益上,缺乏现代化、科技化的经济理念,导致村庄缺少内在的发展机制和动力。
1.3 规划思路
规划应遵循当前堡上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同时满足村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可依靠周边凤凰矿山公园、乐活小镇和潞王陵的景点地理优势,结合村落的原始形态,将村庄现状土地进行整合、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保留特色房屋,延续特色符号建立新房和农家酒店,并开发与其对应的休闲农家乐,如开展骑马、采摘、钓鱼等活动,为新乡市及周边市民提供“一公里休憩”的美丽乡村,从而带动村庄活力,刺激主导产业的形成,解决村庄经济来源单一、村民收入较低、生活质量不高等问题[5]。
2 规划编制要点与规划特色
2.1 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经济实力
在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从村庄的实际情况出发,全方面听取村民的意愿,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制订“一产”转“二产”的方案,制订适宜堡上村的主导产业计划,将主导产业形成规模、走向标准。但是在发展初期,仅仅依靠规划编制的章程是不够的,政府也要提供相应的帮扶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村民能力,从而提升村民的经济实力[6]。
2.2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规划时尽量保持村庄原有的中原民居风格,制定设计导则,确定未来新建的建筑形式,协调邻里之间的建筑风貌,统一村庄的整体风格。二是进行局部改造,将房屋屋顶、大门、窗户等外立面保持同种颜色或者同色系颜色。最重要的是,集中优势资源完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网络[7]。
综合考虑将村落的基础服务设施布置在人口密集地带。陈屯村委会与绿地相结合形成复合型公共空间,增强村庄活力。一是选择村庄中部建设规模为6个班的幼儿园1所、便利店2个、公厕2个,形成村庄次级中心;二是对坑洼不平的道路进行修缮,利用原有路基,形成“乡村公路贯通,村庄道路连村,村内道路入户”的路网格局,做到路边不摆放农具、房屋不乱搭乱建、路基平整无沉陷、主要道路水泥硬化;三是沿主路两旁进行绿化,种植花色树种,路边至房根墙根建绿化带;建设给排水系统,达到雨污分流的标准,并对污水统一处理;四是建立垃圾转运站1个,对垃圾箱进行美化,配备必要的保洁车1辆。如图3所示。
图3 村庄规划节点意向图
2.3 规划全程协调县乡村协调整合工作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村委会或者村民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遵循总规等上位规划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县级层面总体统筹指导、多规合一;乡镇级层面落实完善上位规划、协调平衡下位规划;行政村级层面全面落实执行、管控实施规划工作[8]。如表1所示。
表1 村庄规划中各层次的主要任务和编制内容
通过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县乡村协调整合工作,村庄形成“一环、二心、三轴、四片区”空间布局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规划平面图
一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的村庄“骑行慢生活环”。
二心:完善村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布置集中的教育、医疗、行政等公共设施的村庄综合性服务中心;打造休闲娱乐、商业消费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休闲中心[9]。
三轴:向西联动新乡市、向东联动卫辉市的东西向功能联动轴线;依托现代农业打造的东西向景观绿地轴线;增强东部村镇副中心的东西向村镇发展轴线。
四片区:集休闲娱乐、游览体验、亲子互动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区;提升村庄公共服务效率的村庄综合服务区;依托原有住宅改建的中原民居住宅区;依托现代农业景观建设的新型社区。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了河南省典型的中原村庄—新乡市堡上村作为规划实践样板,探讨村庄在产业薄弱、基础设施配套不全、人居环境不佳、幸福指数较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路径,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但研究仍存在不足,需在后续不断深化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