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回坑塘散地,建起创意农场

2021-08-12石鹏志

农民文摘 2021年7期
关键词:坑塘集体村庄

崔家庄村集体一年增收20余万元

花海里赏景、果园里采摘、草地上游戏……现在每到节假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崔家庄村东的百小合创意农场就会格外热闹。

“从去年建成这个创意农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接待了万余人,不仅村集体一年能增收20多万元,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庆波说,这个农场是村集体收回200亩闲散地后,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成的田园综合体文旅项目,现在已成为村庄产业发展的引擎。

崔家庄村有1300多口人,是一个库区移民的小山村。1958年因修建大冶水库,全村整体从库内搬迁至水库西岸上,人均只有二分地。“人多地少,村民过去是见地就圈,谁都不想吃亏,造成了不少矛盾。”田庆波说,由于管理不善,村里村外200余亩本应属于集体经营的坑塘散地被村民抢占一空,村集体几乎成了一个空壳,也留下了村庄发展的“老大难”。

2014年11月,田庆波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企业回到村里,通过选举当上了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崔家庄村的蜕变也从此拉开帷幕。

田庆波领着村“两委”先是争取项目、自垫资金对村庄绿化、亮化和美化,硬化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栽植绿化花木、铺设污水管道,还建设了9处旅游公厕,并粉刷墙面,新建的700米特色文化墙贯穿全村,实现了由一个落后的库区移民村到省级卫生村、省级特色旅游村、市级生态文明村的跨越。

村庄漂亮了,还得有产业才能长远发展。但由于地处水源保护地,村里的项目受到很大限制,只能考虑一些生态无污染的项目才行。“我们村前水库环绕,村边有山相邻,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很适合做农旅产业。”田庆波说,村里要实现“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户户有钱赚”的前景,就得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发展农业创意旅游产业,“要发展这一产业,就得收回村民占去的那些闲散地。”

田庆波和村“两委”干部利用农村“三资”清理的时机,开始挨家挨户讲政策、讲形势、讲前景,做通大家伙儿的思想工作,最终顺利收回了散落在村头的200余亩坑塘地。

有了地,发展旅游产业也就有了着落,田庆波又琢磨起如何做好产业的规划。正在他为村里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犯愁时,2019年4月,90后韩莉来到崔家庄村任乡村振兴专员,一下子解决了村庄项目发展无人规划的难题。

韩莉曾在济南市区的互联网公司任部门经理,团队有30多人。“别看她年轻,但见多识广,有才有艺,又有乡村情怀,这样的人才来我们村就是雪中送炭啊!”田庆波高兴地说。

韩莉和田庆波等“两委”干部一起,很快规划出集“农业-观赏-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百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创意项目,在收回的200亩闲散耕地上,建起了特色民宿、农夫果园采摘、百合花海、自然教育基地、拓展基地、星空木屋、农夫田园等15个功能区。同时,采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鼓励村民流转土地,推动了传统村民向新型农民转型,进一步扩大了项目规模。

“像这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赏得了花’的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当地还不多见。”韩莉说,村里围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以特色村落、美丽乡村创建和民间文化挖掘、乡土研学为依托,已建成面积100余亩的猕猴桃、百合园,30余亩无公害蔬菜园、有机果园,项目运营后不仅快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撬动崔家庄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过去这里都是一些石板地,种庄稼也长不好,现在有了项目,变得像公园一样漂亮,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玩。”“地流转给村集体,不仅有流转费,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家里的事也耽误不了。”在百合种植示范基地,正在忙着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满脸洋溢着笑意。

猜你喜欢

坑塘集体村庄
我为集体献一计
党建引领环境治理 焕发乡村新活力
整治废旧坑塘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坑塘沟渠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非法采砂不可为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警犬集体过生日
村庄在哪里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