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宣讲达人”
2021-08-12耿霖,董鹏飞
来自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胡庙村的李坤池,40多年来走村串巷义务宣讲党的政策,将“大道理”说成“大白话”,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草根发言人”、宣讲政策的“大喇叭”。
1940年李坤池出生于胡庙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58年考入合肥财贸干部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委机关钢厂。1963年5月,为响应政策号召,他回到了家乡,从文书到会计,再到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一干就是28年,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那时每个村都有大喇叭,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主要阵地和手段”。从那时起,收音机、报纸、手抄稿就成了李坤池随身携带的“三件宝”。白天,他从收音机和报纸上获取信息,经过整理加上自己的感悟,把政策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晚上,他再趴在煤油灯下,把感悟写成顺口溜。“在俺们阜阳地区,老百姓就喜欢听顺口溜,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第二天,这些带着淮河流域浓郁气息的顺口溜就通过大喇叭广播出去。从此,李坤池就成了村民喜欢的“大喇叭”。
“老李的每句话都能说到我们农民心坎里。”77岁的村民陈忠献是李坤池40多年的老朋友,李坤池这些年来的付出和努力他都看在眼里。
“尽管是义务宣讲,但对我来说就是快乐,无论讲台大小,无论听众多少,我都尽心尽力真情宣讲。”田间地头、村口饭场,集市上、农班车上,甚至医院里、大学课堂、机关会议室,处处都有李坤池宣讲的“讲台”。
针对农村天价彩礼、奢侈婚礼现象,李坤池说:“现在农民生活好,彩礼要得真叫恼;见面就是万里挑,万紫千红一地绿......有房有车还不算,彩礼还要十五万;娶了媳妇不享福,到处躲债只想哭;提倡文明办喜事,党员干部要带头。”
说起李坤池,邻居龚玉田满脸都是钦佩:“俺识字不多,很多政策俺也看不明白。老李给俺这么一说,俺心里就亮堂了。”
新政策的出台往往会有人不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刚推广时,有些农民一时不能接受,李坤池编了顺口溜:“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了一次院,打工一年白干……”形象地向大家讲明利害关系,耐心解读政策,村民听后,纷纷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坤池能够做好义务宣讲的“源头活水”,就是常年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他始终坚信,只有真正把党的政策理解、内化于心,才能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李坤池的家里有两个柜子,一个存放各种学习资料和书籍,一个存放着多年积累的宣讲稿。“我每天坚持至少学习两个小时,至少要写1000字的读书笔记。”李坤池说,“自己必须要认真学习并且了解国家大事和身边的难事,顺口溜的内容才能完全符合政策原文原意,然后在句式、用词和表达上下功夫,有时候一句话要琢磨半天。”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在李坤池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宣讲队伍中,三合镇于2004年成立了由李坤池担任团长的“农民义务宣讲团”,2015年5月,在区政法委、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和区关工委等部门指导下,三合镇设立了“李坤池调解工作室”。
李坤池在宣讲时,常常结合党史大力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巨大成就和各项惠农政策,密切联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使群众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