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德育渗透实践
2021-08-11曹淑萍
曹淑萍
[摘要] 目前小学英语存在较明显的重语言知识能力、轻德育发展的现象。英语教学设计中虽然有德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渗透往往与教学活动脱节。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的具体课例,通过巧妙设问引导、情境体验感悟、课外实践延伸等活动,将德育融入英语教学,达到润物无声、德育无痕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德育渗透;英语教学;融合
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把英语当作一门语言技能的学习,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德育资源,将德育与英语学科教学相融合,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而目前的英语课堂过于关注学生词汇的积累、语言技能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英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在学生思想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实现学生价值观认同、情感共鸣,以此激发英语学习的持续动力。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涉及的话题包括日常生活对话、爱护自然环境、健康生活习惯、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细心观察,发现从教材中挖掘出很多优质的德育资源。例如,在学习5B 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这一单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在学习6B Unit3 A healthy diet这一单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均衡摄入各种营养,拥有强健的体魄。于此,呈现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巧妙设问,为学生播种主动帮助的种子
译林版小学英语4B Unit7 Whats the matter这一单元的话题是询问和表达“感受”或“感觉”,在Story time
板块,呈现的是刘涛在晚饭后至睡觉前这段时间的身体感受。先是口渴,然后是疲倦,故事体现了父母关心孩子的生活细节。本单元的主要句型有Whats the matter?Are you …?Heres … for you.要掌握的词汇有tired、ill、hungry、thirsty等“感觉”类的单词。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不能局限于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更应该帮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公民。
围绕图片进行情景对话,从而达到操练语言的目的,这是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自己可以怎么做。而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图片内容,原来教学设计中的对话如下:
T: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s the matter with Mike?
S:He is hot.
T:Yes. Mike is hot. And his father gives him a fan. What does his father say?
S:Heres a fan for you.
T:Now please work in pairs. One is Mike,and the other is Dad.
在上述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似乎得到了训练,语言目标基本达成。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似乎少了点什么?人情味。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没有让学生去体会爸爸对迈克的关爱。教师如果能关注到这一点,那这节课的这个环节将更加饱满,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语言是内心情感的外露,没有情感的语言是空洞的、乏味的,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于是,经过一番思考,笔者对教学设计作了如下调整:
T: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s the matter with Mike?
S:He is tired/thirsty/hot…
T:He is very hot. What can we do for him?
S:I can give him a chair.
S:I can give him some water.
S:I can give him a fan.
S:……
T:Wow,you are helpful boys and girls.
此处设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当别人出现某种不舒服的状况时,我们可以怎样做,我们可以为别人提供怎样的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可以给迈克一把扇子,为他扇扇风;可以递给他一杯水,让他解解渴;可以给他一把椅子,让他休息一下。这样,在教师的巧妙设问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
二、情境体验,让学生激活助人为乐的意识
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育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感悟到语言的真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根据教材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故事改编;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角色扮演,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感悟人物心理,体验助人为乐之趣。
在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内容,要求学生对对话内容进行改编,以激活生活经验,在角色扮演中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学生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编了如下对话:
Liu Tao:Mum,I feel not so good.
Mum:Whats the matter, dear? Are you hungry? Heres some bread in the fridge.
Liu Tao:No. I feel thirsty. Can I have some water?
Dad:Sure. Heres some water for you.
Liu Tao:Thank you, dad.
Dad:How are you now? Do you feel better?
Liu Tao:Yes, I feel better. But Im very tired. I want to go to bed.
Mum:OK. Have a good rest. Good night, dear.
Liu Tao:Good night,Mum and Dad.
學生在扮演刘涛父母的过程中,能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在刘涛出现不舒服的状况时,表达自己的关心,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在情境表演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接近真实的情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在角色扮演时,学生深入体会角色的情感,言语与行动相结合,在情境体验中达到无痕德育的效果。
三、课外延伸,使学生形成积极实践的习惯
德育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落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落实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教师在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和组织英语课外活动时,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德育在实践中走进学生的内心。
在学习6B Unit4 Road safety之后,学生了解了一些道路规则。课后,我们布置学生做英语道路标识的实践作业。他们奇思妙想,制作了许多很有创意的道路标识,这些标识通过展板向全校进行展示,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结合4B Project 1 My school life的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以“My school life”为主题的英语特色活动,三、四年级学生通过制作英语小报的形式,用图画和文字来描绘自己的校园生活;五、六年级学生开展“我当校园小导游”活动,学生自编自演,用英语生动地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制作成微视频。这样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英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生活、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的美好品质。而这些品质将伴随孩子一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