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社会化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21-08-11杨凤英曹春宏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2期

杨凤英 曹春宏

[摘要]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当前初高中衔接教学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缺共享的教学模式,本着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组织行为能力的目的,对衔接教学中的社会化学习行为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高中衔接教学;自组织行为;社会化学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学习能力定义为“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了知识学习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他们在实践操作和体验方面能力有所欠缺,而这种能力又是高中学习不可缺少的。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社会化学习的必要性

初高中衔接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非常关键的阶段。衔接得好,初高中可实现平稳过渡;衔接不到位,就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分化和能力分化会逐渐加大,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于是,衔接就是在新旧知识、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搭起桥梁,形成贯通。说起衔接,我们想到的是衔接什么、怎么衔接。但从衔接效果来看,教学结果参差不齐。教师沿袭了旧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习惯养成、策略培养,同时也忽视学生的体验与实践。这种做法无疑会让学生对高中学习生活产生失望,对英语的兴趣也渐渐失去。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观察,去学习,并结合社会体验,才能形成有用的语言技能,形成关键的学习能力,为高中三年的学习夯实基础。可见,社会化学习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什么是社会化学习?1977年,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一书中指出:人的行为,特别是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获得。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直接经验而习得行为。社会学习强调通过不断模仿进行观察学习。这是社会化学习一个有力依据。

野中郁次郎是日本知识科学研究所的创立者、研究知识转化方面的专家,将知识分成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提出人类知识都是由这两种知识相互转化的,即知识螺旋。而要实现知识的转化离不开社会化、联结化、外化和内化。学生在学习阶段习得的知识就个体来说都是知识的转移,他们用这些属于自己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的转化程度决定了问题解决方法的多寡、优劣,所以知识转化很重要,社会化是关键的步骤。对学校来说新生不只是学习知识,他们同时还需要获得学习方法,分享资源,而这些教师并不能完全满足。故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好的做法,这就是社会化学习的力量。学校和班级都是一个小型社会,一个资源库,这就是学校社会化学习的意义所在。

自组织指在没有外部指令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的一种理论。在学习系统中,学生无须教师的明确指令,自觉学习,在群体中获得学习技能。现今,社会化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学习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新生入学后,教师要告知学生学习模态的变化,并在心理上和方法上做好初高中衔接。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社会化学习的可行性

1.学习习惯的社会化学习——模仿的实践

初高中衔接教学在新生入学时首先要求学习习惯的衔接。高中学生应该有好的预习习惯、笔记习惯、思辨习惯和巩固知识的习惯。教师首先要观察学生,心中有底,树立榜样。如前文所说,知识的转移中有相当一部分与知识共享有关联。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树立典型,学生去学习,而新的要求则是让学生去发现、观察别的同学如何做。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教师在初高中衔接阶段是一个督促者、评价者和验收者。学生通过自组织行为,结成帮扶对子,观察双方的行事习惯,借鉴别人成功的做法,就会改掉不好的习惯,重塑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在习惯形成之初,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在记笔记的环节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字迹工整,但是所记内容离不开语言点,笔色单一,重点不突出。有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可能关注的是解题过程与方法,甚至会写下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指出两种笔记形式的优点与不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模仿是养成习惯的基石,习惯的学习又重在坚持,因而教师要在衔接阶段的一至两个月内对学生进行监督与检查。

2.语言知识的社会化学习——观察的体验

传统语言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点的教学,似乎与社会化学习关系不大。但语言不只是书面的内容,它还是有声的符号。学生可以观察别的同学朗读时的发音,来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朗读文章或看(听说读写看中的看就是社会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演员的台词来控制自己的朗读节奏、停顿、声音高低等。

背诵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实践方式。对背诵的检查也只能通过抽查来实现,并且在抽查中别的学生并不能学到什么。我们尝试将背诵放在课后,放在WeChat学习群里检验效果,令人吃惊。学生被要求对特定段落进行背诵,并将过程发送到WeChat群里,方便老师检查。我们发现学生在看到发音好、诵读好听的学生视频后撤掉了自己的视频,重新背诵、调整节奏。随后再次上传,得到肯定后信心大增,后面越做越好。这就体现了社会化学习在矫正练习方面的功能。事实上,新课标也要求学生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也具有社会化学习特征。

词汇和语法学习有时比较枯燥,可否使用社会化学习的方式提高效能?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教师问及如何来记单词,有学生说经常混淆steel和steal的拼写,直到观察这两个词发现,爱(a)才会偷(steal),这样后面就再也没有错过;另一个学生说他对主动表示被动不甚了解,后来观察到这种表达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成立,比如要有助动词will/wont,或有副词easily,smoothly搭配使用等,如The article reads smoothly。教師表扬学生并继续启发:“还有哪些规则可以归纳出来方便记忆或提醒?”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积累,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观察,这是社会化学习的明显特征。

3.表达能力的社会化学习——外化的准备

表达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高思维水平,它包括了全部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思维水平,是新课标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要求。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表达能力的好坏是检查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我们经常举行演讲比赛,而演讲比赛不只是背诵,还需要学习很多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通过联结化,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形成,而形成的关键就是社会化学习。同时,表达也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通过说和写将知识外化。可见,外化就是用语言或图形等直观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与诀窍表达出来,是知识社会化后巩固的重要环节。新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这些并没有完全成为自己可以动用的内部知识,进入高中后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要活化、显现出来。

学生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都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借鉴和分享别人的成功经验,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些策略和评分标准就可以形成的。表达需要很强的实践性能力,是高屋建瓴的工程,要从起始年级抓起。学生分享成功的做法,包括词汇的使用、句型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思想的创新等,以实现思维碰撞、反思、评价。这也是社会化学习的精髓。

4.思维创新的社会化学习——内化的顿悟

与善于思辨的人在一起,一个人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会有所增强,这是社会化学习高阶水平的反映。当我们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清晰发现问题的本质,那么解决的方式、方法就会多样和有效。思维是可以训练的,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就谈到了思维的重要性和可训练性。只有在集体中多观察、多交流、多顿悟,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不断实践,不断内化、炼化,在社会中学习,在社会中验证,就能形成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衔接教学中的社会化学习符合新课标精神,满足了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不过高中阶段由于课时紧、教学任务重,社会化学习几乎被单调的教学与练习所替代,功能有些漂移。学校是学习发生的地方,它包含了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而向同伴学习、在交流中领悟无疑是一股清流,其重要性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