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班幼儿角色游戏
2021-08-11詹卓妍
詹卓妍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规程》又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强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角色游戏以其自主性、愉悦性、注重过程等活动特点,是幼儿依一定兴趣而自然结成的活动,有利于实施个性教育,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因此自选游戏主题作为游戏的开始是个性化的首要体现,幼儿可以在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尤其是大班的幼儿,情感、能力、态度和知识等方面个性明显凸现,因此教师更应该顺应其需要,做好指导工作。
反思角色游戏的主题往往相差无几,都是娃娃家、医院、点心店、表演游戏等等,这些游戏主题一般都是老师预设而成,如创设一个医院环境,材料的准备等,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就玩起来了。但总觉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试想:如果把游戏主题的开设交给孩子自己,老师做个细心的观察者、童心的支持者、精心的引导者、耐心的帮助者的话,能否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就此作了尝试。
案例一:今天开什么店
在编辑部区域里,我看到妍妍、宸宸、小宇还有小雨在里面游戏,其他的孩子都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杯子,妍妍则在用彩泥搓园子。我就问妍妍:“你这里是饭店吗?”妍妍说:“我们这是娃娃家。”我看了看他们仅有的桌子、椅子和杯子,我好奇地说:“你们家这么小?你们睡觉休息在哪里?”她有点无奈地看着我:“今天我们在烧饭吃饭。”这时我看到娃娃家隔壁的区域里又有一群孩子,看到沈霖、涵涵、然然和嘟嘟都在烧菜,然后轮流端给在沙发上的毛毛,我看着他们问:“那你们这又是哪里?”然然对我说:“我们是酒店,毛毛是客人,我们在给他送餐。”然后我就看到四个孩子在旁边很挤的橱柜上(还占用了礼品店的展示柜的空间)在做菜,整个游戏过程,就只有毛毛一个客人,四名酒店服务人员就挤在一旁。然后我对他们说:“你们这会不会挤了一点。你们看看这个地方开酒店合适吗?”后来在游戏中,通过和娃娃家还有酒店的孩子的交流,他们都觉得如果把现在娃娃家和酒店的地方打通了就好了。但是矛盾在于,娃娃家想打通了开娃娃家,酒店的孩子想打通了开酒店。然后两组孩子就开始争吵起来:“开娃娃家,开娃娃家。”“开酒店,开酒店。”我说:“光说开开开有什么用,你们能把开娃娃家或者开酒店好的理由告诉对方,然后说服对方吗?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过了一会,星贝对着娃娃家的孩子说:“酒店来来往往的客人多,玩起来多有意思。”过了会,妍妍对着酒店的人说:“你们得有客人,才能玩得起来。不然你们就得等着,多无聊,娃娃家就不同了,我们不需要客人,也可以玩游戏,可以做很多事情。”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的分析与反思:
这两组幼儿在和同伴商量分工时还是比较顺畅的,对于游戏的内容也是比较了解的,角色意识也比较强。但是由于有限的空间局限了孩子的游戏内容和效果。所以我在游戏中通过介入引发幼儿思考选择什么地方开设娃娃家或者酒店更为合适。通过思考,两组孩子都认为将两者打通是最佳的选择。但是两组孩子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游戏主题,便争吵了起来。这时,我建议孩子们通过说明理由来说服对方。两组孩子的代表都通过比较两个游戏主题的异同,说出了对方都不能辩解的理由。
最后,在游戏分享环节,两组孩子都说明了理由后,我请其余的孩子进行投票,最终支持开设娃娃家的孩子比较多,支持酒店的孩子比较少,于是,我又再次询问开设酒店的孩子:“你们都解决能保证有客人入住的这个问题了吗?”嘟嘟摇摇头,接着我对酒店组的幼儿说:“那么等到你們想到更好的方法保证客源的情况下,我们再考虑开酒店。现在先听从投票的结果,先把地方让给娃娃家好吗?”酒店组都表示同意。
案例二:小小警察局
案例背景:
角色游戏时,男孩子们总是钟情于扮演警察,带上警察帽神气地到处巡逻,声张正义使他们非常骄傲。但教室里没有那么多“坏人”可抓,他们在游戏中时常跑来跑去追逐着同伴,被抓到的小朋友感觉到很委屈,纷纷向我告状。于是在集体讨论时,我们交流了到底警察除了抓坏人还能做些什么事,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想出了许多新点子,警察局游戏慢慢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案例实录:
实录1:
柚柚和姚辰浩今天又开警察局了,他们俩一听到说开始游戏就去拿警察帽,没有拿到警察帽的二马和马诚骋也想做警察,姚辰浩说:“我是队长,你们俩做备用警察。”两人马上认可了。他们用椅子围成了一个方形,在椅子上摆放键盘和鼠标做电脑,备用警察负责在警察局里打电脑,而柚柚和姚辰浩则负责外出维持秩序、找坏人、抓小偷。
两个警察巡逻的时候抓住了陆嘉诚,姚辰浩说陆嘉诚把小超市里的钱拿走了,他们喊着抓小偷,几个人合力把陆嘉诚带到了警察局关了起来。
实录2:
今天的警察游戏姚辰浩又做队长,他一会儿在警察局整理物品,一会儿跑出去巡逻。柚柚拿着个摄像机跑到了午睡室,他把摄像机放在正对教室的玻璃前面,调整好摆放的角度,使摄像机能平稳地摆放在狭窄的边框上,我问:“这是在干什么?”柚柚说:“我要装个摄像头,这样电脑里就可以看到了!”。他一会儿回警局去看看电脑,一会儿到摄像机这里看看摄像机。
程天泽今天是备用警察,他一直在忙碌地为警察局准备“手铐”和“枪支”,他跑出去向“队长”汇报:“警察局已经整理好了,还需要准备些什么?”,“队长”说:“还要两个手铐。”程天泽又忙碌了起来。
实录3:
今天的警察游戏依然是姚辰浩、柚柚和程天泽三人,姚辰浩依然是警察队长,柚柚在电脑前调试他的监控摄像头,程天泽今天改良了“手铐”由单个的“中”字形变成了两个“中”字连接,他还拿来了几个绿色长积木,说这是安检的工具。
姚辰浩在给王志钊安检后发现他是个“坏人”,嚷嚷着把他带回了警察局,随后自己又离开去巡逻了。
警察局里一个人都没有,“坏人”王志钊无聊地趴在椅子上睡觉,一会儿柚柚回来了,把王志钊放走了。姚辰浩回来发现“坏人”不见了,和柚柚理论了起来,柚柚却说:“我看了监控,王志钊不是坏人。”
案例分析: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模仿反映成人世界,对于警察局游戏幼儿知道警察有不同的分工,有的是在警局里负责文职工作的,有的则是外出巡逻的,他们对于警察的工作有所了解,角色意识较强。在游戏开始的时候他们能商量分工,与同伴协商合作玩,程天泽一直负责制作警局的设备供两个警察外出使用。姚辰浩在整个游戏中一直处于指使同伴的地位,其他几个警察称他为队长,愿意听他的指挥,他们也制定了规则,轮流替换戴上警察帽外出巡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合作能力较强。两位警察对于抓坏人和放坏人这件事情没有商量,所以争吵了起来,他们对于安检和监控的作用不是很理解。
活动中他们将椅子围成围墙,还放了两个键盘做“电脑”,有简单的替代行为。他们使用摄像机替代监控,孩子能理解监控是由摄像机和电脑联网完成的,替代物与原型相似。用积木拼搭的“手铐”,形状制作成“中”字样,抓坏人的时候警察会要求“坏人”两只手握在两边的把手上,构造的作品与原型外形相似,从一个“中”字型到两个“中”字连接,手铐的不断复杂化说明他们的构造行为在发展,能够发现使用中的缺点,不断改进。用一个长的积木进行了替代安检工具,应该是孩子们在生活中乘飞机的时候接受过安检,所以有一定生活经验。
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到,尽管他们每天都扮演警察,可他们始终在思考,每天都在为不同的事情而忙碌。通过师幼互动引发警察从抓小偷的游戏情节拓展到巡逻、安装探头、搭建手铐等,鼓励幼儿和同伴介绍自己的游戏内容,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启发幼儿认识警察使用的工具,激发幼儿寻找替代物的能力,在制作探头、安装探头的过程中,幼儿的空间感、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警察们推陈出新的游戏情节反映的是他们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而这一切依靠的不仅是孩子自身的经验和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也离不开有效的交流提升。
结论:
大班幼儿开展游戏时往往存在许多未知性,这需要老师能善于捕捉、发现有价值的教育点,做好孩子的引导者,使新游戏主题逐渐完善。其次,我们不妨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发挥自我,在感兴趣的游戏中促进个性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具有成人无法比拟的另类思维和想象、创造力,我们应善加保护,尤其要珍惜。第三,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务必呈开放性,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即拿随取,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
引导幼儿游戏主题个性化发展的前提是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游戏氛围,尊重幼儿的选择,产生的游戏主题才会富有童趣,具有闪亮的个性特点。其次是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做他们的支持者、帮助者,成为他们有力的后盾,游戏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最后要做个睿智的观察者,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使孩子真正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