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中副词看《米丽亚姆》主人公绝望的心路历程
2021-08-11张静
【摘要】《米丽亚姆》是杜鲁门·卡波特获得欧·亨利小说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61岁的寡妇米勒太太在一个雪夜,因为邂逅和自己同名的小姑娘米丽亚姆走向心理崩溃的心路历程。本文主要是对文本中修饰外在环境以及人物语言、行为等的副词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这些副词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米勒太太由孤独而引发的恐惧,最终导致其精神崩溃陷入绝望的心路历程:初遇米丽亚姆内心不可抑制的兴奋;米丽亚姆不请自来种种怪异行为而引起的内心挣扎;认清自己孤独无助后的无可奈何而陷入幻想不可自拔。
【关键词】《米丽亚姆》;副词;孤独;绝望
【作者简介】 张静,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一、引言
国内研究从2013年至今,主要是将卡波特的短篇小说集中进来对其孤独情结和异化心理进行分析。例如,杜芳,黄铁池(2015)通过集中分析卡波特的黑夜小说从黑夜型意象和循环式叙事分析人物内心的异化程度;国外研究从1958年到1987年对卡波特早期的黑夜短篇小说集中研究,主要是对小说产生的恐怖效果以及主人公心理的恐惧进行研究。William L. Nance(1970)认为卡波特早期的小说是对少年时期的不安全感进行的心理记录,以及潜意识里的黑暗使其陷入无法忍受的孤独。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通过对文本中的副词分析,探讨小说中女主人的孤独及其引发的恐惧最后导致其心理崩溃的心路历程。
二、副词分析——米勒夫人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
米丽亚姆不请自来的到米勒太太家里,面对米丽亚姆的种种奇怪的表现和无理的要求,米勒太太的心理以及米勒太太此时说话的方式与突如其来的需要有人帮助的情感也体现在了副词的使用中,这些副词凸显出米勒太太在意识到米丽亚姆突然的闯入,自己一个人的无奈和无助后,内心的紧张,恐惧和强烈的危机感。而外在环境的变化以及副词的变化始终追随着米勒太太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副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在语言表达上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言辞更加婉转、幽默、细致和透僻,还可以使语篇连贯,语义表达更准确、精当(许文胜,2015)。该篇小说中出现相关的副词,多为对米勒太太和米丽亚姆的外貌,言语,行为等进行修饰和描述的,另外一些副词主要是对文中环境的描写。文章通过这些副词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女主人公米勒太太由孤独而最终引发其精神崩溃的三个阶段。
1. 米勒太太心理变化的第一阶段——相遇的兴奋。小说的一开始,作者就详细地对米勒太太的背景,生活状态进行了介绍。
(1)Her interests were narrow, she had no friends to speak of, and she rarely journeyed farther than the corner grocery.
(2)Her activities were seldom spontaneous.
从以上(1)(2)例中可以看出,米勒太太一出场,作者通过‘rarely,seldom‘罕有地,几乎不等一系列具有“否定意味”副词的使用向我们透露出米勒太太独来独往,不善于交际,没有多少社交活动,并且对衣着打扮毫不在意,她的一切都平平淡淡,没有任何让人起眼的地方,没有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人。
在米勒太太与小姑娘米丽亚姆相识之后,对其言语动作进行修饰的副词反映出米勒太太在遇见米丽亚姆之后第一阶段的心理变化:不可抑制的兴奋。
(3)Mrs. Miller felt oddly excited, and when the little girl glanced toward her, she smiled warmly.
(4)“I feel just like a genuine criminal,” said Mrs. Miller gaily, as she sat down.
首先,从(3)(4)下面的‘oddly, warmly, gaily‘奇妙地,温暖地,欢乐地又表现出米勒太太内心的开心,兴奋,激动,米勒太太这种短时间情绪上的不断变化也凸显出米勒太太一直以来多么的孤独,她内心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在此过程中,尽管米丽亚姆对米勒太太的态度不冷不热,米勒太太依然非常积极主动又热情地和米丽亚姆进行了交谈。
2.米勒太太心理变化的第二阶段——相知的恐慌
(1)It snowed all week. Wheels and footsteps moved soundlessly on the street, as if the business of living continued secretly behind a pale but impenetrable curtain.
(2)The light seemed to flutter defectively.
作者通过(1)中的副词“soundlessly ”“无声地”和“secretly”“秘密地”对外物寂靜无声的描写,似乎向读者宣示着某种隐藏的秘密。作者通过这两个副词把无声的物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这不仅仅是描写物,更像是侧面对主人公进行描写,米勒太太似乎一直以来也是平静无波地隐藏着自己“内心孤独”这个秘密,抑或是平静之下的暗潮涌动,后文我们也看到米勒太太不期而遇跟踪她的“陌生老头”,这种不可控的外在危险令孤身的米勒太太非常恐惧。
(2)中具有否定意味的“defectively”“有缺陷地,缺乏地”以及文中的与“黑暗”对立的‘light在文中也出现多次,而且随着“光”的一次次变“弱”米勒太太从最初觉得没有什么比黑暗更让人不安,一定要在屋里点盏灯到最后米勒太太精神崩溃之后没有力气去点灯,米勒太太精神的紧张程度和内心的恐惧程度都在增加,这里用‘defectively来形容光亦是从侧面间接反应出米勒太太认识这一事实之后内心的恐惧不安。
米丽亚姆的前两次出现都伴随着“雪和黑夜”,根据弗洛伊德的分析如果我们做的梦的意义对我们而言通常朦胧晦涩,那是因为夜间我们心中产生一些我们为之感到羞愧的欲望,必须在我们面前隐藏起这些欲望,因此它们受到压抑,被推进无意识中。这样一些被压抑的欲望只有以非常扭曲的方式才能被允许获得表达(朱刚,2006:174)。只有在文中的“雪和黑夜”遮挡了外部世界和真实的自我,那些白日里不能出现的,不该出现的被压抑着的思想和欲望才得以呈现,所以米丽亚姆总是在有雪的黑夜出现。“光”在文中不断以“阳光”“灯光”出现,这里的“光亮”就像“白日”一样,一直是在替米勒太太驱逐“黑暗”,防止她的内心被黑暗吞噬,被幻想吞噬。而此刻灯光的变暗也映衬了米勒太太内心的恐慌在加剧,黑暗中觉得自己的处境更加危险。
3.米勒太太心理变化的第三阶段——真相暴露后的绝望
(1)“Go away,” said Mrs. Miller. She returned to the living room, lighted a cigarette, satdown and calmly listened to the buzzer; on and on and on.
(2) “Naturally,” said Miriam, the word resounding shrilly from the hall.
(1)中“calmly”“冷静地,平静地”来直接描写米勒太太此刻冷静地听着门铃不断重复的声音,这又恰恰反映出米勒太太内心的不冷静。如果她的内心真的平静,真的可以拒绝米丽亚姆,便不会什么都不做的一直专注地听着门铃在响,听着门外的一举一动,而是不管不顾。(2)中的“shrilly”“尖锐地,尖声地”,这里从副词修饰其说话的声音来看,米丽亚姆说话的声音让米勒太太感觉越来越不舒服。
(3) Carefully she edged backward till she touched the door.
(4) She pounded frantically on the door of the first apartment she came to;
在米麗亚姆再次闯入,并表明要住在米勒太太家里,米勒太太由于极度的惊恐,面部表情都扭曲了。从(3)中的“carefully”“小心翼翼地”可以看出米勒太太内心的恐惧不断加剧,她像是在逃命一样,为了不惊动米丽亚姆,小心翼翼地退到门口,夺门而出。她出门之后“发疯似地拍打着她碰上的第一家公寓的大门”,而表达感情突然激烈变化的(4)中的“frantically”“疯狂地,狂乱地”,这里米勒太太的情绪已经彻底爆发了,她彻底意识到即便在自己家里,面临这种“外在威胁”,一个人的孤独无助,无可奈何,对于米丽亚姆的蛮横无理,她一点办法也没有。此刻,她的内心已经崩溃,对于米丽亚姆越来越无礼的行为的恐惧已经不可抑制。
米勒太太虽然意识清醒了,认识到自己生活的这种孤独,没有意义的现状,但她始终摆脱不了‘米丽亚姆,摆脱不了孤独带给她的精神影响以及内心不可抑制的恐惧。清醒之后是更深的绝望,绝望不是虚无和寂灭,绝望是对希望破灭的悲痛表达,是面临深渊感受着深渊的彻骨冷气而后对深渊的一种指斥。她并不愿意接受这种现实,现实生活带给她的绝望,比生活在幻想里更让人难以忍受。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环境,对文本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动作等进行修饰的副词进行分析,通过详细的分析发现这些副词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主人公米勒太太由孤独引发的恐惧而后导致精神崩溃。作者通过描写生活在纽约这个大都市的平凡的米勒太太的孤独的生存困境,展示出了那个时代都市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他们感受到了周遭世界存在的威胁 ,他们孤立无援,无可奈何,只能被动地接受着。而孤独绝望的米勒太太为了逃离这种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她不得不把自己永远隐藏在自己制造的幻梦之中。
参考文献:
[1]Nance W L. The Dark Stories. The Worlds of Truman Capote[J]. Stein and Day, 1970:16-39.
[2]王守仁,刘玉红,赵宇.英美短篇小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3]许文胜.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文学作品衔接性副词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214-224.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