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8-11刘乐乐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专业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以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需要一大批语言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外语人才,以往以单一的语言技能为培养目标的外语课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探索如何强化外语类课程在隐性思政教育中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探索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路径和教学设计,为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综合英语;专业英语

【作者简介】刘乐乐,广州工商学院外语系。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各门课程都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课程思政”的概念应运而生。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网络媒体信息纷繁复杂,文化交流、语言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中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碰撞,这是对大学生,尤其外语专业学生政治定力的极大考验。由此可见,高校外语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广大一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育人主渠道,坚持立德树人,让“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向而行,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二、 在高校专业英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1. 开展课程思政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政治定力和信息辨别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通常以英语文学作品为载体,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语言习得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教学活动是价值观和文化输出的过程,深受价值取向的影响。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因其专业性,其课堂英语教学和课后语言训练都侧重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语言场景的纯粹性,以达到沉浸式学习的效果。在大部分时间里,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在与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打交道,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难免会遭到冲击,这大大地削弱了学生的政治定力。

此外,近年来,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英语专业学生接触到的英语语料,特别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着抹黑中国的不实言论。大部分英语专业本科生,尤其是基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英语学习的复制性使用语言阶段,未达到创造性使用语言阶段,对西方媒体报道中的用词褒贬、篇章语气、信息虚实缺乏辨别力,容易在复制性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部分西方不良文化和思想所影响。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宣扬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坚定学生政治定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也要带领学生擦亮眼睛,以批判性视角去解读西方各大媒体的报道,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并在进行英语输出时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2. 课程思政元素是当前高校专业英语教材的必要补充。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与方式。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本科英语教材可谓百花齐放。但是,目前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缺乏思政内容,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内容选取的源头上就被忽略了,这导致了一种新的“哑巴英语”——很多英语专业学生能够就英语国家文化、经济、政治、民俗等方面侃侃而谈,但不能够及时、有效、主动地对外输出和宣扬中国文化。笔者对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英语II》中14个单元的Textl从体裁、写作背景和课文主旨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如表1。

由表1可以得知,该教材课文内容广泛,涉及历史事件、人生感悟、文化交流、气候变化问题等;文章体裁也丰富多样,以议论文、记叙文为主,还包括回忆录、演讲、短剧等。单从语言和内容层面来看,该教材提供了地道的语言素材,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适合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使用。但由于该教材所有文章均由欧美作家所写,文章所描述的故事均以欧美国家为背景,写作时间大部分集中于20世纪,中华文化的缺失和教学内容的滞后性自然而然地会让学习者重西轻中、见闻不广。因此,若要真正培养胸怀祖国、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外语人才,在现有英语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中国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 高校专业英语课堂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

为了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沟通能力、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切实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跨文化交際能力、国家时政意识和思辨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四点:

1. 增加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大要素:认知、感情(态度)和行为。认知层面指交际者的特定文化知识;感情层面包括交际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包容、理解和尊重;行为层面则指语言能力、变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力等。由于中西文化在处世哲学、思维模式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元素,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并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才能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从而提高其认知、增进其感情、锻炼其行为,在国际交流中做到灵活处理,游刃有余。

以《综合英语I》第8单元“My Forever Valentine”为例,该单元Text1主要讲述了作者“永远的情人”——父亲在每年情人节都会准时给她送上礼物以表达深沉父爱的故事。该文章也描述了很多西方人庆祝情人节的习俗,例如,美国小学的小朋友们在情人节当天会互赠贺卡,最后还会“比较”谁收到的情人节贺卡最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插入中西文化对比环节,从节日由来、习俗、受众等方面比较西方情人节和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异同。例如,与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国情人节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比如,放飞孔明灯、将愿望条挂在许愿树上等。另外,中国七夕节还被称为“乞巧节”,有些地方的妇女们还会穿针乞巧,以祈祷福禄寿。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学生会拥有更深厚的文化知识储备、更客观的文化视角、更敏锐的文化敏感性和更强的变通能力,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对话能力。

2. 利用紧贴社会实际的时政材料,培养国家时政意识。优秀外语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但当下众多外语教材的语言材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反映当下时事热点和社会发展趋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时政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仔细筛选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立足国际舆情与我国社会实际,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筑牢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具体层面来说,只要教师把握好教学切入点,在现有的教学材料上融入紧贴社会实际的时政材料并非难事。以《综合英语II》第八单元Text 1 “Focus on Global Warming”为例,该文章阐述了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应对措施,强调了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危害,呼吁读者共同采取行动保护地球。教师可以以该话题为切入点,引入当下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延伸阅读、课堂讨论等方式介绍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关于气候治理的三点倡议:1. 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We need to close ranks and make new advances in climate governance that features cooperation and win-win); 2. 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We need to raise ambition and foster a new architecture of climate governance where every party does its part); 3. 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We need to boost confidence and pursue a new approach to climate governance that highlights green recovery)。另外,还可以通过小组汇报、视频听写等形式介绍中国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所取得的成就,如中国历经70年成功地将榆林毛乌素沙漠变成了森林(The afforestation of Mao Wu Su desert after 70 years'effort)、中国成为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The biggest contributor to ozone protection)等。通过补充时政材料,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大事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盡责担当和大国风范,增进其家国情怀,树立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

3.从教学细微处挖掘切入点,使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由于《综合英语》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是该课程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往往会安排语言项教学,如词汇辨析、例句展示和产出训练等。这些教学细微处均可转化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为外语教学的思政课堂建设提供契机。

以《综合英语I》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的重点语言项包括demonstrator一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emonstrator的感情色彩和意义,教师可以将该词与protester以及rioter进行对比:demonstrator与protester同义,均指合理、合法、和平的抗议示威活动,而rioter通常指非法的、暴力的,干扰社会秩序并对他人安全造成威胁的抗议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全球各大新闻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中不同的用词作为例子进行词汇辨析。比如,在对2019年香港一系列暴力袭警事件的报道中,《纽约时报》罔顾事实,将该事件轻描淡写地报道为“peaceful rally”,并将暴力示威者称为“pro-democracy demonstrator”,而事实上这些暴力袭警暴徒的行径已经构成了犯罪,“rioter”一词才是对他们最客观、正确的描述。通过与时事结合的词汇辨析,学生们不仅仅可以充分理解demonstrator和rioter在意义上的差别,更能认清部分西方媒体罔顾事实的丑恶嘴脸,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思辨能力和政治定力,不被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报道所影响。

四、结语

外语人才承担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任,代表着“中国声音”,不仅要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价值目标融汇于为社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努力之中。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新要求,是培养合格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途径。广大英语专业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把握好每一节英语课堂的思政“着陆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专业教育与价值引导无缝衔接,真正形成协同效应,真正做到既立德树人,又为国育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8/c64094-28935836.html.

[2]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2017-12-05/2021-01-18.

[3]Bill Johnston. Valu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Taylor & Francis-e Library, 2008.

[4]Nuan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5]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与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3(4):66-71.

[6]肖龙福,肖迪,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 2013(6):2-8.

[8]Amy Qin, Hong Kong Protesters Clash With Police Inside Shopping Mall[N/OL]. New York Times, 2019-07-14. https://www.nytimes.com/2019/07/14/world/asia/hong-kong-sha-tin-protest.html.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专业英语课程思政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