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陶艺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初探

2021-08-11唐桂珍

考试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教学指导实践探索幼儿教育

唐桂珍

摘 要:幼儿园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精神,促进幼儿艺术领域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我园开展陶艺教学活动,积极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活动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在陶艺教学中,教师需要探究课程內容、组织形式、教学指导策略以及营造陶艺环境氛围等,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动作操作能力、幼儿观察力、专注力等学习品质的发展和激发幼儿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陶艺课程;教学指导;实践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园从2018年开始对陶艺活动课程和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创建“陶泥馆”发展我园特色园本课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获取可利用材料、主题来制定陶艺特色课程,体验陶艺作品制作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水平、想象与创造力,促进幼儿综合性的发展。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陶艺区的课程实践探究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一、 深入学习陶艺文化内涵,明确课程研究方向和组织形式

(一)阅读学习与向大师学艺交流

在2018年08月笔者参加泉州市举办“美育·陶艺”指导教师培训及研讨,前往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福建德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学习与交流。在2019年专门请专业陶艺老师对我校教师进行技术学习,通过专业的培训和专家的引导,深入了解陶瓷的文化,知道制作陶艺的基本方法。在学习林燕著作《亲近自然,玩沙、玩水、玩泥巴》(浙江大学出版社)一书中“陶之彩·蕴慧焕美”关于陶泥的章节,为我们陶泥中泥塑课程框架发展提供方向。

(二)陶艺课程组织形式

《亲近自然,玩沙、玩水、玩泥巴》书中提倡:“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会玩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的理念以及《指南》中指出:“自主性能使幼儿巨大的潜能得到自由释放和充分开发,调动全部智慧,在自主的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再者,陶泥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多样性”“独特性”“创造性”,在陶泥艺术学习中提倡主要以馆区自主学习为主,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为切入口,例如:《生日派对》幼儿可以围绕游戏主题情境制作生日蛋糕、饼干、水果、礼物等物品的创作而后进行游戏扮演。馆区自主学习形式能避免了集中教学很强的目的性、单一性和统一性,教师不进行过多的示范和讲解,多关注幼儿生成的活动,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 初步实践研究课程框架,促进陶泥艺术的学习与发展

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通过定期召开陶艺课程的研讨,一方面,我们从季节主题、动物主题、乡土文化以及幼儿兴趣从大自然、生活中去挖掘与陶泥相关的材料,预设陶泥艺术课程。例如:秋天到了,幼儿园的树叶掉落了,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树叶盘》的活动课;在闽南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开展《砖瓦房》在主题创作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低结构材料,如:树枝、小石头、稻草、沙子、贝壳、珍珠等生物,支持幼儿创意想象制作。另一方面,通过实践,陶艺课程我们分为四大类别,泥塑、拉胚、彩绘,注浆印模,让幼儿感受泥的特性,游戏陶泥,走进陶艺。具体如下:

(一)泥塑中“趣味拓印”

小班《主题拓印》,我们为小班幼儿提供多主题的物品和材料,如水果主题、动物主题生活物品等让幼儿拓印丰富多彩的图案,既丰富了小班幼儿对各种物体感知,也体验到泥拓印的独特美和有趣;中班《树叶碗》,让幼儿走进自然,贴近生活经验,利用生活自然物——树叶,不同形状拓印出不同的树叶碗,幼儿在揭开叶子的那一刻,树叶的造型、叶脉都清晰可见,幼儿是非常兴奋和喜悦的,让幼儿充分体验树叶拓印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大班《瓦缸》,让大班幼儿追寻传统瓦缸文化记忆,联系现实生活的陶缸陶罐,利用肌理印画磨具、辅助材料及挖掘生活中能够进行拓印的物品并且进行创意想象;泥塑中除了有“趣味拓印”,还有“泥条盘筑”“泥片雕刻”“手捏塑型”以及泥塑特殊材料“挤泥器”的创意运用等。

(二)拉胚

我们在陶艺馆中投放了儿童拉胚机,让中大班的幼儿拉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杯子、汤碗、盘子、衣钵、有趣的花瓶等。在拉胚《汤碗》中,幼儿需要用心的感知在转动的陶泥中随着手姿势的轻微变化及力作用点与泥的变化关系,拇指轻轻地将汤碗施加向外的推力,碗口会变大,轻轻抱紧碗口会收紧。在动手动脑中,探究手势、力度与泥的变化。

(三)彩绘

幼儿可以在自己拉胚后泥塑后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也可在现成的花瓶、盘子、碗、小茶壶等陶器作品上发挥自己的想象,体验图纸绘画与陶器上作画的不同感受。例如小班在陶器上创意涂鸦,中大班幼儿开展青花瓷画,风景画、创意绘画等。

(四)注浆印模

我们在陶泥馆投放大量陶艺石膏模具,将泥浆注入石膏模具中,静待几分钟幼儿就可以做出精美、造型丰富的陶艺作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不同难易程度的石膏模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进行选择模具。小班可以选择简单、不需组装的模具如《动物》系列,中大班可以选择如《茶与具》系列,注浆成型之后需要一定修胚、组装多个零部件。

幼儿陶泥课程我们主要通过四个类别来推动幼儿有主题、有意识、有系统地陶艺游戏。课程研究一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生活经验制定相应的陶艺特色课程。另一方面,也从内容的难易程度、动作发展进程循序渐进开展活动课程,建立初步的陶艺课程框架。

三、 初步梳理出陶泥教学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陶泥艺术学习与体验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指出: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尽量利用幼儿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耳朵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情的教育。对此,如何让幼儿在陶艺活动中“玩中学”,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猜你喜欢

教学指导实践探索幼儿教育
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指导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浅谈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