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2021-08-11王葳洪馨怡
王葳 洪馨怡
升入高中,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二元思辨”型作文,即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典型的一类题型。题目给出一组看似矛盾的事物或概念,意在让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讨论二者关系。
对刚升入高中的同学们而言,存在一定难度。总结起来,这种“难”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审题难,难以捕捉题目中的关键词,从而把握题目考查方向;二是立意难,难以围绕抽象概念生发、形成及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就是,相对以往初中写作更多的散文、记叙文而言,对议论文的说理结构和论证方式不大清楚。
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同学们是踏实的、聪慧的,经过优秀习作的鑒赏与分享,在老师点拨下,一些同学尝试进行修改或重新写作,写出了新文章,相较原来作文有了较大提升和改善。这些升格前后文章,经过课堂对比展示,唤起了同学们的共鸣与惊叹。同学们对自己写作议论文的潜质与“改”好作文树立了更多信心。
【原题呈现】
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分别将多个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精心的艺术化设计后,做成了井盖涂鸦,成了“网红”作品。在大多数公众觉得可爱、有趣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如“在井盖上涂写公式,纯属作秀”“这样做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理解公式、推崇公式的人应该潜心书斋,皓首穷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原作点评】
科学的面貌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高一(11)班 马思涵
自古以来,科学就一直以高冷的面孔示人。提到“科学”二字,人们大脑中一般会浮现出牛顿等伟岸的身影以及数条公式。
然而,科学却远远不止有着那些冰冷的公式,那些威震四方的大名。(题目与开头重点落在科学的“面貌”上,入题较慢)
年少时的你一定会抬头仰望星空,也一定感叹过星河流转,沧海桑田。一定领略过中国的大好河山,呼吸过清新的空气,折服于大自然的美妙。或许,我们也曾一直认为这些都是文学的领域,然而,若无科学的阶梯,文学又如何能上升到声及四方、悲天悯人的高度。若对眼前的景象没有一份科学客观的认识,一切的描写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转入对科学与文学关系的讨论,指明科学与文学的紧密联系。行文顺畅,表达富有文采,值得肯定。不足有二:一是对科学与文学认识上欠妥,论述针对的观点是“大自然是文学的领域”,但实际上,科学与文学均以自然为进展的基础,只是以不同方式与视角看待世界。另外,所表述科学与文学的具体联系上还有商榷的余地。二是作为段落开头,对于观点的论述还可以再鲜明直接一些)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科学是文学得以万古长青、蒙络摇缀所必须的养料,否则文学永远也无法成为万世万代的心灵慰藉。更有甚者,会给予人一种思而不解、求而不得般玄然之憾,那么无法给予共鸣的文学,早便也失之千里。(作者有清晰的意识,进一步讨论科学与文学的关系,但具体逻辑关系展开略显模糊)
科学是人们活在当下的前提。人若想活在当下,其一便是必须认清当下。无识之当下故无可言之当下。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才能使人类之源头为活水,使精神之火生生不息。(作者重点论述“科学是人们活在当下的前提”,意在强调科学对于人的重要性)
科学是世界的主人而人终为客。纵观历史长河,此客早已走而又来,来又复走。人类也不过是这万物运转世界中的一个过客罢了。“渺沧海之一粟。”人之不解科学而又欲登堂入室,喧宾夺主,显然是无可谈起的。只有将科学普及于众人之中,人类才有了与这主人同坐共饮的机会。(作者意在重点论述“科学是世界的主人而人为客”,由此论及科学普及于众人的重要性)
科学是大众的。科学从不神秘,也并不严肃,科学家究天人之理也无须冯虚御风,清高自远,抑或是“躲进小楼,自成一统”。科学不仅可以在黑白分明的教科书或是公式中出现,它还可以出现在更加有趣,更加接地气之处。(这一段作者借鉴苏轼《赤壁赋》与教材内鲁迅诗“躲进小楼,自成一统”,来说明科学家也需走出自己一方天地,走向大众,走向更有趣的方向。作者灵活运用课内外词句,非常出色)
几乎无人不知何为重力、热胀冷缩之类,因为它们足够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就我个人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日新月异,只顾眼前显然是不够的。但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科学原理,要采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表达,让人们深深了解并喜爱它。(进一步论述让科学得以更生活化地传播的必要性)
百余年前,又有何人想到其究之天理早已走入千家万户。望你在仰视星河之时,可有所想,有所托,有所梦。(结尾采用更抒情的笔法,说明当下科学原理与知识走向了千家万户)
【升格作文】
艺术的科学是科学的艺术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高一(11)班 马思涵
艺术和科学,两个看似差之千里的词语,其内在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少,绝不可将两者就此割裂,终不相往来。(开头陈明观点,针对性强,鲜明有力)
艺术不仅有主观意境之美,更有理性科学之形。倘若没有对科学的储备,又怎可对生活的自然有着客观的认识?对于我们日夜所居的世界又怎样点缀一二?如何令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金吾不禁的长安城,纵有珠帘垂龙般的金碧辉煌,纵有赏灯盛会、万家灯火,却又怎及现如今姿态万千的LED灯。无须什么特定的佳节,LED灯的多彩似乎早已成为都市的主旋律,以至于多数行路匆匆的人,未曾发现这样生动的、艺术与科学并存的、有力的诠释。或许有人会指责这不虞之誉,但这也恰恰说明二者的结合早已融入你我的生活。(修改后分论点位置提前,更清晰。1.论述艺术也需要有“理性科学之形”,也就说清楚了科学对于艺术的意味。不过,对两者具体关系还可进一步思考,比如认为艺术有了科学加入后,可以实现对于生活的客观认识。实际上艺术观看世界的方式并不以“客观”为依归。2.对于LED灯的例证很精彩贴切,即LED灯或城市灯光秀就是日常生活中科学与艺术充分交融的一个最好例证,使人信服)
科学发展也需要艺术的扶持,才能枝繁叶茂,万古长青。没有文学和艺术化的创作,那些焚膏继晷的科学家又怎能以鲜明活泼的形象出现在你我面前?那些伟岸的身影,又如何让你我熟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会在闲暇时拉小提琴。毋庸置疑,艺术可以很好地推动科学的发展,同时又可以将科学及科研工作者推向大众场合。那些科学家也绝不会“躲进小楼,自成一统”。艺术的修养就如同养料,只有拥有它,科学的大树上才能结出累累硕果。(论述文学和艺术对于科学的作用,即在传播科学、树立科学家形象方面的作用。作者借鉴了梁衡小品文《科学与文学的互补》中观点,对同学们的日常习作而言是很值得鼓励的方式)
作为社会发展的追求,科学和艺术二者所扮演的角色早已没有了轻重之分。科技是现实世界发展的动力源,那么艺术则是精神世界的引路标。科学是人类得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艺术则是人类得以丰盈其心智、点缀其社会的艺术品。(概括与升华主论点,即科学、艺术两者在社会发展的层面是一致的,并且两者以不同方式服务于人类)
科学与艺术本就是并行不悖的,强行将二者割裂开,不妥当。艺术的科学走进千家万户,才能使科学的殿堂车马辐辏,而科学的艺术,因此才得以万古流传,有其价值,而不是空空的皮囊——有科学为其注入灵魂。(重申观点,呼应标题,强化说服力)
总评
升格文令人惊喜和欣慰,其一大特点就是流露出对汉语词汇、成语的积累和娴熟运用。并且,能从教材中汲取词句、观点为我所用。这种积累与运用是难得的,也是合适的、出彩的。此外,作者的书写流露出难得的思辨气息,如原文第三段对科学和文学关系的论述,第六段对科学原理与人的关系的思考,都非常值得肯定。原文的主要问题在于,运用了大量抒情式、散文式的表达,在观点表述上有些模糊,具体的内涵、逻辑关系梳理显得有些含糊不清,而主论点的轮廓也若隐若现,不够鲜明。修改之后,对于观点的表述更为清晰明了,主论点、分论点及对最终观点的概述、升华一气呵成,行文节奏把控得都非常好。并且在此基础上,更显现出作者的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