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2021-08-11陈建妹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

陈建妹

摘 要: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除了用好课堂教学资源以外,还应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乡土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和鲜明的特色,理应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走进初中语文课堂,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乡土文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 引言

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以本为本,照本宣科。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发更多更好的课程资源,构建更加生动丰富有趣的语文课堂。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特色鲜明,贴近生活,内涵丰富,是十分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愈发缺乏对乡土文化的认识,难以深刻体会到乡土文化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方面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笔者的学习与实践,文章将就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做些粗浅的探究。

二、 乡土文化概述

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建筑、科技、文艺、民俗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某一人类生活区域内,经过长期发展沉淀,带有当地特色的各种文明的总和”即是乡土文化。乡土文化的地域划分往往取决于生活在这一区域内的人类活动,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在较长时间内都会进行十分稳定的传承。

乡土文化源于農耕时代的生产生活,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周期。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全球化进程加快,由于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以及我们自身的不重视,乡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概念不断淡化,与我们渐行渐远。五千年来,祖先所创造的各种神话传说、风俗传统、奇观建筑等,共同构建了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乡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因此必须将保护乡土文化的传承作为重要任务,在挖掘相关旅游资源时不能违背这一准则。当然在保护乡土文化时,也要注意保护方式的制定,在保护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添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元素,对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也要注重保护,这是影响乡土文化传承的核心部分。

三、 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一)体现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将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加开阔的教学思路,而且教学资源和教材内容也能得到扩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的普适性,帮助学生将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风俗的探索欲,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乡土文化资源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进而完成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双重提升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操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工具性,更要注重人文性,教师在授课时为学生讲述各种乡土文化知识,恰恰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人文意识的觉醒,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全面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培养学生的要求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重要目标之一,课程改革由此而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开始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就促使学生改变原来一味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提升素养。

(四)引导中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过去在分数至上的错误思想观念下,语文教师对这一部分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然而随着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许多教育者也开始注意到乡土文化的传承已经岌岌可危,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也越来越浮于表面。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的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乡土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为以后文化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 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各地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笔者的家乡在福建邵武,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千年历史的和平古镇,堪称古建筑的“活化石”,也曾出过李纲、黄峭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传统风俗的气氛十分浓厚。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福建邵武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了一些挖掘与整理,试举三例如下。

1. 抢酒节

抢酒节源于隋朝时期冯世基将军的屯兵政策,在开皇十一年九月初一这一天,冯将军视察河坊村,恰逢稻米丰收,村中农户便开席宴请冯将军,表达对将军到来的欢迎之情和丰收的喜悦之情。冯将军以三国时期赵子龙的神像为由头,激励军民去抢酒,向神像叩拜敬酒,场面热闹非凡,后来这种风俗便延续下来,逐渐形成河坊独有的抢酒节。

2. 傩舞

傩舞源于中国古代驱疫逐鬼的巫舞,尽管现代科学证明这种形式对驱疫几乎没有帮助,但经千年的发展变化,傩舞的意义不仅仅是治病驱疫,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态度。现如今中原地区已经基本不存在这种舞蹈形式,而邵武的几个乡镇仍然留存了这一古老的风俗,并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添加了健康平安、儿孙满堂、学业有成等人民的美好祈愿。在2005年,傩舞已被正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对傩舞的研究,邵武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3. 三角戏

三角戏是邵武的传统表演项目,在剧中以农民的生活琐事为主要表演内容,出演人物也只有生、旦、丑三个角色,角色语言朴实有趣,表演以喜剧为主要形式,教育人们多行善、戒奢戒躁,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如今部分三角戏戏班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又将赣剧表演融入三角戏表演当中,两种喜剧分不同场次出演,满足不同观众的观看需求。因此现在的三角戏艺人大都可以表演两种戏剧,观众的观看体验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