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分析

2021-08-11郭惠芬

考试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创设情境深度学习

郭惠芬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深度备课,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多角度建设,多方面激活,多層次推动,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习层次,拓展知识视野,生长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深度学习;语文素养;深度备课;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主阵地。纵观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大多停留在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层面上的浅层学习,忽视文本蕴含的思维深度,忽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各种能力的培养,没有深入到学习的本质,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

针对这一现状,“深度学习”应运而生。深度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更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潜力的挖掘。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没有深度学习语文素养就难以落地生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几种做法。

一、 深度备课,整合资源,建构深度学习内容

俗话说:“深入才能浅出。”教师只有“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储备广博的知识和资料,才有高质量的“浅出”,学生的学习也才有深度和广度。

(一)深度备课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基础

教师备课的水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在课堂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备课是前提和重要条件。可一谈到备课,很多教师首先不是静心地研读教材,而是利用发达的网络,搜索各种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视等教学参考,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复制粘贴,这样备的课看似花色齐全,形式新颖,课堂氛围活跃,但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生吗,沉淀在教师心底的东西又有什么呢?

真正有意义的“备课”应是教师全面深入多角度地解读教材,领会教材背后蕴含的意义,从课文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最有教与学价值的话题建设课堂;再根据学情,即学生对文本的“原认知”水平,以及通过学习,学生所能达到的思想深度,情感浓度和理解高度等进行心理评估,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过程的建构,实现学习过程的“深”入“浅”出。

“心有深度,眼有方向”。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要深度备课应该具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应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厚积薄发,教师才能在课堂中旁征博引,把学习引向更深更广处。

(二)课程整合是推进深度学习的趋势

深度学习的开展,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全面深入研读教材,增强整组单元教学意识,灵活整合教材,又要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补充教材,对教材进行延伸拓展,整合提升,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让语文教学更有活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主题单元时,教学扣紧单元语文要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阅读教学,分步推进:学完冰心的《短诗三首》后,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诗歌的本子,多阅读摘抄现代诗歌;学习第二篇艾青写的《绿》,再拓展阅读同一题材的诗歌——宗璞写的《绿》,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学完第三课《白桦》后,让学生结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抗击疫情中,哪些人深深打动你,你试着写一首诗歌赞美他们;单元学习后,在引导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合作制作小诗集,举办朗诵会等。这样处理整合教材,把单元整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不仅循序渐进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而且大大拓宽了学习的范围,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见树木还见森林,学习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 创设情境,探究体验,发展深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的。语文课是灵动的语言课堂,脱离了一定的情景,语言就难以表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景、语言情境等,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积极主动地走进课文所展示的情境中。在情境中学习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在情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形成新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词,创设一个情境: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夸赞对方的好呢?

课件出示:老奶奶拍了拍老爷爷的肩膀说:老头子呀……

听着老奶奶的话,老爷爷拉着老奶奶的手说:老伴呀……

让学生根据提示,分角色模拟表演。于是,就出现了下面温馨而幸福的对话:老奶奶拍了拍老爷爷的肩膀说:老头子,你一生都是我们家的顶梁柱,现在好了,三个儿子多能干啊!老爷爷拉着老奶奶的手说:婆子,你才能干呢,给我生了三个好儿子啊!……教师再点拨引导:就这样,老两口聊啊聊,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这就是“最浪漫的事”,这就是“相媚好”。创设这样的情景,使得平面的文字在通过想象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温馨的场景,学生投入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使文中之境变成学生口中之言,文字背后的温情在想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自觉投入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乃至素养的提升也是这情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这样的学习才真正走向深度学习。

(二)自主探究,引导深度建构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学习者只有积极、自觉、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走向深度学习。教师要承担起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责任,不断激活课堂教学动力,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活动并智慧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愉快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培养深度学习能力,从而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创设情境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