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周围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以肇庆市葫芦园村为例

2021-08-11马佳阳赵必浩陈盛文

热带林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葫芦村落

马佳阳,赵必浩,陈盛文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070

近年来,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升级完善与推广。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学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必然需要成立更多的高校以供庞大的中国受教育人口基数。新建高等教育院校的选址亦从城区逐步转移至城郊、偏僻的郊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和影响,导致高校周边村落文化迷失方向[1]。

高校建设向生产性农田要地,打破了传统型农村农民的生产资料与生活方式,也加剧人口流动,部分村民走出去,外来人口与高校师生走进来。传统性村落一时无法提供兼具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日常休闲等公共活动的空间以满足人们多样化功能的需求。如何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改善人居环境,留住乡愁的同时,激发经济活力以及满足多元人群的文化需求,值得考究。

国内关于高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 年代,该阶段主流思想还是认为周边环境与高校环境不相融合,建议高校采取封闭手段以保证高校良好的教学与学术环境;但最早关于高校周边村落的研究是2004 年章雷在《“傍校村”现象的特征分析及其改造模式初探》一文中对“傍校村”做了定义,并分析高校周边对于高校的影响;而后对高校周边村落进行定义的相关研究相继有“大学城城中村”“邻校村”“临校城中村”“学生村”等等。但对于村落高校周边这一特殊区位的公共空间景观研究相对甚少。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 为高校学生提供较好的文化景观空间

主要针对高校学生这一消费群体(高校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创造满足多方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间景观环境,激发当地经济活力,为闲置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深入挖掘和保留本土文化,同时促进多种文化交流,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同时提高当地村民文化素养。

1.2 加强村落与高校的联系

目前仍有许多村民未能找到合适的增收方式。要解决周围村民的就业问题、郊区低廉的租金等成本,还要弥补高校部分缺失功能,自身缺乏实践条件、高校与村落缺乏有效沟通的原因致使高校较少将周边村落作为实践基地,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3 完善村落景观的建设

促进和改善乡村景观、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进一步推动乡村景观的美化和保护。完善葫芦园村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场所环境,为村民和周边高校师生营造更高质量的学习、休闲、娱乐场所。

2 葫芦园村现状

2.1 葫芦园村概况

葫芦园村(图1)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坑口街道,地处国家5A 风景区——鼎湖山的脚下,距鼎湖山景区约4.2km。人口2136 人,人均年收入约4500元。北边是广东理工学院、桃李园和鼎湖山风景区,东接居民小区和水干渠的河冲,南边是星湖大道及金鼎路、公交站。

图1 葫芦园村鸟瞰Fig.1 Aerial view of huluyuan Village

2.2 现存古建筑概述

社区内民宅以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建筑为主,文革后院内翻建、改建、临建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坏。目前保存较完整的仅有雨儿13号、乙10 号、福祥5 号、地东大街84 号等院。其余多数院内主房仍以明清建筑为主体。近年来胡同经过街道整改(粉刷墙面、油漆街门、改造公厕等),外观较为整洁,街面干净,使古建筑重现光芒(图2)。

图2 葫芦园村平面Fig.2 Plan of huluyuan Village

3 规划现存问题

3.1 村民认知程度不高

近几年的工作情况看,葫芦园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葫芦园乡村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

3.2 建设资金不到位

葫芦园乡村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大学周边城中村现象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殊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中村现象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管理以及城市景观建设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2]。然而,政府以及乡村仍然没有一套完善的规划方案,建设资金无法得到政府的补助和支持,导致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葫芦园村的乡村规划工程建设是一项需要官民同心的艰巨任务。部分行政村把规划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卫生保洁不当,设施缺乏完善。

3.3 地块调研工作不足

村里许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相对缺乏和落后。调查中发现,村民对乡村建设这些工作了解程度普遍较低,没能了解村民对乡村建设的想法,区块的规划也存在许多问题,对乡土文化和乡土景观的保留和继承具有一定难度。

4 空间规划策略及解决措施

4.1 加强宣传教育,落实规划意识

乡村规划建设,是新时代的建设项目,无论是从经济、文化、生态角度来看都是有利于村民的切身利益的。但是,许多村民由于受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对乡村的规划和建设有较大误解和抵触情绪,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加强乡村建设的宣传工作尤为重要,要让村民真正认识到乡村建设规划的积极意义,并调动他们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的积极性。

4.2 吸纳人才意见

高校周边环境景观在地理上的复杂性使其在功能上承载了多元化的使命[3]。因此吸纳专业的规划人员参与到村庄规划建设中来具有必要性。在村庄规划中,专业规划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保证规划能够贴合实际、因地制宜,从地理、人文、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能较好的保护乡村文化特色,又能突出地方的个性和特色[4]。规划应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充分展示当地的乡村风情和乡土文化;应高度重视村落中的文物古迹、特色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村庄规划和调整,规划人员要直接参与村民或村民代表集体讨论,负责解释和讲解。

4.3 进行调研和沟通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居住空间作为家的核心,不仅是农民基本的居住场所,同时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5]。乡村建设不能只追求速度,一定要以村民利益和发展生产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低成本、低资源消耗、以农民为主的规划建设道路[6]。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乡村文化景观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呈现出了越发丰富的文化表征[7]。因此在规划前要优先保护乡村文化景观,并与当地村民积极沟通协商,听取他们在乡村规划中建议和想法,一方面能很好的保留乡村文化景观,一方面为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5 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日趋加速的今天,政府也愈加重视乡村改革与振兴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下发的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等关于农村建设的政策,有利于营造一个在功能上能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和展示优秀文化,并具有完整的乡村景观生态系统和良好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一个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融合高校和周围乡村,提高乡村空间利用率,加强高校和乡村之间的联动效应,促进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村庄形象,为今后的高校周边村庄公共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葫芦村落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宝葫芦
乡村规划、建筑与大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