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程应把握的五个关键点
2021-08-10黄志勇张云平秦大禹
黄志勇?张云平?秦大禹
摘 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提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把握五个关键点,让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唯物史观,培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育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力;把握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力;走进实践大课堂,培育学生的社会参与力。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程;党史学习教育;把握;关键点
作者简介
黄志勇,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高级教师;张云平,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秦大禹,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高级教师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他还特别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青少年学生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点群体。作为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坚持唯物史观,培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历史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课堂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等重大理论问题。
坚持唯物史观的原理,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坚守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例如,在讲授《经济与社会》时,引述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褒扬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引述大国工匠的典型案例,宣扬他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借此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育学生的价值
判断力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也要清醒地觉察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有的夸大党史的曲折,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诋毁党的领袖;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有的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为历史上定性的叛徒、卖国贼洗白、翻案;有的贬损、丑化革命烈士、英雄模范,等等。[3]历史虚无主义是披着学术理论外衣的政治问题,他们宣扬什么、“虚无”什么,绝不是漫无目的的,其本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我们要秉持历史研究是千秋之事这一重大命题,坚决抵制对历史的歪曲、戏说、恶搞等。
在讲授《哲学与文化》综合探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时,可安排学生搜集网上否定、亵渎英雄人物的负面信息和肯定、礼赞英雄人物的正面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史实例证等方式分辨何为历史、何为事实,认清抹黑英雄人物的恶俗表现、言行实质和重大危害。这一授课思路也可用于《政治与法治》中的“依法治国”部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为依据,阐述科学立法的重大意义、公正司法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学生的政治
认同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思政课程应引导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经济与社会》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政治与法治》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哲学与文化》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这四个模块的讲授要求教师坚定“四个自信”,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社会主义发展的故事等。教师可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伟大斗争的故事,坚定学生信念、鼓舞学生士气。
在讲授《文化与生活》中的“文化自信”时,教师应先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自信”这一重大命题的文章,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该文创造性地对“四个自信”进行科学阐述,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丰富多样的授课素材,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国地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四、把握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力
历史解释力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高中思政课程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党领导人民推进光辉历程、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深层原因。例如,在《政治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可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这一历史性课题的历程中,探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在讲授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四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会议,即1956年党的八大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引导学生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沿革、时代背景。
五、走进实践大课堂,培育学生的社会参与力
在建党一百年之际,我们应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据统计,我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3.6万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旧址等革命场馆都应当成为学生学习革命英烈事迹、感悟伟大历史成就的鲜活教材,教育他们追寻红色记忆、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广州市为例,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作为游客参观或作为志愿者服务于各大红色馆所,例如,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引导学生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到岭南金融博物馆,领略上至南越王先祖政权建制之时、下至2018年与岭南金融有关的重要史实、事件、人物及相关文物等,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团一大”纪念广场,感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含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 2021(7):4-17.
[3]本刊评论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J].求是, 2021(8):57-59.
[4]中国历史研究院.用正确历史观看百年党史[J].求是, 2021(3):54-59.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8):4-20.
责任编辑︱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