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育人:将美育与生命教育联结

2021-08-10袁卫星

中国德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生命

我们的学生用眼睛接触一幅幅名画,用耳朵感知一首首名曲,用心灵阅读一本本名著时,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感的增强、趣味的陶冶和境界的提升。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成长为主线,围绕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专门化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个体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从教育的本质上说,美育和生命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就是生命教育。

这几年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致力于生命美育的研究与实践,将美育与生命教育联结,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促进人“诗意地栖居”

也许只是一脉清流,一座远山;也许只是一钩新月,一汀白沙;也许只是一次偶然,风把蒲公英的种子吹散,百灵鸟撒下半空咏叹……只要遇见,生命就会顿然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这,就是诗意!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其实就是适意,也就是让生命回归自然,回归自己的“家”。

提起自然,我们自然会想起“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籁”“天趣”“天然”是我们向往的境界,并因之内化为一种价值尺度。大自然是我们心灵栖居的家园,我们也一直在大自然的演化中寻求生命和谐的法则。作为自然进化的成果,我们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无自然不存,自然无人不灵。人似乎就是自然,自然似乎就是人。然而,现代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福祉,但也使我们陷入两难境地:自来水、纯净水取代了“曲水流觞”“一方天井”;林立的高楼、高速公路、高架桥取代了“十笏茅斋”“曲径通幽”;汽笛马达声、建筑轰鸣声淹没了可人耳目的鸽哨、牧笛。更有甚者,现代化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淳朴和谐的自然关系:空调让夏夜纳凉成了遥远的故事;电视、网络成了“插足”家庭者。自然渐渐离我们远去,诗意地栖居也渐渐成为远离我们的一个梦想。

正是因为这样,学校美育首先呼唤“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促进人“诗意地栖居”。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的施行离不开相应的场域,即所谓的“审美场”。近几年,学校把园林式的环境、书香气的校园、书院味的教育确立为文化立校的方向与目标,以打造“园林中的书院”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校园环境综合提升工程,让校园充满生命的气息、书香的味道、文明的风景。我们始终认为,校园对生活于其中的师生来说,就是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栖息地”。这个“栖息地”不但具有基础的教学功能和生活功能,而且扮演着师生日常“审美场”的角色。我们悉心呵护十多年前建校初期师生手植的百果园。虽说并没有100种果树,但枇杷、柠檬、杨梅、石榴、桂圆、人心果、牛油果、台湾大青枣……几十种果树可谓四季飘香。我们在楼顶天台打造锄禾园,每个年级一片地,每个班级一块地,自取菜地名,如“我家小院”“行行出状园”“惠麻麻的养株场”……让孩子们“脚下一分土,心里一亩田,种花种树种春天”,感受种子的期待,体会劳作的辛苦,享受采摘的快乐。学校最让学生流连的地方除了图书馆就是中庭的鱼池,鱼翔浅底、龟卧池石,不仅是学生爱用眼睛捕捉的风景,还是美术老师带着学生写生的极好素材。教学楼前的一棵大树死了,我们没有把它移掉,而是加固后在树的周围种上凌霄花。一年过后,凌霄花爬满枯树,树又变绿了,树又复活了,树还“开花”了……所有这些,形成校园独特的审美场,成为师生诗意的栖息地。学生被四季常绿、鲜花盛开、硕果累累的果树花树簇拥着,日常与鱼、龟、小鸭、小兔等做伴,自然而然受到熏陶和感染,塑造了美的心灵,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同时,也增强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意识。

除了在校园里感受自然美,我还与学生分享:“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孩子们,利用节假日,背起你的行囊,去触摸那一片自己的天空,在心灵与自然的撞击中,让生命焕发出更强的活力吧!”不少班级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组织下,利用假期亲近自然。比如,在寒假,学校八年级四班的师生与家长共同参加了“穿越东西涌亲子游”。深圳最美海岸线—东西涌海岸线—位于深圳市龍岗区大鹏半岛,是最经典、入门级的户外爱好者徒步线路。一路屏山傍海,山岳纵横,沙滩、岛屿、礁石、海蚀岩、洞、桥、柱等海积海蚀地貌发育齐全,碧海蓝天,足以让人感叹自然之美。这是一段不好走的海岸线,学生与家长要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礁石铺就的、仿佛没有尽头的海岸线。学生还要面对的是眼前时刻诱惑着你放弃的盘桓的快艇,是渐渐流失的体力和处于焦躁边缘的毅力。但是,在家长和教师的陪伴下,学生用行动写出了别样的审美篇章:“在危险的陡崖,上一个坡,下一个坡,除绳升或链升外,别无坦途。大家拉着锁链,手脚并用、奋力攀爬。你拉着我,我扶着你,相互帮衬着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坡,复又回到海的怀抱。”“海是天空之镜,天阴则海灰,天蓝海亦蓝,这是一段充满魅力的海岸线。屏山傍海,山岳纵横,大伙儿结伴沿着海岸线徒步,在碧海蓝天下一起竖起耳朵,听听海浪的歌唱,听听贝壳的故事,一路的风景,美不胜收。”

二、让学生体会社会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社会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是社会生活创造的事物美,是社会生活表现的行为美,是社会生活传递的精神美。社会美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和发展,它是一种行为、一种语言、一种习俗、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社会美来源于社会实践,存在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发展。开展社会美的教育,应回归生活,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开发教育资源,在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

社会一直是一本打开的书,写着美,也写着丑。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甄别、去思考、去取舍。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有不少大写着“美”字的人、事,可做教育资源。

比如“人”。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以其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成了“最美逆行者”。从他的身上我们能读到“科学”“专业”“无畏”和“担当”。汪勇是武汉一位快递员,作为一名普通的“80后”快递小哥,从早到晚收送快递是他日复一日的生活,但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跨界”行动,做起了接送金银潭医院轮岗护士医生的工作,和他的伙伴们一共对接了一千多名医护人员。从他的身上,学生认识到人生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价值体现。价值体现层面的幸福,才是恒久的幸福。

比如“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曾报道,武汉一家酒店住着两批环卫工人。这群环卫工人因为之前在新冠肺炎防治医院做保洁,出来后必须隔离14天。14天隔离期满退房后,酒店按程序规定带专业人员到房间进行消毒。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环卫工人们所住的房间一尘不染,干净得完全不像曾经有人住过。环卫工人做着城市最脏、最累的活,却有着最善良、最朴实的心灵。记者后来联系到了其中的一位环卫工人,这位工人说:“我们都是搞环卫的,平时没住过这么好的酒店,心想千万不能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给别人添麻烦。”职业没有贵贱,境界却有高下。

我们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社会美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一个行为美的人。一个行为美的人应当是善良的。善良的人懂得同情别人,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善良的人懂得理解别人,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沟通;善良的人懂得回报别人,不要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刻,而要随时随地、不拘形式地去兑现,哪怕是一句口头的感谢、一张节日的贺卡、一回义务的劳动。一个行为美的人应当是正直的。光有善良不讲原则,有时候会出差错。比如某学生考试作弊,你看见了,当场不制止,事后不举报,以为这是善待他人,其实你错了,你丧失了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丧失自我。国法、校规、班级纪律,这些都是我们行为的准绳,不能违背,不仅自己要遵守,而且要监督和帮助他人遵守。一个行为美的人应当是文明的。守秩序是一种文明,例如在餐厅就餐不拥挤插队,集会时不讲话喧嚷,自修课不干扰影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文明,例如不给同学乱起绰号,不与老师无理顶撞,不和爸爸妈妈赌气闹僵;穿戴整齐是一种文明,讲普通话是一种文明,见到老师问好是一种文明,等等。

三、让学生欣赏艺术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生活难免经历风雨,难免有挫折失败,难免有搁浅的时刻。不经意间,心灵也许会落满灰尘,灵魂也许会蒙上尘土。这个时候,不妨到艺术的天地里去,让艺术与生活碰撞出一道彩虹,让艺术给精神投射阳光、活力、希望和爱。在艺术世界中抚慰心灵、丰润情感、激发活力、唤醒生命,弹一曲高山流水,绘一纸春光灿烂,读一卷唐诗华章……艺术美的教育与熏陶,关乎审美和趣味,有助于培养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艺术美的教育,承载着民族浩瀚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传承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信的法宝。

对于学生来说,上述这些,未免有些深奥,但诚如阿尔卑斯山谷中标语牌上的那句:“慢慢走,欣赏啊!”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妨以艺术之美,来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境界作铺垫。在这里,艺术不是狭义的艺术,而是與人生、与生命融合在一起的艺术。我们的学生用眼睛接触一幅幅名画,用耳朵感知一首首名曲,用心灵阅读一本本名著时,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感的增强、趣味的陶冶和境界的提升。

比如,梵高以绚丽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感情闻名于世。然而,吴冠中在介绍梵高时却说,梵高并不同于印象派对外表之美的捕捉,他更追求本质美的表现。梵高力图渗入所画对象的内部并占有其全部。可以说,印象派爱的是光,而梵高热爱的是发光的太阳。梵高热爱色彩,向日葵成为他孜孜不倦绘画的对象。当他说“黄色何其美”时,黄色在他心中已成太阳之光,化成光和热的象征。这不仅是画家主观感觉的反应,更是他宗教信仰感情的直接体现。欣赏这样的艺术美,学生很容易在其间习得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获得生命的感悟和启思,进而焕发对美好生命的珍惜和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赞美,对人生意义的体悟和思考,进而形成滋养一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和人类文化情怀。

值得指出的是,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和发明也体现着审美追求。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把“科创+体艺”作为学校课程亮色来追求,同时,十分重视师生阅读环境的构建、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活动的开展,将图书“请”出图书馆,构建泛在学习的环境,将学校建成图书馆,把学生变回读书郎。学校把7万多册馆藏书结合学生年级及教师阅读实际分门别类设置在各个楼层的中庭及走廊边墙壁柜上,设诗歌专柜、散文专柜、小说专柜、戏剧专柜、科普专柜,也设仁、义、礼、智、信专柜,全面开放,自主管理,不设借阅条件和环节,让书籍成为流动的生命。师生可以随手取阅,无需任何手续,全凭诚信和自律归还。我还在散学典礼上向学生许下诺言,在寒假中看完十本书,并且开学后能够和我分享交流的学生,将被奖励一本我的签名书。开学后,陆续有学生来和我分享。一位学生分享了绘本《犟龟》:“只要上路了,就天天走,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庆典。”一位学生和我分享了《小王子》:“本质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只有用心灵去体验。”还有学生和我分享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一句话:“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毁灭。”阅读成了学生摆脱平庸、提升自我最好的方式。胡适先生曾说:“我看过的书,结交过的人,最后都会沉淀下来,变成我的骨头和肉。”

【袁卫星,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庞 雪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生命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