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文学

2021-08-10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散文文学诗歌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文学形式

诗 歌 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歌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偏重于叙事,诸子散文偏重于说理。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是中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辞 赋 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样式之一。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赋即铺陈之意,以“铺采摛文”“直书其事”为特点。两者兼有韵文和散文的性质,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独特文体。辞赋结构宏大,辞藻华丽,讲究文采、韵律,常用夸张、铺陈的写作手法。

元 曲 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明清小说 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五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和公案小说等。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

文学作品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史记》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国演义》 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義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品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红楼梦》 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出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名篇欣赏

王风·黍离

〔先秦〕佚 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

赏析

《王风·黍离》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写远行者经过西周镐京,见宗庙宫室遗址,黍稷离离,作者借此抒发他内心的忧伤。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强烈的悲愤之情。

九歌·云中君

〔战国〕屈 原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搴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楚辞》

赏析

这首诗是以主祭的巫同扮云神的巫(灵子)对唱的形式,来颂扬云神,表现对云神的思慕之情。作品对云的飘忽回环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细腻地描绘了云朵在广阔天宇中的各种形态,又把这种形态转换成拟人的云神的形象,并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云神的特征,表现出人对云神的企盼思念与神对人礼敬的报答。全诗把天上的云彩与想象中的云神融合而一,既鲜明生动,又神奇变幻,状物精妙,情感深挚。

桃园三结义(片段)

〔明代〕罗贯中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得。世居涿郡,颇有庄田,买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三国演义》

赏析

此选段出自《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写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至涿县,引出涿县的一个英雄刘备,然后又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备认识了张飞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这一段是对张飞出场的描写,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说明张飞是一个豪放、不拘小节的人,同时也反映出张飞的勇猛,为后文做铺垫。

猜你喜欢

散文文学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七月诗歌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