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问一号,问天圆梦

2021-08-10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天问中国航天行星

事件概述

2021年2月5日20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国家航天局同步公布了“天问一号”此前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获取的首幅火星图像。这些图像完整记录了火星逐渐进入视野,发动机点火后探测器的轻微震动及探测器从火星白天飞入黑夜的过程,其中,太阳翼、定向天线、火星大气层及表面形貌清晰可见。天问一号造访火星,成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的生动一幕。

纵深剖析

1.挑战高难度,突破新技术。太空活动以富有挑战性著称,行星探索尤其具有高风险、高难度。在这个过程中,飞出地球、驻留太空和探测月球等一系列承前启后的技术积累,为火星乃至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因应新问题、新挑战而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则为实现航天技术、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开辟了新路径。

2.中国航天之路更加稳当。“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人走向更远深空的关键一步。从致力于建设几百公里高处的空间站,到深入探索38万多公里远处的月球,再到不辞数亿公里的星际长途跋涉与火星邂逅,中国航天一步步稳扎稳打,铭刻着为实现深空探索目标的执着努力。

3.努力不息,创新不止。飞出地球、走向深空的壮举,由好奇心驱使,受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牵引,更离不开自主创新的推动。“天问一号”的顺利抵达,既考验了中国航天人的航空技术,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高风险下敢于创新的勇气。这样一种技术上的创新迭代,这样一种向着更高更远目标的不懈追求,体现着中国不断开拓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更彰显了一个文明古国追求梦想、超越自我的伟大精神。

任务驱动

1.学习航天精神,逐梦航天强国。一代代航天人忠诚报国、献身航天的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影响了很多人。我们青年一代要以航天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让中国在科技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科技强国这一伟大的梦想。

2.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冥昭瞢暗,谁能极之?”2300多年前,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用一首长诗《天问》,向宇宙洪荒、天地自然发问。神秘而璀璨的星空,自古以来就令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充满好奇与向往。“天问一号”由此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我们青年人不仅要有梦想,更要敢于追梦,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进。

3.追当追之“星”。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到“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一代代航天人为祖国托起无数星辰,用实干将梦想变为现实。无数为航天事业而奋斗的人,有的已不再年轻,有的已魂归星海,但航天精神却成为一种基因、一种气质,印在中国航天人夜以继日的奉献里。他们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多方观点

天问一号,火星见

我国首次自主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开启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行星探测时代,此次探测目的是一次实现“绕、着、巡”三步走,即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成功着陆火星,以及火星车进行巡视勘测。此次任务的科学目标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进行科学探测,进而建立起对火星全面而基础的认识。

“探火”还有哪些意义?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火星?对真理的探求,中国人自古未停,从屈原到张衡、祖冲之、沈括……无数先贤都曾仰望星空、探求究竟。如今,天问一号遨游九天,将天涯变咫尺,赋光年以文明。天问一号,虽然改造火星征途遥远,但你所行的每一公里,都将勾勒出历史的痕迹,伏延千里,你记录下的每幅画面终将改变人类的认知,反思我们的渺小与伟大。天问一号,等你抵达!

(摘编自《潇湘晨报》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揭开中国行星探索序幕

“天问一号”成功踏上奔火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这也是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关键一步。

以行星为对象的深空探测之所以获得青睐,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球本身也是行星,具有“天然”的相似性。对行星的探测和研究,既能够拓展和延伸人类的活动空间,也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并对地球外生命的寻找产生重要影响。以火星探测为例,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通过探测火星可获得丰富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对研究太阳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火星一直以来都是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从火星起步,然后向更遥远的行星及行星际发展。正因如此,火星作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站,有着非凡的意义。而映照着梦想光芒,人类探索的腳步将向更深远的太空迈进。

(摘编自“人民网”2020年7月23日)

中国航天探索浩瀚宇宙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向火星进发,这是一次全球目光聚焦的航天探索,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浩渺无垠的深空中,超1亿公里测控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让天问一号的每一个动作都完美利落。以火星探索为起点,我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确定了下一个方向,木星、土星等更遥远的行星,都等待着我们去一一探究。

“十三五”以来,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大火箭、北斗导航、高分卫星等一系列重要的自主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次次振奋人心的发射,一项项令人惊叹的成就,凝结着中国航天人的汗水和智慧,展示着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勇气。星空浩渺无垠,探索永无止境。“十四五”开局起步,中国航天将继续在新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15日)

猜你喜欢

天问中国航天行星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的绝招
这就是中国航天
流浪行星
行星呼救
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