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小说的形象、情节和语言

2021-08-10朱云蕾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秤杆大猫鲁镇

朱云蕾

入乎其内

小说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积累和沉淀,到唐代正式形成。明清时期,文人的小说独立创作意识逐渐增强,“三言二拍”(明代著名传奇小说集,共五本)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小说创作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除此之外还有语言、主题、情感等。那么,如何品味小说的独特魅力呢?

一、人之有形,题之有显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关注人物形象的特征,外在方面有外貌、衣着、生活习惯等,内在方面有人物精神品质、心理思想等。小说一般通过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或刻画人物的某一突出特点。《祝福》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祥林嫂的眼睛——初到鲁镇时“顺着眼”,讲阿毛故事时“直着眼”且近乎麻木无神,再到捐门槛后的“分外有神”,再到不让参与祝福劳动时的“失神”“窈陷”,到最后乞讨时的“眼珠间或一轮”。通过对眼睛的描写,揭露了祥林嫂悲剧的一生,以及她所代表的劳动妇女被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摧残的社会现状。

二、情之有节,事之有意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从而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等。情节的进展需张弛有度,不拖沓,使人读起来意犹未尽。具体可通过突转、悬念、巧合、串联、并列等技巧,来安排故事情节。行文过程一般都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结尾或出乎意料,或在情理之中。《祝福》一文开篇和结尾都对“祝福”的场景进行了详细描写,前后呼应。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讲述祥林嫂凄然死去的结局,渲染了整篇文章的悲凉气氛,再讲述她初到鲁镇、被迫改嫁和再到鲁镇的一系列经过。文章一开始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的原委,有很大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三、言之有力,话中有味

鉴赏小说的语言,可直接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感叹词、叠音词;也可观察句式的变化,有长短句、整散句、疑问句、设问句;更可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夸张等;也可直接品读人物的言语。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结尾也就是高潮部分,当林冲听到差拨、陆虞侯、富安的谈话后,终于将心中的怒火激起,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段语言描写将林冲的反抗性格发挥到了极致,人物至此彻底转变。

出乎其外

周 健

她和他在河洛镇的十字路口北侧开了个卖油条的小铺,说起来也有十多年了。

镇上只这一个十字路口,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人们全要从这里经过。刚开始的那几年,大家的生活不富裕,镇上的流动人口也不多,她在铺里待上一天也卖不了几根油条,家里三个孩子加上他们两口儿,日子过得有些紧巴。后来,县里把距这里不远的王格庄乡撤销了,18个行政村一起并入河洛镇,来镇上开会、办事和做生意的人立马多了起来,她的小铺生意也好了不少。

按她的意思,这样继续下去也就行了。可他觉得不过瘾,看着镇上新开的各种小吃店,总觉得生意都被他们抢去了,他不甘心,不断寻思着把生意快速做大的窍门。初春的一天下午,三点多钟,顾客少了,他拿着秤杆,吹笛子似地左顾右盼,看完后把秤杆竖在手里对她说,你过几天把这杆秤找大猫修一下吧。

正在和面的她双手互相搓着手上沾的面,不解地问,秤好好的修它干什么?他说,这秤用了十多年了,那个时候咱不开铺子,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秤高秤低无所谓,现在用这杆秤卖油条,要想赚钱,就要在这秤上做文章。

怎么做法?她瞅着自己的丈夫,心口突突地跳。

这样。他叼着烟,挪到她身边,左手把刚才竖起的秤杆横着,右手的大拇指点着秤星,一斤的星不要动,一斤以外的你让大猫都往里靠一点点,以此类推,这样所有一斤外的星都少了半两。别小看这半两,我们整日用它卖油条,天天月月下来,可就赚大了。

自己的男人脑瓜灵活,爱占点儿小便宜,这毛病她知道。平时她不在意,可这会儿听着他的唠叨,她火从心起,随口道,我不去,要去你去。大猫不是你外甥吗?你去找他比我更方便,这点儿面子他还能不给?

不去。

他见她的倔脾气上来了,也没再逼她。第二天上午吃了早饭,他眨着眼对她交代,上午我有事,油条你自己炸吧。

她一听慌了,今天赶集,客人是平常的好几倍,这么忙活的时候你怎么掉链子?

他笑笑,往后我还准备出去打工呢,这油条铺你就自己摆弄吧。

她連急带气,眼泪都下来了。开这个铺子至少得两个人,你走了我自己怎么开?

你雇个人与你一起干不就行啦?

那也不是说办就能办到的,眼下怎么办?

反正我是不炸油条啦。他晃着头,脸上有些得意。

她把火生着,看着油锅里冒的泡泡,涟漪般向外散着波纹。寻思了一会儿,抬起头哄他,这秤,我去找大猫修一下,不就那么一点事吗?小心眼儿。

这就对了。他得意地拖着京腔,抬手亲密地欲拍一下妻子的肩膀,她倏地闪开了。

说来也怪,从这以后,小铺的生意一天好似一天,来买油条的人见着忙前忙后的他,交口称赞油条成色好。他听着,高兴得频频点头。生炉子,和面,样样干得带劲。

四年之后,两口子靠这个油条铺,盖起了二层小楼,买了汽车,给儿子娶上了媳妇。去年暮春一次收铺后,他和她并排着往家走,美滋滋地说,咱们也别老窝在这里,过几年也出去旅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她戳着他的脑门说,臭美吧你。

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去年初秋的一天下午,她忽然觉得小铺的门扇斜着倒了下来,脚像是踩在棉花垛上。就在身子快要倒下的时候,被旁边的丈夫急忙扶住,送到了医院。

晚上,躺在病床上的她叫醒了伏在床边打盹儿的他,喃喃地说,我的血压年轻时就高,以前家里生活困难,该吃药却没钱买,这次脑出血,就是以前不在意的结果,没什么有效的法子,估计就是好了也要留下残疾。哎,有件事要告诉你,你知道咱们的生意为什么这样火?

他揉眼,摇头,脑子一片空白。她说,上次我去找大猫修秤,没按你说的少半两,而是将一斤星以外的都多了半两,当时大猫一听就火了,嗷嗷地吼着,老虎似的,他说修了几十年的秤,还从来没有人让他这样做呢。我劝着哄了好大一会儿,大猫才答应下来。

他仰着脸,想着人们在小铺门前聚集的情景。哦,怪不得人们都爱买咱的油条呢,接着转身对着她,等你病好了,咱们的铺子再重新开张。

她没有接话,心想,不管咋样,做人都不能昧着良心。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训练

1.分析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现力。

(1)她瞅着自己的丈夫,心口突突地跳。

答:

(2)他得意地拖着京腔,抬手亲密地欲拍一下妻子的肩膀,她倏地闪开了。

答:

2.如何评价小说中的“他”?

答:

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猜你喜欢

秤杆大猫鲁镇
论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空间
书法日课
给地球称重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一点儿钱
重释鲁迅笔下“鲁镇”
漫画欣赏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荷叶秤
小猫玲珑